振奋精神 团结拼搏 创业创新 建功立德 为全面建设幸福美丽和谐新建德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建德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12月28日)
董 悦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建德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市全面推进 “十二五”发展、加快建成惠及全市人民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杭州市委战略决策部署,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明确战略,部署任务,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建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进一步凝聚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智慧和力量,振奋精神,团结拼搏,创业创新,建功立德,为全面建设幸福美丽和谐新建德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受中共建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报告。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建德发展进程中极具挑战、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市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实施“工业强市、商旅活市、环境立市”发展战略,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抢抓机遇,创新举措,克难攻坚,负重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预计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亿元,比2006年增长88.5%;工业销售产值600亿元,比2006年增长104.8%;农业总产值37.7亿元,比2006年增长59.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亿元,比2006年增长103.9%;财政总收入2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98.2%和106.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805元、11520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65.4%和82.9%。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市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过去五年,是市域经济实力明显提升的五年。工业结构加快调整,精细化工产业列入省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碳酸钙、五金工具、低压电器、家纺等传统产业稳步提升,水产业、机械制造、新材料等潜力产业和新兴产业较快发展。工业平台不断拓展,五年平整土地1.65万亩,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7亿元,新增入园企业258家。规模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底全市规模企业350家,亿元企业78家。狠抓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五年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185.9亿元。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五
年引进项目1058个,实到内外资总额155亿元。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技术标准化和品牌战略实施成效明显,成功创建浙江省科技强市。理顺旅游业经营体制,实施旅游业“五大提升工程”,玉泉寺、新安江温泉、葫芦峡漂流等景区建成开放,成功举办两届新安江旅游节,2011年旅游接待人数390万人次,比2006年增长65%。商贸物流、金融、房地产业较快发展,文化创意、服务外包、基金园区等新型业态起步发展。预计201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71.9亿元,比2006年增长122.2%。农业主导特色产业提升工程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获得“中国草莓之乡”等五个国家级荣誉称号。
过去五年,是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的五年。抢抓杭州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战略实施重大机遇,及时主动开展区市协作和产业对接,城乡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成效明显。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做好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确立“一主两副两组团”的城镇发展格局,五年累计投入城乡建设资金127.5亿元。主城区框架进一步拉开,“三城两体”加快建设,三大入城口、沿江夜景景观改造顺利完成,金马中心、财富城、新安商厦等大型商业设施相继落成,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0.6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57.5%,创建成为浙江省园林城市。城乡基础配套不断完善,20省道、杨梅公路、马目大桥、麻车大桥等重大交通项目相继完成,洋溪大桥、白章线改建加快推进,五年完成交
通设施投入20亿元;新建、扩建、增容变电所12个,变电容量增加84.4万千伏安。梅城新城、寿昌新城启动建设,乾潭、大同两组团加快开发,新叶风情小镇创建通过验收。万户农房改造工程深入实施,秀美山村、下山移民、联乡结村、农田水利等工程加快建设,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全面实施“新安江秀水保洁”工程,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实施珍贵树种发展计划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高标准完成高速公路沿线生态化改造,“三江两岸”建德段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全面开展,节能减排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过去五年,是民生事业全面发展的五年。切实加大民生公共财政投入,五年累计投入48.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74.6%。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体系不断健全,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困难家庭救助等制度全面建立,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高龄补贴全面发放,各类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3.1万人,各类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6.1万人,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待遇标准逐步提高。积极创建创业型城市和充分就业市,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2.3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工业技校成功创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在建和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415套,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旧房改造1578户。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浙江省文明城市复验顺利通过。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成功创建浙江省文化先进市。城乡教育布局进一步优化,90%以上中小学
达到省级标准化学校要求。健康城市和卫生强市创建扎实推进,完成市一院和疾控中心迁建,农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全面完成。中心城镇供水和农民饮水安全工程有序推进,新增受益人口30.2万。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补贴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
过去五年,是社会环境更趋和谐的五年。切实加强新形势下人大工作,实施政协工作改革创新,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关心重视老干部工作,切实发挥老干部作用;高度重视党管武装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残联、红会等群团组织工作进一步加强,老龄、关心下一代、党史、保密、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法治建德”建德深入开展,司法改革稳步推进,“五五”普法教育全面完成。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平稳有序实施行政村、社区规模调整,全面开展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城市社区硬件设施达到全省一流水平,成功创建浙江省和谐社区工作先进市。平安创建深入推进,圆满完成各项重大安保任务,连续六年获得省“平安县市”称号。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落实,连续五年考核优秀。积极应对高温干旱、洪涝、雨雪冰冻等灾害性天气和地质灾害,成功处置重大突发性事件,社会整体保持和谐稳定。
过去五年,是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的五年。扎实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城市建设,开展纪念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