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浙大远程企业战略管理作业答案

2018-12-09 23:17

《企业战略管理学》作业一

通过战略的起源与演变,谈谈你对战略价值的理解。

在我国,战略一词自古有之,先是“战”与“略”分开使用,“战”指战斗、战争;“略”指筹划、谋略、计划。以后在《左传》和《史记》中已使用“战略”一词。明代军事家茅元仪编有《武备志》,其第二部分为《二十一史略考》,即指对历史上战事的谋划的考证。清末,北洋军督练处于1906年编出我国第一部《军语》,把“战略”解释为“筹划军国之方略也”。

在西方,“战略”一词源于希腊语“stratgos”,意为军事将领、地方行政长官。公元579年,东罗马皇帝毛莱斯用拉丁文写了一本名为《stratajicon》的书,被认为是西方第一本战略著作。法国人颉尔特1772年写的《战术通论》,提出了“大战术”与“小战术”的概念,“大战术”即相当于今天所说的战略。19世纪,瑞士人约卡尼,著有《战争与艺术》一书,他认为:“战略是在地图上进行战争的艺术,它所研究的对象是整个战场,而在地面上实际调动军队和作战的艺术就是战术。”

概括起来,战略一词是一个军事方面的概念。在中国起源于兵法,指将帅的智谋,后来指军事力量的动用;在西方则起源于战术,原指将帅本身,后来指军事指挥中的活动。

在现代,人们将“战略”一词引申到社会政治、经济领域中来,其涵义也逐步演变成泛指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方案和对策。

在西方,战略管理的思想最早来源于科学管理先驱泰罗和工业管理先驱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其强调了管理中“计划”的重要性,强调规划、计划对于管理的重要意义。

战略价值:

(1)战略是领导者在努力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的基础上,做出统领人们行为的主导方向决定——指向性(2)战略是关系事物和人们行为发展的全面和整体的概括——全局性。(3)战略是对事物和人们行为发展做出的前瞻性决策——前瞻性。 二

1、 企业管理型态发展到今天以战略为中心的阶段,其内在必然性是什么? 答: 21世纪是只是经济的时代,是工业经济形态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也是通常所说的后工业化时代的经济形式。企业管理发展到今天以战略为中心是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态,为了在现代企业竞争中突围。当代国际竞争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人力资源的素质在竞争中作用突显;只是创新、技术创新在产业和企业发展中具有战略性作用;企业计划机制在资源配置

中的地位提高。企业所处的不断变化的环境要求企业将自己的竞争模式从静态转变为动态,以便对各种变化作出正确而迅速的反应,而这也需要企业站在战略的高度去看待企业的发展,培养适合企业的人才,发掘可行的市场。

2、 企业经营战略的内容有哪些?

答: 1. 战略思想,即指导经营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基本思想,企业领导者和职工群众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各种重大关系和重大问题的认识和态度的总和,对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群众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起着统率作用、灵魂作用和导向作用。2. 战略目标,指企业以战略思想为指导,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分析,战略期内要达到总水平,经营战略的实质性内容,构成战略的核心,正确的战略目标是评价和选择经营战略方案的基本依据。3. 战略重点,指那些对于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性作用而又具有发展优势或自身需要加强的方面,企业资金、劳动和技术投入的重点,决策人员实行战略指导的重点。4. 战略方针,指企业为贯彻战略思想和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所确定的生产经营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指导规范和行动方略,起着指导作用、指针作用和准则作用,包括综合性方针和单项性方针;目的性方针和手段性方针。5. 战略阶段,根据战略目标的要求,规定的战略期内,所划分的若干阶段。6. 战略对策,又称经营策略,指为实行战略目标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和重要手段,具有阶段性、方针性、具体性、多重性的特点。

3、 企业战略管理的特征有哪些? 答: (一)战略管理具有全局性

1.企业的战略管理是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2.管理企业的总体活动,追求企业的总体效果。

3.在评价和控制过程中,战略管理不是重视各个事业部或职能部门自身的表现,而是它们对实现企业使命、目标和战略的贡献大小。 (二)战略管理具有长远性

1.战略管理立足更长远的发展,以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为出发点,对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指导、限制作用,是长期发展的起步。

2.是对企业未来较长时期(一般5年以上)内,对如何生存和发展等问题进行统筹规划。 (三)战略管理具有纲领性

1.企业战略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是一种原则性和概括性的规定,是对企业未来的一种粗线条的设计。

2.要把战略变成企业的实际行动,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展开、分析和具体化的过程。 (四)战略管理具有抗争性

1.企业战略是企业在竞争中战胜对手,应对外界环境的威胁、压力和挑战的整套行动方案。

2.企业制定企业战略的目的,就是要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战胜对手,赢得竞争优势,赢得市场和顾客,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五)战略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全体高层人员 1.战略决策的关键是企业的最高层管理人员介入

2.高层管理人员能够统观企业全局,具有对战略实施所需资源进行分配的权利。 (六)战略管理涉及企业的资源配置问题

1.战略决策致力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系列的活动,实施这些活动需要有足够的资源作为保证。

2.为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对企业的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 (七)战略管理需要考虑外部环境中的诸多因素 1.企业存在于开放的系统中

2.外部因素影响企业占据有利地位并取得竞争优势 (八)战略管理具有风险性

1.未来具有不确定性,而战略管理考虑企业的未来。 2.战略本身就是对风险的挑战。 三

1、 简要说明战略管理思想的演变过程。

答:过程:(1)20世纪60年代,设计学派,钱德勒,安德鲁斯,环境战略组织构架是企业发展的三要素;建立的著名的SWOT模型和MBO即目标管理;搭建了战略管理的基本学术框架。(2)20世纪70年代,计划学派,安索夫、斯坦纳;修订和完善了钱氏理论;战略的形成应当是一个受控制的、有意识的、具体详细的正规化过程,原则上由主要领导人承担整个过程的责任;战略适应环境,结构匹配战略。(3)20世纪80年代初,学习学派,德鲁克 ;自然选择观点、逻辑渐进观点、文化和政治观点、想象的观点(4)90年代中期,定位学派,迈克尔·波特,战略制定时,要点、线、面相结合,分析的重点在行业而非企业本身;强调因地、因人制宜,即实施的战略管理的意外性管理。

2、 战略管理的特征有哪些? 答:

系统性——从战略管理内容看可以包括三大阶段,即战略设计、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战略设计是指提出一个机构业务的主体任务,确认一个机构的外界机会和威胁,确定机构内部的强项和弱势,建立一个长远目标,形成可供选择的几种战略和选择可操作的战略方针。战略设计问题包括决定一个机构什么样业务要拓展,什么样的业务将放弃,如何有效地利用

现有的资源,是否扩大业务或多种经营,是否进入国际市场,是否要兼并企业或举办合资企业,以及如何避免被竞争对手吞并等。 战略实施是战略管理的第二个阶段,通常称为战略管理的行动阶段。战略实施要求一个机构建立一个年度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激励雇员和有效调配资源,以保证建立的战略能够实施。战略实施包括制定出战略支撑文化,创造一个有效的机构组织,调整市场,准备预算,开发和利用信息支持系统并调动每一位雇员参与战略实施的积极性。 战略评估是战略管理中最后一个阶段。评估战略规划,是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变化着的目标,因为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因素通常是要改变的。评估工作包括,回顾和评价外部和内部的因素,作为战略方针选择的基础,判断战略实施的成绩和争取正确的行动解决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未曾预料的各种问题。评估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讲是:成功的今天并不代表明天会继续成功,成功的背后同样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经验表明,自我满足的机构必然会走向灭亡。 战略管理的三个阶段,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战略设计是战略实施的基础,战略实施又是战略评估的依据,而战略评估反过来又为战略设计和实施提供经验和教训。三个阶段的系统设计和衔接,可以保证取得整体效益和最佳结果。

科学性——从战略设计阶段来讲,由于每一个机构的资源有限,战略家提供何种战略战策将更适合于某一企业或机构,并达到最佳效益,这就要从科学准确的角度,提出一个机构或企业的专门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开发研究技术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以及确定长期的竞争优势。经验表明,较高的决策成功率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成功或失败的决策,关系到一个企业或机构的兴衰。 从战略评估的阶段讲,如何科学地、客观地判断战略实施过程的成绩和不足,这对一个企业或机构今后发展目标的确定关系重大。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战略管理的决策更加依赖于信息来源的准确性。分析过程的科学和准确,对战略实施关系重大,如果设计的目标没有建立在较科学的基础上,这样的目标注定是不能够实现的。

艺术性——管理专家均认为,战略实施是战略管理过程中最困难的阶段,战略实施要求雇员有严明的纪律,有承担义务的牺牲精神。成功的战略实施与经营管理者调动人员积极性的能力密切相关,这种能力关键在于经理们的艺术性,而不在于他的科学性,即艺术作用大于科学作用。战略设计非常好,由于人际关系协调不周或不理想,这样的战略管理等于没有战略。战略实施涉及到机构中的处长、雇员和经理,每个处长、部门直接回答这样一些问题,“我们在实施机构战略中的任务是什么?”“如何为机构为企业做好本职工作?”战略的实施是鼓励整个机构的经理们和雇员们以工作为荣,并倡导经理和雇员团结一致和为目标而奋斗的精神。

相对的稳定性——战略二字其本身的含义是超前一段时间而指出目标,在时间上有一定超前性。实际管理生活中,战略需要有一个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否则会使事业的发展、企业的经营和国家管理发生混乱,从而给企业、机构或国家带来不必要损失。稳定性另外一个表现是,战略决策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和人力,他们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客观上讲,这种稳定应是相对的,因为战略管理过程是建立在机构能够连续监控内部和外部的动态和趋势

的基础上。战略调整主要要加强对社会环境问题变化的研究,从生存的角度看,所有的机构或企业必须有能力快速地适应和确定各方面的变化。

3、 举例说明战略管理的作用。

答:作用:(1)可以促使企业不断检查与评估目前经营的价值也合理性,当原有经营的合理性基础遭破坏或改变时,就要构筑新战略。(2)可以促使企业对影响经营的中国大变化保持高度的警惕性,防止不利因素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并采取相应对策一规避。(3)战略管理可以促使企业关注未来,审视当前决策对未来发展产生的影响。(4)可以促使企业不断寻求最具发展潜力的业务领域,在多种方案的比较中做出最有价值的选择。(5)可以促使企业关注资源的合理配置,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并适时的决定新的资源投入。(6)可以促使企业改进决策方案,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水平与运作效率。(7)可以促使企业增强凝聚力

4、 你所在的企业是否适用战略管理?为什么? 开放题,根据学生实际经验作答即可 四

1、 政治法律环境中分析的重点有哪些?

答:(1)政治形势:主要是指社会安定与否、政局稳定与否。一般来说,政治形势稳定队经济的增长有利,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政治形势稳定是企业寻求长期投资稳定性的前提。(2)政治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执政党的意识形态会对经济领域产生重大影响。执政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往往对国名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结构调整产生决定性的导向作用。(3)政府政策:产业、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它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对经济环境进行宏观调控,可以帮助企业明确政府鼓励发展的产业领域。同时政策也体现了政府的工作效率,为企业寻求投资发展的效率环境提供了比较、选择的空间。(4)法律、法规:个人成熟的市场经济中的游戏规则,必须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体现。法律、法规也是衡量企业经营行为合法与否的尺度。企业必须明确法律、法规中所赋予的权利、责任和义务,防止触犯“高压线”

2、 举例分析技术环境对企业战略发展的影响。

答:行业的每一次大的发展,都是与科学技术大的飞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9世纪,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啤酒生产离别了手工作坊进入工业化阶段。20世纪,以微电子及自动化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啤酒生产规模急剧扩大,啤酒也从原来的贵族产品变为平民产品。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的到来,将掀起第三次


2012浙大远程企业战略管理作业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英语移出必修课辩论资料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