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施工组织概论
1、公路建设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其资金来源有哪些?
答:公路建设的内容:公路的小修、保养;公路工程的大中修与技术改造;公路工程基本建设。公路建筑产品的特点:产品的固定性、产品的多样性、产品形体的庞大性、产品部分结构的易损性。公路施工的技术经济特点:施工流动性大,施工协作性高,施工周期长,受外界干扰及自然因素影响大。资金来源是:凡属于固定资产的维修、固定资产的更新和技术改造资金由交通经费即养路费开支;而扩大再生产中的新建公路和新建大中桥等基本建设投资开支。
12、施工组织设计的定义,目的,任务是什么?
答:施工组织设计:从工程的全局出发,按照客观的施工规律和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统筹考虑施工活动中的人力、资金、材料、机械和施工方法这五个主要因素后,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资源消耗等做出的科学而合理的安排。施工组织研究的目的是:从人力、资金、材料、机械和施工方法这五个主要因素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安排,使之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得以实现有组织、有计划、均衡地施工,使整个工程在施工中取得时间上消耗少、工期短;质量上精度高、功能好;经济上资金省、成本低。任务:确定开工前必须完成的各项准备工作;计算工程量、合理部署施工力量、确定劳动力、机械、材料等的需要量和供应方案;确定施工方案,选择施工机具;安排施工顺序,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工地上的设备停放场、料场、仓库、办公室、预制场地等的平面布置;制定确保工程质量及安全生产的有效技术措施。
第二章 施工过程组织原理
15、施工过程组织的原则是什么?保持施工过程连续性的意义是什么?
答:施工组织的原则是:施工过程的连续性,施工过程的协调性、施工过程的均衡性、施工过程的经济性。保持施工过程连续性的意义是:可以缩短建设周期,减少在制品数量,节省流动资金,可以避免产品在停放等待时引起的损失,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16、施工过程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解决问题是什么?
答:施工过程时间组织解决的问题是:解决项目的施工作业方式,以及施工作业单位(工序)的排序和衔接问题。施工过程空间组织解决的问题是:解决作业单位的设置问题和各种生产、生活、运输、行政等设施的空间分布问题,亦即施工平面设计。
17、工程项目施工作业方式及特点是怎样的?
答 :作业方式:顺序作业法、平行作业法、流水作业法。特点:顺序作业法:总工期长,劳动力需要量较少,周期起伏不定。材料供应作业班组的作业是间歇的,在工种和技工的使用上形成极大的不合理。平行作业法:总工期短,劳动力需要量增加,设备、机具供应不易实现,出现人力高峰,易形成窝工,增加生活福利设施的支出,材料供应集中而间歇。流水作业法:工期适中,劳动力得到合理的利用,避免了短期内的高峰现象,在整个施工期内显得均衡一致。当各专业队都进入流水作业后,机具和材料的供应与使用都稳定而均衡。流水作业法是组织专业队施工,工程质量有保证。
18、对下表工程进行排序,并绘制施工总工期图.
任务 1# 2# 工序 准备 挖基 砌基 8 2 4 7 4 5 3# 4# 5# 9 5 8 5 2 3 7 1 3 解:此项目为三工序五施工段的工程项目,进行最优排序,应先进行工序合并。 tamin=t4a=5= tbmax=t3b=5 符合工序合并的条件。
ⅰ ⅱ ⅲ ⅳ ⅴ 将a、b工序合并为a+b:10 11 14 7 8 将b、c工序合并为b+c: 6 9 13 5 4
从a+b和b+c中找出最小的施工周期tmin=t5(b+c)=4,后续工序,将5任务排在最后第五施工。
#
从a+b和b+c中找出最小的施工周期tmin=t4(b+c)=5,后续工序,将4任务排在第四施工。 从a+b和b+c中找出最小的施工周期tmin=t1(b+c)=6,后续工序,将1任务排在第三施工。 从a+b和b+c中找出最小的施工周期tmin=t2(b+c)=9,后续工序,将2任务排在第二施工。 3任务排在第一施工。 最优施工顺序为:3 、2 、1、4、5 ### #####
#
进度工序ABC4③812②③1620①②③2428④①②32⑤④①④3640⑤⑤ 19、对下表工程进行最优排序,确定最短总工期并用1-5号施工顺序的总工期进行对比.
任务 1# 2# 3# 4# 5# 工序 a b c 10 4 8 2 3 5 6 2 9 9 4 6 4 5 7 解:t2c =5=timin = t5b =5=timax 符合条件2,可进行工序合并。 1 2 3 4 5 a+b 14 5 8 13 9 b+c 12 8 11 10 12 t2(a+b) =5=timin 先行工序,2任务应排在第一施工。
#
t3(a+b) =8=timin先行工序,3任务应排在第二施工。 t5(a+b) =9=timin先行工序,5任务应排在第二施工。 t4(b+c) =10=timin后续工序,4任务应排在第五施工。 1号任务应排在第四施工。 最优施工顺序为:2 、3 、5、1、4 ### ####
#
进度工序ABCⅡ4ⅢⅡ812ⅤⅢⅡ1620Ⅰ2428ⅣⅠ32364044ⅤⅢⅣⅠⅣⅤ 按1-5的自然顺序: 进度工序ABC4Ⅰ812ⅡⅠ16ⅢⅡ2024Ⅳ2832ⅤⅣ3640444852ⅢⅠⅡⅤⅢⅣⅤ 20、流水施工有哪些主要参数,其定义是什么? 答:施工过程数:将一个最后的施工过程划分为若干具有独立工艺特点的个别施工过程,其数量为施工过程数,即工序数。 流水强度:每一施工过程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程量,称流水强度。 流水节拍:某施工过程在某个施工段上的持续时间。
流水步距:两个相邻的施工队先后进入第一施工段进行流水施工的时间间隔。 流水开展期:从第一个专业队开始作业起,至最后一个专业队开始作业止的时间间隔。 作业面:安置工人操作和布置机械地段的大小。 施工段:把劳动对象划分为劳动量大致相同的段。
21、确定流水步距及划分施工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确定流水步距的目的:保证作业组在不同的施工段上连续作业,不出现窝工现象。划分施工段的目的:保证不同工种在不同作业面上同时工作,为流水作业创造条件。
22、流水施工有哪些类型,其定义是什么,总工期如何计算?
答:流水施工包括:全等节拍流水、成倍节拍流水、分别流水和无节拍流水。 全等节拍流水:总工期t=(m+n-1)×ti 成倍节拍流水:总工期t=(m+∑bi-1)×ti
分别流水:总工期=流水开展期+最后施工队的作业时间= t0 + te 无节拍流水:总工期=流水开展期+最后施工队的作业时间= t0 + te
23、有节拍流水和全等节拍流水的特点是什么?
答:有节拍流水的特点流水节拍是常数ti =c。
全等节拍流水的特点是流水节拍等于流水步距ti =bij。
24、有一施工项目,共有四个施工段,每个施工段有5道工序,每道工序的工作时间为2天,相邻两个施工队进入第一施工段的时间间隔为2天,问该施工项目应用什么方法组织施工,确定其总工期,并绘制施工进度图.
答:按全等节拍流水组织施工。总工期=(m+n-1)×ti =(4+5-1)2=16天。
进度工序123452Ⅰ4ⅡⅠ6ⅢⅡⅠ8ⅣⅢⅡⅠ10121416ⅣⅢⅡⅠⅣⅢⅡⅣⅢⅣ 25、一钻孔灌注桩工程,共有12根桩,每根桩包括5道工序,各工序的工作时间依次为护筒2天,钻孔4天,清孔2天,浇筑混凝土6天,整理2天,确定施工组织方法,计算工期,并绘制施工进度图.
答:按成倍流水组织施工。
总工期t=(m+∑bi-1)×ti=(12+8-1)2=38天 进度工序1232①4②①6③8④③10⑤12⑥⑤14⑦16⑧⑦18⑨20⑩⑨221124122628303234363811②①④②①③⑥④⑤④②③⑧⑥⑦⑩⑧⑦⑨12⑩1112⑩⑧114⑤⑥①②③④⑨⑤⑥⑦⑧125⑨⑩1112
26、某路面工程6公里,包括垫层13天,基层20天,面层21天,保护层7天,计算流水步距,流水开展期,总工期,绘制水平.垂直进度图.
解:t2=20>t1=13 取b12=1 d , t3=21>t2=20 取b23=1 d t4=7<t3=21 计算b34= t3- t4+ ta=21-7+1=15
总工期t= t0+ te= 1+1+15+7=24d 进度图 进度工序垫层基层面层保护层246810121416182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