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句子的翻译

2018-12-10 15:51

第六章 句子的翻译

词是翻译中最基本的转换单位,但词最终离不开句子,离开了句子,词的意义便无法 把握。因此,词的翻译应放在整个句子甚至更大的语境中进行,只有在句子或更大的语境 中,词才会有相对确定的意义。另一方面,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方面虽有不少相似之 处,但也有很多差异。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我们在英汉互译时就无法逐字翻译。因此, 仅仅掌握了词汇的翻译技巧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进一步地学习并掌握句子的翻译技巧。 6.1 英汉句子结构的对比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现象,即在翻译一个句子时,虽然每个单词或词 组似乎都理解对了,但译文在整体上却好像总是磕磕巴巴的,要么不利落,要么不地道。 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而且还显著地体现在句子层面 上,二者在句子结构上还很大的差别。这主要表现如下:

英语主语突出,汉语主题突出;英语常用无灵主语,汉语多用有灵主语;英语叙述多 呈静态,汉语叙述多呈动态;英语组句多焦点透视,句式呈树式结构,汉语组句多散点透 视,句式呈竹式结构;英语思维重逻辑,句式严谨规范,缺乏弹性,汉语思维重语感,句 式长长短短,灵活多变。

这些差异给英汉互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要提高翻译水平,首先必须对这两种 语言的差异有所认识。只有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差异,翻译时才能有意识地避免欧化的汉语 或汉化的英语。

6.2 英语主语显著,汉语主题显著

在句法结构上,英语和汉语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而汉语则 是主题突出的语言。英语的句子通常是“主语+谓语”结构,而汉语的句子则通常是“主 题+述题”结构。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 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一致,但在 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例如:

1)This route to Boston takes too long. 到波士顿走这条路费时太多。 2)I don?t believe such lies.

我不相信这些鬼话。 3)Seeing is believing.

眼见为实。

这三个例句的主语和主题一致,在翻译时不会造成很大困难。但是汉语句子往往并不 遵循英语的语法规则,它不一定是名词性,即使是名词也不一定是主语。例如:

4)他会干这种事我不相信。

译文一:I don?t believe that he should have done such things. 译文二:That he should have done such things I don?t believe. 5)在桌子上他放了一本书。 译文一:

On the desk he put a book. 译文二:He put a book on the desk. 6)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译文一: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

译文二:I owe you a lot for your help yesterday.

这里,例4的主题是个句子,但它在逻辑上是个宾语,在英语中通常用宾语从句表达, “译文二”尽管在结构上看上去更像原文,但是却不太自然。例5的主题是个介词短语,译 成英语只能译成状语。例6的主题虽然是个名词词组,但是它显然游离于“主谓”结构之 外,不能译成英语的主语。

当然,有时候英语中也有主题句,但是这些句子总是可以还原成“主语+谓语”的结 构,例如:

7)His learning I admire, but his character I despise.

(可还原成:I admire his learning, but I despise his character.) 他的学识我佩服,但他的人格我鄙视。 8)Money, Mr. White has; house, he has not.

(可还原成:Mr.White has money, but he does not have a house.) 钱,怀特先生是有的;但房子,他却没有。

9)His pride and prejudice had led him into great error. That error he determined to recant. (第二句可还原成:He determined to recant that error.)

他的傲慢与偏见使他犯了很大的过失。这个过失他是决心挽回的。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的这种差别,英译汉时,我们应该特别注意英语原文 中的主语如何才能在汉语中得到最恰当的表达,而并不一定非把原句的主语转换成译句的 主语;汉译英时则相反,一定要为译句选择一个合适的主语,将汉语原文中不明确的主语 予以明确化。

6.2.1 英语句子中主语的处理 一般来说,英语句子译成汉语时句中主语的处理可采用以下方

法:一、照搬过来,译

成主谓结构;二、译成“主题+述题”结构;三、译成无主句;反之,汉译英时则必须为 英语句子找到合适的主语方可下笔。具体如何处理,主要应看上下文语境的需要以及译入 语行文习惯的需要。

(一)英语主语译成汉语主语(主语对译) 我们说汉语是主题显著的语言,但这并不是否认

汉语中也有大量主谓结构的存在,而

是说汉语中主题—述题结构相对于主谓结构而言要突出得多,与英语相比尤其如此。所 以,在将英语主谓结构译成汉语时同样也可以采用汉语的主谓结构,而且通常还可直接选 用英语原句的主语来充当汉语译句的主语。例如:

10)I?ve been giving the thought some consideration.

我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

11)Each time I am in an African village, I dream about getting to a city.

每次身处非洲的村庄,我就会幻想来到了一座城市。

12)His left hand was still cramped, but he was unknotting it slowly.

(E. Hemingway,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他左手仍旧抽着筋,但他正慢慢得在把它舒展开来。(吴钧燮 译)

13)Those old apple trees that were cut down last winter will give us wood for the fires most

of this winter.

去年冬天砍倒的那些老苹果树差不多够今年冬天烧火用的了。

14)This will start to fan inflation fears, thereby handcuffing Japan?s ability to compete

effectively with low-cost producers of Asian NICs. 这种情况就会煽动起对通货膨胀的恐惧,从而束缚日本有效地同亚洲新兴工业国 家低成本制造厂家进行竞争的能力。

15)Groundwater, which in its natural state is more protected than surface water, is the

preferred source of drinking water for cities.

在自然状态下,地下水比地表水水质好,是城市居民理想的饮用水源。 这种以主语译主语的方法在英译汉中用得十分普遍。汉译英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 例如:

16)我的表妹在剑桥攻读博士学位。

My cousin is working for a Ph.D. degree at Cambridge.

17)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主义的运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 论》)

The May 4th Movement was an anti-imperialist as well as an anti-feudal movement.

(二)改变原句主语 英汉虽然都有主谓结构,但并不总是对应的。有时候,英语原句中的主

语译成汉语后

可能不再适合在译句中充当主语。这时便要为译句另外物色一个主语,使之符合汉语语言 的表达习惯。汉译英时也一样,有时也要放弃原来的主语,为英语译句物色一个适当的主 语。例如:

18)Electricity can pass through the carbon grains more easily when they are pressed

together than when they are spread apart.

碳粒聚集时,电流在碳粒中的传导比碳粒分开时较为容易。 试比较:电流在碳粒聚集时比在碳粒分开时更容易通过碳粒。 19)A modern post office handles more mail in a day than the colonial carriers handled in a

whole year.

一家现代邮局一天处理的邮件比殖民地时期的邮差一年处理的还要多。 试比较:一家现代邮局一天之内比殖民地时期的邮差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处理更 多的邮件。

20)The only men with any medical education were the Jews; they studied in Arabia. 只

有犹太人受过一些医学教育,他们是在阿拉伯学会的。 试比较:唯一受过一些医学教育的人是犹太人,他们是在阿拉伯学会的。 21)Areas which are far from the sea or sheltered by high mountains usually receive air that

has already lost all, or nearly all its humidity. 远离海洋或被高山所挡的地区迎来的风全部或几乎全部失去了水分。 试比较:远离海洋或被高山所挡的地区通常迎来了全部或几乎全部失去了水分的

风。

22)All weight is lifted from my limbs; I am one with the night. 我四肢虚灵,与黑夜

融为一体。(《中国翻译》1998年,第1期,第24页) 试比较:所有的重量都被从我的四肢上抬起来,我与黑夜融为一体了。

23)Hopkins gave Victor Henry a sad smile, and a brilliant light came into his large eyes. 霍普金斯对维克多·亨利苦笑了一下,大眼睛里闪现出明亮的光芒。(《中国翻 译》1998年,第1期,第24页)

试比较:……明亮的光芒来到了他的大眼睛里。 24)这种水泵的主要特点是操作简便。

This pump is chiefly characterized by its simple operation.(《中国翻译》1998年,第 4期,第27页)

25)故宫耗时14年,整个工程于1420年结束。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rbidden City took 14 years, and was finished in 1420.(《中 国翻译》1998年,第5期,第28页)

(三)英语主谓结构译成汉语无主句

当英语原句用 it, that, what 等代词作抽象主语时,译成汉语往往可以省略,译成无主

句。翻译汉语的无主句时则相反,常常要为相应的译句物色一个恰当的主语。例如:

26)It?s raining hard. 下大雨了。

27)Then it was solo time.

这时,轮到独唱了。 28)Is that a true story?

真有这事吗? 29)What happened?

发生什么事了?

30)Surely nothing more could go wrong during the next hour.

以后的一个小时里肯定不会再出什么差错了吧。 31)可以在车床上车削各种形状和尺寸的螺纹。

It is possible to cut all thread forms and sizes on a lathe. (《中国翻译》1998年,第4 期,第27页)

32)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朱自清,《荷塘月色》)

I am on my own, strolling, hands behind my back. (朱纯深 译) 另外,英语和汉语都可根据具体的语境酌情省略句子的主语,但二者省略主语的规则 不同:英语所省略的主语往往必须是前一个句子的主语,即只有在两个并列的句子共用一 个主语的时候,第二个句子的主语才能省略;汉语则不然,汉语省略的主语可以是前一个 句子的主语,但也可以是其它成分,而且主语虽然省略了,但句意仍然明白无误。因此, 英译汉时,有时可根据更大的语境将英语句中的主语省略掉。这种手法似乎更多的用于文 学作品的翻译中,尤其是作品人物的连续对话中。例如:

33)It?s hard work, but it has to be done. 这是

个苦活,可还得干。 试比较:这是个苦活,可它还得被干。

34)“Did you knit that sweater?” I asked her.

“No,” she answered. “It was done by a woman here in Paris.” “这件毛衣是你自己织的吗?”我问道。

“不是的,”她答道。“是巴黎的一位女士织的。”

35)The more I tried not to think about it, the more my mind kept going back to that helpless

feeling of panic I had on the first leg of the journey.

我越是不去想,反倒越是回味上路第一程就出现的那种揪心无助的感觉。 36)She tried to put it more comfortably.

“I can?t do with that,” he said, “it’s not high enough!” Cathering brought another to lay above it.

“That’s too high!” murmured the provoking thing.

“How must I arrange it, then?” she asked despairingly. (E. Bronte, Wuthering Heights) 她想替他把垫子放得更舒服些。

“这个垫子要不得,”他说道,“不够高。” 卡瑟琳又拿来一个垫子加在上面。 “太高了!”这个惹人厌的东西咕噜着。 “那叫我怎么办?”她绝望地问道。(方平译) (四)英语主谓结构与汉语“主题 + 述题”结构对译 由于英语句子总是主谓结构,而汉语句子更多的是“主题 + 述题”结构,所以将英语

句子译成汉语时,往往可以译成“主题 + 述题”结构,特别是当相应的主谓结构有点拗口 时。例如:

37)I knew nothing about it. 这件事我一点

儿都不知道。 试比较:我对这件事一点也不知道。

38)Can I read the book first? 这本书我

可以先看吗? 试比较:我可以先看这本书吗?

39)Somehow I doubt it. 这我倒有

点怀疑。 试比较:我有点怀疑这个。

40)I?ve been wondering about something.

原译:我一直纳闷某件事。 改译:有件事儿我一直很纳闷。

41)My son is using the car this morning and will be this afternoon.

原译:我儿子今早一直在用汽车而且要用到下午。 (《中国翻译》1990年,第2期,第27页) 改译:汽车我儿子上午在用,而且下午还要用。

42)It?s no legend. My father knew the two men involved. 原译:这不是传奇。

我父亲认识那两位涉及这场悲剧的人。 改译:那可不是什么传奇。那两个与惨案有关的人我父亲都认识的。

反之,汉语的主题结构通常可译为英语的主谓结构。如,上面的例子都可还原翻译为 英语。再如:

43)这本书我已经看过了。

I have already read this book.

44)薄薄的一本书他竟看了两个月。

It took him two long months to finish such a thin book.

6.2.2 英语中某些特殊结构译成汉语时主语的选择 英语中还有些结构与汉语有较大的差别,

这些结构译成汉语后,其主语多不能原封不

动地保留下来,而应该作一些改变。这里我们着重讨论以下两种句型的翻译:(一)被动 句;(二)含有无灵主语的句子。

(一)英译汉时被动句中主语的处理 英语和汉语都有被动句,但英语被动句使用频率远远高

于汉语,而且二者在用法上也

有较大差别:英语被动句由于可以避免指出动作的执行者,因而常常用来表示比较客观的 态度,论述客观的事实,因此多用于科技文章、新闻报道、书刊介绍及景物描写等;汉语 被动句主要用来表示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实。由于存在这种差异,英译汉时英语的被动 句并不都能翻译成汉语的被动句,原句的主语虽然有时可以直接转换成汉语译句的主语, 但有时却必须转换成其他成分。一般而言,在翻译英语的被动句时,主语可以作如下处 理:

(1)保留原句主语,谓语动词可用“被”字结构,也可转换为主动语态。例如:

45)They were defeated by themselves, rather than by their enemies.

他们是被自己、而不是被敌人打败的。 46)The play was written by Bernard Shaw.

这剧本是肖伯纳写的。

47)Many basins were formed by the subsidence of the earth?s crust.

许多盆地都是由于地壳陷落而形成的。

48)Rainbows are formed when sunlight passes through small drops of water in the sky.


第六章 句子的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管理经济学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