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8-12-11 09:55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友谊的古诗名句,谁能说一说? (生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流传千古,吟诵至今的有关知己朋友的文言文《伯牙绝弦》,一起来感受文言文带给我们特有的魅力。 一、 初读课文

1. 同学们看课文,听老师范读,注意停顿,可以用斜线画出来。 2. 同学们自由读,大声读,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3. 指名读,师点评(注意字音)让孩子们自读并断句,然后再大屏断句。

4. 看大屏齐读,注意停顿,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抑扬顿挫和韵味。

二、 初解绝弦

1. 同学们读的越来越有滋味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一起来看课题“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用大家熟悉的表达方式说,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变通。

2. 课文中还有那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终身不再弹琴,彻底地放弃弹琴)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子期死了)

大屏出示资料(伯牙是春秋时代著名琴师)文中哪里告诉我们的?那子期呢? 三、 再解绝弦

1.“伯牙善鼓瑟,钟子期善听。”何以见得?

(两个“善”,擅长,善于,解释)通俗易懂语言解释古文。“善哉”有不同含义,不同语境不同含义。佛家说“善哉,善哉”

2.大屏出示:伯牙鼓瑟,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善,语气词 好极了)同学们现在说的是善哉。 (志:心里想到 解释)

同学们,伯牙弹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就能理解了,太好了,像峨峨的泰山,那么如果你是子期,你又看到了怎样的泰山?(高耸入云,巍峨,高大,挺拔??)是啊,毛泽东说过:“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们能把泰山的气势读出来吗?(还表现伯牙胸怀宽广,志向远大)故以琴言志,以诗言志。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你看到了什么?(宽阔的、奔流的、激昂的)伯牙是仅仅表达泰山高大,江河宽阔吗? 3. 既然说伯牙善鼓瑟,那么他的琴声不止表现了高山流水,还会表现什么呢?

(生说)师引导:假如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瑟,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 大屏 生完成练习

4. 读着读着,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当伯牙鼓瑟,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生说排比句。

5. “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伯牙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子期心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这就叫——知音,而不论我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相遇知音)

1. 伯牙当时已经是很有名望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独独把子去看作知音?

大屏出示资料 是呀,虽然听者无数,虽然身处上流社会,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单无人真正能听懂他的琴声,可以想象,他当时心情?(孤寂,失望,忧虑)

表演:我没有请现代版的伯牙、子期上场,同老师共同演绎这段千古佳话,好吗?

2.于是他一个人来到山涧鼓瑟,派遣内心的寂寞和孤独,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此地,此人,一个山野樵夫——钟子期,却能听懂他的琴声。苦苦寻觅的知音找到了,此时他的心情如何?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知我者子期也”。于是他们相约:明年的今日我们再来这里,我为你弹琴??“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这时的伯牙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 (生活上,人生中??)他们会谈些什么?

5. 是啊,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让我们读课文前四句,感受他们的快乐。 (知音之死)

1. 同学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第二年,伯牙再次来到他们相约的地方,为子期鼓瑟,但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染病身亡,江边见到的是子期冰冷的墓碑,一曲终了,于是伯牙:“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 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这对伯牙意味着什么?

(只有子期懂伯牙,他们感情深厚,像亲人一样)

(意味着音乐再无一人理解,他的志向再无人明白,意味着他要回到以前孤独寂寞的日子了,他不堪忍受这种痛苦,所以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可以想象,当善鼓瑟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峨峨若泰山;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洋洋兮若江河。

他他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怎样(失望,寂寞??)追随子期去地下

3. 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时同时也断绝了什么?(前程,心弦,希望,志向,艺术的追求) (深悟绝弦)

1. 悲痛欲绝的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来一首短歌:大屏出示,师生共同读。

2. 他用这种“为知己者死”方式悼念知音,让我们带着深深伤痛读最后一句,回味绝弦。

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听的乐曲《高山流水》,伴着美妙的曲子,同学们再读课文,能背的同学背。

总编:这篇佳作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千古知音难觅,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的人生的温暖,友谊的真挚,下课, 板书:

25 伯牙绝弦

伯牙子期知音情知音 所念——必得之 绝弦——死

高山流水后人敬反思:这是小学阶段的第二篇文言文,比起第一篇——五年级时学过的《杨氏之子》来讲,长些,难些。对于小学生来讲,学习文言文应

该说是很有难度的。因此,学生要想很好地理解感悟,必须进行反复的朗读,要读正确,读流利。在初读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5次朗读,每一次朗读的目的不同,由读准到读出节奏,正确的停顿有助于学生的理解。鉴于学生有一点古文基础,故先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看该怎么读,老师再介入,加以指导,行学后教,有针对性地指导,既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九年化学实验室工作计划(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