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何为加载制度?何为加载图式?
试验加载制度指的是试验进行期间荷载与时间的关系。
35绘出一个典型的静力试验的加载制度?
先分级加载到试验需要相应的试验荷载值,然后在满载情况下停留足
够长的时间,观测变形的发展,以后再作分级卸载,卸完后给以一定的空载时间,最后再分
级逐步加载至结构破坏。
36梁的挠度和挠曲线测量测点如何布置,并应考虑什么问题?
1)如果跨中挠度是相对于地面进行测量的,则同时必须测定梁两端支撑面相对 同一地面的沉陷值,最少布置三个测点。
2)对于跨度较大的梁,为保证量测结果的可靠性,则相应的要增加5~7个测点,并沿梁的跨间对称布置.
3)对于宽度较大的梁。考虑在截面的两侧布置测点。
考虑的问题:支座下的巨大作用力可能或多或少地引起周围地基的局部沉陷,因此,安装仪 器的表架必须离开支座墩子有一定的距离。
37如何根据梁的弯应力、剪应力分布布置应变测点?
梁的弯应力测点在梁弯矩最大的截面下上边缘。
剪应力测点应设在剪应力较大的部位(支座附近的中和轴处),对于薄壁截面的简支梁,还 应在腹板与翼缘的交接处布置测点。
38混凝土梁裂缝的测量有几种方法?
答:手持式应变仪测量,千分表,杠杆应变仪,电阻应变仪
39何为几何对中、物理对中,柱的试验如何保证对中?
几何对中:构件轴线对准作用力中心线。
物理对中:加载20%~40%后,测量构件中央截面两侧或四个面的应变,调整作用力的轴线。 中心受压柱安装时一般先进行几何对中,再进行物理对中以达到的各点应变均匀为止。
40屋架安装和加载方法有几种,特点是什么?
屋架试验一般均采用正位试验,由于屋架的出平面刚度较弱,安装时必须设置侧向支撑,以保证屋架上弦的侧向稳定。侧向支撑点的间距应不大于上弦杆出平面的设计计算长度。同时侧向支撑应不妨碍屋架在受载平面内的竖向位移。
屋架试验的加载方式可以采用重力直接加载(当两榀屋架成对正位试验时),由于屋架 大多是在节点承受集中荷载,一般用杠杆重力加载。在屋架试验中由于施加多点集中荷载, 所以采用同步液压加载是最理想的方案,但也需要液压加载器活塞有足够的有效行程,适应 结构大挠度变形的需要。
41屋架杆件应力、节点次应力、节点应力的测点如何布置? 屋架杆件应力:在截面对称轴上下纤维处各布置一个测点。屋架下弦一般只需在杆件的表面布置一个测点,但为了便于核对和使测得的结果更为精确,经常在截面的中和轴或对称轴位置上成对布置,取其平均值计算内力N,屋架的腹杆,主要承受轴力作用,故布点可与下弦一样。
节点次应力:希望求得屋架在承受轴力或轴力和弯矩组合影响下的应力并避免节点刚度影响
6
时,测点所在截面要尽量离4节点远一些。反之,假如要求测定由于节点刚度引起的次弯矩,则应该把应变测点布置在紧靠节点处的杆件截面上。
节点应力:要求布置较多的三向应变网络测点,为了量测上下弦杆交接处豁口应力情况,可沿豁口周边布置单向应变测点。
42薄壳和网架结构位移和应变测点布置为什么常用结构对称和荷载对称原则?
在薄壳结构中为了量测壳面的变形,即受载后的挠曲面就需要25个测点,在1/2 1/4 1/8的区域内布置适量的测点,进行校核。这样既可以减少测点数量,但又不影响了解结构受力的实际工作情况。
网架结构对于仅有一个对称轴平面的结构,可在1/2区域内布点;对于有两个对称轴的平面,可在1/4或1/8区域内布点;对于三向正交网架,可在1/6或1/12区域内布点;
六
43 熟记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的加载制度?各自的应用条件? 1单向反复加载制度
a控制位移加载法b控制作用力加载法c控制位移和控制位移的混合加载法 2双向反复加载制度
44框架节点加载设计?梁端加载和柱端加载的特点?框架节点试验观测设计及测点布置? 1.为了研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端、柱端与核心区的组合体施加低周反复静力荷载的试验。 2.梁端:梁端屈服位移的倍数逐级加载 柱端:按梁端屈服时柱端水平位移的倍数分级加载
3.一般要求量测的项目:荷载数值及支座反力。荷载-变形曲线,变形包括梁端或柱端位移,梁或柱塑形铰区曲率截面转角,节点核心区剪切角;钢筋应力,包括梁柱交界处梁柱纵筋应力,梁柱塑形铰区或核心区箍筋应力;钢筋的滑移,主要是梁(或柱)纵向钢筋通过核心区段的锚固滑移;裂缝观测。
45拟动力试验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常用的试验设备? 1.原理:在联机加载试验中,首先是通过电子计算机将实际地震波的加速转换成作用在结构或构件上的位移和此位移相应的加振力。随着地震波加速度时程曲线的变化,作用在结构上的位移和加振力也跟着变化,这样就可以得出某一实际地震波作用下的结构连续反应的全过程,并绘制出荷载—变形的关系曲线,也即是结构的恢复力特性曲线。
2.流程:一、输入地震地面运动加速度;二、计算下一步的位移;三、位移值的转换;四、测量恢复力及位移值;五、由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反应分析 3.电液伺服加载器,电子计算机
九
46混凝土强度的非破损检测有几种方法,各自的特点? 1.回弹法。特点:可以反映混凝土的弹性和塑性性质
2.超声脉冲法。特点:以结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参数之间的关系是该法的基础。
7
3.超声回弹综合法。特点:能对混凝土的某些物理参量在采用超声法或回弹法单一测量时产生的影响得到相互补偿。
4.钻芯法。特点:不需要建立混凝土的某种物理量与强度之间的换算关系,被认为是一种较为直观可靠的检测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5.拔出法。特点:由被拔出的锥台形混凝土块的投影面积,确定混凝土的拔出强度,并由此推算混凝土的立方抗压强度。
47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测区布置、回弹值测量、碳化深度测量有哪些具体要求?
1.混凝土强度与回弹值
2.每一试件的测区数目应不少于10个。每一测区的大小宜为400mm,以能容纳16个回弹点为宜。两个相邻测区的间距不大于2m,而测区宜选在混凝土浇筑的测面。测点宜在测区内均匀分布,同一测点只允许弹击一次,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一般不小于20mm。测点距离结构或构件边缘或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一般不小于30mm。 回弹值测完后,要在每个测区上选择一处量测混凝土的碳化深度。这里在测区表面用合适的工具形成直径为15mm的孔洞,其深度略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除去孔中的碎屑和粉末,但不能用液体冲洗,并立即用浓度为1%酚酞酒精溶液洒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再用钢尺测量自混凝土表面到深部不变色的深度,即是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一般在有代表性的交界处量测垂直距离1~2次,每次测读精度至0.5mm。
48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工作原理?测区的选择?
1.是建立在超声波传播速度和回弹值与混凝土抗压强度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的,以声速和回弹值综合反映混凝土抗压强的一种非破损检测方法。超声和回弹都是以混凝土材料的应力应变行为与强度的关系为依据。超声波在混凝土材料中的传播速度中反映了材料的弹性性质,由于声波穿透被检测的材料,因此也反映了混凝土内部构造的有关信息。
2.超声的测点应布置在同一个测区回弹值的测试面上,测量声速的探头安装位置不宜与回弹仪的弹击点相重叠。
49混凝土强度的局部破损检测技术有哪几种?各自特点? 1.浅裂缝检测:评测法或斜测法
2.混凝土内部空洞缺陷的检测:对测法 3.混凝土表层损伤的检测:表面平测法
50 砌体结构强度的非破损检测技术有哪几种,各自原理?
一、冲击法:依据物体被破碎时所消耗的功与破碎过程中新生成的表面积成正比的基本原理,将从砌体上取得的砂浆或砖块制成试样,由专用的落锤设备进行粉碎,并用筛分法测出砂浆或砖块粉碎后表面积的增量,由事先建立的单位功表面积和抗压强度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求得砂浆或砖块试样的强度。
二、回弹法:基本原理与混凝土强度检测的回弹法相同。 推出法:利用特制的加载装置对砖砌体中被选定的某一顶砖施加水平推力,该顶砖的顶面及两侧面砂浆已被事先清除,当达到极限推力时,被试砖块沿砖底面水平砂浆层或砖和沙浆结合面被推出。
8
2十
51熟记数据修约规则?并按规则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P240—P241
52误差分几种?各自有何特点?
一、系统误差。特点: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始终有规律地存在着,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某一规律变化。
二、随机误差。特点:1.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界限; 2.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次数要多,近于零的误差出现的次数最大; 3.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与负误差出现的次数几乎为零; 4.误差的算数平均值,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而趋向于零。 过失误差。特点:一般数值较大,并且常与事实明显不符。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