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1-8期)

2018-12-17 13:51

转型升级是出口解困的根本途径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出口面临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针对逐月回落的出口增长速度,中国如何应对成为政企目前最为棘手的问题。目前,外部需求日益萎缩,我国出口企业普遍出现了利润降低、订单减少、企业倒闭等现象。但是,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生产调整灵活性较强的企业,反而抓住了竞争对手纷纷陷入困境的机遇,扩大了市场份额,取得了良好的出口增长业绩。因此,要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关键是要增强企业出口竞争力,加快推进出口转型升级。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正确处理5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保出口与促升级的关系。我国出口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如果听任出口企业倒闭,就会带来大量的失业,这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在促进出口升级的同时,把帮助出口企业渡过难关放在首位。

第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应以尊重市场规律为前提,因势利导,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引导企业向出口转型升级的正确方向发展。

第三,处理好转型升级与转移的关系。出口产业布局调整同样要尊重市场规律,对于“大进大出”特点的加工贸易,如果引导其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会给运输带来巨大的难题,最后可能事倍功半。因此,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可以引导加工贸易企业从珠三角向粤东西两翼地区发展,从长三角向苏北鲁南地区转移。

第四,处理好内源发展与外源发展的关系。外商投资公司对于

我国扩大出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外商投资公司受控于其海外的母公司,中国要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必须依赖本土的跨国公司,因此支持内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不断提升内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处理好海外并购与出口转型升级的关系。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令不少国外企业经营困难,股价大幅缩水,这为我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获取国际品牌和销售渠道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国家可以有选择地放松对外投资的管制,加大企业海外并购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帮助企业不失时机地并购海外研发能力、品牌和国际销售渠道,加快出口转型升级的进程。

农民工返乡:从挑战中寻找机遇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用工需求减少,加上春节临近,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开始集中返乡,给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新情况和新问题,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大量农民工集中返乡,是一种现实的挑战,但其中也有机遇。

第一,从产业梯度转移的一般规律看,农民工返乡给内地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正好填补内地企业“用工荒”的问题,对内地企业来说这是一次大好机遇。同时沿海企业受金融危机的袭击,会出现优胜劣汰的局面,促使企业千方百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第二,从“三农”发展状况来看,农民工返乡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机遇。破解“三农”问题需要政策、资金和技术,但从根本上说人才最为重要。由于中西部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农民大量外流打工,不少地方劳动力不足,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地下,耕作粗放,“省事田”、“懒人田”大量存在,极大阻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当前国家实施强农惠农政策,强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工返乡有助于挖掘农村内部的增长潜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三,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局来看,农民工返乡为推进农民自主创业,推动地方小城镇建设,进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带来了机遇。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需要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而返乡农民工多年在外打拼,积累了一些资金,学会了一些管理知识,掌握了一些生产技能,引导鼓励他们回乡就业创业,必定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

农民工集中返乡是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新情况,农民工就业直接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级各地政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培训机会,广开就业门路;鼓励扶持创业,拓展就业空间;引导农业开发,做好“山水文章”。总之,只要我们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因势利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一定能够从挑战中抓住农民工返乡的机遇,并将其转化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危机面前,没有旁观者

“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作出如此判断,可见这场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多震撼惊人。政府、企业以及民众都必须面对解决这个残酷的现实,而不能做一名旁观者。

危机面前,政府责无旁贷。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的措施,研究落实了一大批重大项目,我们可以看到,中央政府推出投资4万亿元鼓励“家电下乡”举措;有的地方政府推出旅游购物消费券、购房补贴等新招,鼓励百姓消费;有的政府推出降低企业注册门槛,信贷融资,厂房减租等优惠政策,鼓励各方人士创业,各级政府千方百计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危机面前,有的企业倒下来了,但有竞争力有胆识的企业不仅没有倒下,反而懂得抓住机遇,优化提升企业竞争力。有的企业放眼国外市场,参与世界范围内的并购、重组,把发展目标从追随者调整为行业的领跑者;有的企业抓住海外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回流的机会,广揽人才;有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企业发展,呼出“一元钱年薪”的口号,振奋企业的士气;有的企业危机面前作出不裁员不减薪的承诺。这些企业的所作所为,颇具前瞻,既赢得了企业长远发展的资本,又表现出强烈的社会担当,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危机面前,最直接受冲击的无疑是因企业停产或者倒闭而导致返

乡的农民工。据最新测算,目前已经约有两千万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或者没有找到工作而返乡。中国是农村人口大国,农民工失业意味着中国几亿农民面临生存问题,是对民生工作挑战。然而危机发生后,我们发现,农民工并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更多地苛责政府和企业,而是表现出永不屈服,自强不息的优秀品格,他们积极参加由当地政府组织的免费技能培训班,提升自身能力继续就业;或者利用自有的资本和能力,在政府的引导下,积极回乡创业。他们所展现出的对苦难的担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绝处求生的应变能力,值得每一个社会群体学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华民族从来都有在危机面前永不屈服的传统。中国有改革开放30年强大的物质财富和改革经验作基础,有潜力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做靠山,只要社会各界全民人心一致,中国人没有理由丢失战胜这场危机的“自信力”。

警惕地方保护主义借“救市”抬头

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影响越来越深。


半月谈(1-8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b2b,b2c,c2c的联系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