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毎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1—3题。
1.若图中甲岛为一江心洲,其与图中最高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1210m B.830m C.610m D.430m 2.关于图中河流描述正确的是
A.河流地处亚热带,无结冰期 B.图中河段流速较慢 C.图中河段航运价值较大 D.该河最终流入湄南河 3.此地种植业生产较周边地区发达,其主要自然条件是 A.地势较高,生长期长,作物品质优良 B.光照丰富
C.积温较高 D.人口稠密,劳动力较丰富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下题。
4.“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A.珠江三角洲 B.柴达木盆地 C.藏南谷地 D.渭河平原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四条山脉同为长江、珠江两大河流分水岭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下列关于甲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南坡的降水量少于西北坡 B.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为我国赣、闽两省的分界线 D.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读图,完成7—8题。
7.有关图中四个国家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国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B.乙国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旱雨两季分明 C.丙国河流较少,但中部地区地下水丰富 D.丁国有世界最长的河流流经
8.有关四个国家的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是世界最大的咖啡和天然橡胶的生产国 B.乙国丁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C.丙国是工矿业和农牧业发达的国家
D.丁国最主要的经济支柱是长绒棉的生产和出口
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据此回答9—10题。
9.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①地广人稀 ②气候宜人 ③交通便捷 ④矿产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①气温较适宜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 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A、B两阴影区域相似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有 ①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②多草原、荒漠景观 ③湖泊众多,以外流河为主 ④淡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与C地降水分布特点无关的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 C.盛行风 D.植被
右图为某一地区某月等溫线分布图,图中P处因受地形影响气溫出现异常。回答13—14题。
13.图中P处的气温可能为
A.20℃或16℃ B.23℃或14℃ C.17℃或18℃ D.19℃或15℃ 14.该图所示可能是
A.北半球的3月 B.北半球的7月 C.南半球的2月 D.南半球的8月
2014年2月8日,国家海洋局在京以视频连线形式举行我国在南极建成的第4个科考站泰山站的建成开站仪式。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一16。 15.南极地区地形特征主要表现为
A.跨经度最广 B.地处高纬度 C.绝大部分被冰雪覆盖
D.受海洋影响大
16.南极地区地形对气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气候严寒的根本原因 B.是降水稀少的根本原因 C.产生烈风酷寒 酷寒
读某大陆沿西海岸线降水量空间变化图,完成17—18题。
D.加剧烈风
17.该大陆是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南美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 18.图中纬度10°~20°地区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蒸发旺盛 B.终年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D.沿岸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
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 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待续上升 20.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 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 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
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
马铃薯块茎生长最适宜的气温是16℃-18℃,当温度高于25℃时,块茎停止生长。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