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知识构建
要点1:对力的理解 1、力的产生
(1)当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多个以上的物体存在。
(2)产生力的两种情况:①物体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能产生力,如推力。②物体不相互接触出能产生力,如磁体之间的吸引力或者排斥力。 2、力的相互性
两个物体在发生力的作用时,都将力相互作用于对方,即这两个物体既上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一个物体在施加力的同时也一定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这两个力的关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关键题:1、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表.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 .(只填序号) 正 方 反 方 2.两个物体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4.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6.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8.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1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观 1.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点 3.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5.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7.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 9.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答案为:2、4、5、7、10. 点评:此题考查了力的概念、力的种类、力和运动的关系等力学的基本理论,考查的方式比较直接,是一道基础题.
2、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墙的推力
B、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只有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1
选D.
点评:本题考查力的基本概念和力作用的相互性,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要会运用.
3、赛龙舟时,每个运动员坐在船的两侧,随着有节奏的号子声,大家齐心合力一起向后划水,龙舟快速前进,使龙舟、人、桨一起前进的施力物体是( ) A、龙舟 B、人 C、船桨 D、水 选D.
点评: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中学生的头发拉断时所需用的力大约是( ) A、0.9N B、1.7N C、9N D、17N 选B.
点评:此题考察的是我们对力的感性认识,是一道力学基础题. 对点练:1、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选D.
点评:此题综合性很强,既考查了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考查了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作用的相互性的理解和掌握.这是学习物体受力分析的基础,同学们应联系实际,认真分析和领会. 2、用钓鱼竿拉出水中的鱼时,对鱼施力的物体是( ) A、手握鱼竿的人 B、钓竿 C、拉住鱼的鱼钩 D、鱼 选C.
点评: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必须明确每一个力都必须有施力物体,并且产生弹力的物体之间一定是相互接触的.
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 B、彼此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C、任何一个物体,它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D、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力的概念,物体间里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概念很简单,要挖掘其中的内涵,做到正确理解.
4、如图所示,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选D.
点评:这类题目可以从力的作用效果角度分析,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如果甲用60N的力推乙,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同时,乙对甲的推力小于60N B、甲静止不动,乙向后退 C、乙后退的过程中,始终受到60N推力的作用 D、乙由静止变为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选D. 点评:(1)掌握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相互作用力的条件.(2)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6、在图中所指出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2
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是否能正确辨别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变化的能力,要知道运动状态的变化包括两种,一是速度大小,二是运动方向.
7、清明节会船是我市民间传统习俗.王刚参加了在溱湖湿地公园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船浆 B、龙舟 C、王刚的手臂 D、湖水 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特点;在分析一个力的时候,要搞清施力和受力物体分别是谁,且勿匆匆下结论.
要点2:对重力理解与应用
1、重力与地球的吸引力不同: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的吸引是因,重力是果。 2、普遍性: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
3、大小:G=mg(在精确度要求不高时,g=10N/kg),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但当物体位置发生较大变化时,g=变化,物体的重力也将发生变化。
4、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即始终垂直于水平面,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应用:做成重垂线,可以检查桌面是否水平,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 关键题:1、(2010?广州)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抛出后的小球由于( )
A、不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C、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受到推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选C. 点评:(1)掌握抛出的物体不再受到手的作用,这个问题学生容易错误理解成还在受到手的作用. (2)掌握物体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3)掌握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4)掌握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保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
2、图中,甲图的运动员正用力拉弓,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乙图表示小铁球受磁铁吸引的情况,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丙图是坐在船中的人用手推另一只船时,自己坐的船同时后退,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盖房子所用的重垂线如丁图所示,所依据的物理知识是 .
3
答案为:形状;运动状态;相互;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点评:(1)掌握力的两种作用效果.(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重力在物体上的 叫做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如球的重心在球 .
答案为 作用点,几何中心,心.
点评:重心就是重力的作用点.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质地不均匀,外形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利用悬吊的方法确定重心.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
4、重力的方向是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在公路桥上常看到如图所示的限重标志牌,这座桥允许通过的汽车最重为 N.
答案为:竖直向下,地球,196000N.
点评:考察重力的基本概念、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计算公式的应用,牢记重力的概念和方向,因此该题是一道基础题.
5、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图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质量m/g 重力G/N 100 1 200 2 300 3 400 4 500 5 (1)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2)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 (4)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 .
解答:解:(1)由
=
得:m=
=400g;
(2)观察图象发现,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5N,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5N,弹簧测力计指针指示的数字是2,故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
(3)根据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在表格中描绘出相应的点,再连成线;如图所示:
4
(4)答案为:(1)400;(2)2;(3)见上图;(4)正比.
点评:本题展示了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关系的探究过程,考察学生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作图能力以及概括能力. 对点练:
1、以下关于重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上任何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B、地球上任何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D、因为g=9.8牛/千克,所以1千克就等于9.8牛 选D.
点评:重力是最普遍的力,应从力的三要素、施力物体、与质量的关系等多个方面全面理解和把握. 2、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跟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C、在空中高速飞行的火箭不再受到重力作用 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理解,重力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属于基础知识,重力知识是考试的一个重点内容.
3、如果没有重力作用,下列哪个现象就不会发生( ) A、河里的水不能流动 B、大山压顶不弯腰 C、杯中的水倒不进嘴 D、玻璃杯摔而不碎 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重力现象去分析如果没有重力作用会出现哪些现象的能力,类似的题还有:如果没有摩擦力,如果没有磁性,如果导体的电阻为0等,解答这类题时,要学会逆向思维. 4、重力为30N的物体可能是( ) A、一个鸡蛋 B、一支钢笔 C、一头牛 D、一只鸡 选D.
点评:此题考察的是我们对于重力的一个感性认识,对于我们不熟悉的物理量,我们可以转化为我们熟悉的物理量再进行估测.
5、建设中的洋浦跨海大桥全长3.3km,汽车行驶速度按 80km/h 设计,则该桥建成后 (1)假设允许行人上桥,请你估算:如果你按正常速度走完该桥需要多长时间. (2)若桥头上有如图所示的限制载重总质量标志牌,请你通过计算说明重为4×105N的大货车是否超过此桥的限载标准(g取10N/kg).
解:(1)t==
.答:按正常速度走完该桥需要3300s.
(2)G=mg=3×104kg×10N/kg=3×105N,因为4×105N>3×105N所以大货车超过此桥的限载标准. 答:大货车超过此桥的限载标准.
(3)机动车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时,动能就越大,且质量越大时,车的惯性越大,使刹车困难,易造成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