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常见文言虚词(2)

2018-12-19 20:43

十六、以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5、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6、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7、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8、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9、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10、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11、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十七、者

1、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的”或“......的人(东西、事情、地方)。” 2、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往往构成判断句。 3、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往往构成判断句。 4、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 5、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 6、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 7、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和名

词)。 8、放在后置的定语这后,相当于“的”。 9、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10、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 十八、之

1、他,她,它(们)。 2、的。 3、往,到......去。 4、这,此。 5、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6、我。 7、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8、作定语后置的标志。9、向。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中国现当代文学题现代部分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