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师中级理论复习提纲(2)

2018-12-20 10:39

92.密封、防潮、防氧化、防光、防异味是( )的优点。

A、陶土茶具 B、漆器茶具 C、玻璃茶具 D、金属茶具 93.品饮红茶、绿茶、花茶时,茶水的比例以( )为宜。

A、1:20 B、1:40 C、1:50 D、1:80 94.劳资关系发生纠纷,当事人可以向( )申请调解。

A、当地的仲裁委员会 B、向人民法院

C、民事纠纷委员会 D、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95.用黄豆、芝麻、姜、盐、茶合成,直接用开水沏泡的是宋代( )。

A、豆子茶 B、薄荷茶 C、葱头茶 D、黄豆茶 96.乌龙茶类中( ) 叶底不显绿叶红镶边。

A、武夷水仙 B、安溪铁观音 C、广东色种 D、白毫乌龙 97.汤色碧绿、滋味甘醇鲜爽是( )的品质特点。

A、信阳毛尖 B、西湖龙井 C、皖南屯绿 D、洞庭碧螺春 98.“山后涓涓涌圣泉,盈虚消长景堪传”。此诗是对( )泉水景观的赞美。 A、玉泉 B、鱼泉 C、石泉 D、圣泉

99.“香气馥郁持久,汤色金黄,滋味醇厚甘鲜,入口回甘带蜜味” 是( )的品质特点。 A、安溪铁观音 B、云南普洱茶 C、祁门红茶 D、太平猴魁

100.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权益纠纷时可以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可以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可以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 A、投诉

B、经营方为避免争执,做出退让并给予免单 C、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D、消费者索取赔偿

101.冲泡茶的过程中,在以下( )动作是不规范的,不能体现茶艺师对宾客的敬意。 A、用杯托双手将茶奉到宾客面前 B、用托盘双手将茶奉到宾客面前 C、双手平稳奉茶 D、奉茶时将茶汤溢出

102.为维吾尔族宾客服务时,尽量当宾客的面冲洗杯子,端茶时不要用( )。 A、右手 B、左手 C、单手 D、双手 103.不锈钢茶具外表光洁明亮,造型规整有现代感,具有( )的特点。

A、传热慢 B、透气

C、传热快,不透气 D、传热快,透气 104.苏东坡诗中提到陆羽遗却的一道泉是指( )。

A、虎跑泉 B、龙子泉 C、安平泉 D、天井泉 105.防止茶叶陈化变质,应避免存放时间太长,避免( ),避免高温高湿和阳光直射。 A、水分含量不足 B、水分含量过高 C、水分含量适中 D、过分干燥 106.( )茶具是和其他食物公用木制或陶制的碗,一器多用,没有专用茶具。

A、原始社会 B、西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07.遵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和作用,体现在( )。 A、促进茶艺从业人员发展,与提高道德修养无关 B、促进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与促进行风建设无关 C、促进行业良好风尚建设,与个人修养无关 D、促进个人道德修养、行风建设和事业发展

108.玻璃茶具的特点是( ),光泽夺目,但易破碎,易烫手。

A、导热性弱 B、容易收藏 C、保温性强 D、质地透明

109.在冲泡乌龙茶时,第一泡1 分钟左右将茶汤与茶分离,从第二泡起每次比前一泡多浸( )。 A、30s B、15s C、60s D、75s

第 6 页 共 25 页

110.香气清高、味道甘鲜是( )的品质特点。

A、六安瓜片 B、君山银针 C、黄山毛峰 D、滇红工夫红茶 111.判断好茶的客观标准主要从茶叶外形的匀整、色泽、( )、净度来看。 A、韵味 B、叶底 C、品种 D、香气

112.要泡好一壶茶,需要掌握茶艺的( )要素。

A、7 B、6 C、5 D、3

113.清香高长,汤色清澈,滋味鲜浓、醇厚、甘甜,叶底嫩黄肥壮成朵是( )的品质特点。 A、六安瓜片 B、君山银针 C、黄山毛峰 D、滇红工夫红茶 114.( )瓷胎薄质,釉层饱满,釉面显现纹片,纹片形状多样。

A、定窑 B、钧窑 C、哥窑 D、建窑 115.社会鼎盛是唐代( )的主要原因。

A、饮茶盛行 B、斗茶盛行 C、习武盛行 D、对弈盛行

116.“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回甜,具有独特的清香,茶性温和,有较好的药理作用。”是( )的品质特点。 A、安溪铁观音 B、云南普洱茶 C、祁门红茶 D、太平猴魁 117.根据俄罗斯人对茶饮爱好的特点,茶艺师在服务中可向他们推荐一些( )茶点。 A、炒花生 B、炒黄豆 C、冬瓜糖 D、香菇丝 118.宁红太子茶艺筛水的雅称是( )。

A、玉泉催花 B、高山流水 C、银河倒挂 D、普施甘霖 119.在茶馆接待宾客时,选择茶具时较全面的参考因素是:( )。

A、看喝茶人的身份、喜好 B、看喝茶的讲究程度、和现有的条件 C、看场合、看人数、看茶叶 D、看茶叶的品种、外形 120.下列( )是中国“五大名泉”之一。

A、庐山玉帘泉 B、济南趵突泉 C、杭州六一泉 D、苏州白云泉 121.历史上第一个留下名字的壶艺家供春的代表作品是( )。

A、束柴三友壶 B、僧帽壶 C、树瘤壶 D、荷花壶 122.陆羽泉水清味甘,陆羽以自凿泉水,烹自种之茶,在唐代被誉为( )。

A、神水第一泉 B、四海第一汤 C、天下第四泉 D、天下第六泉 123.茉莉花茶艺使用的茶杯是( )。

A、玻璃杯 B、三才杯 C、青瓷杯 D、五彩杯 124.拌花茶是属于调饮法的( )类型。

A、食物型 B、加香型 C、加入型 D、旁置型 125.阅画、赏花、焚香与品茗是古代( ) 的系统。

A、论道 B、参禅 C、茶艺 D、习画 126.茉莉花茶艺中“闷茶”喻意为( )。

A、三才化育观音韵 B、三才化育甘露美 C、三才化育石乳香 D、三才化育肉桂醇 127.宋代哥窑的产地在( )。

A、浙江杭洲 B、河南临汝 C、福建建洲 D、浙江龙泉 128.黑茶按加工法和形状不同分为( )两大类。

A、条型和片型 B、散装和压制 C、液状和粉状 D、珠状和条状 129.乌龙茶属青茶类,为半发酵茶,其茶叶呈深绿或青褐色,茶汤呈密绿或( )色。 A、绿 B、浅绿 C、黄绿 D、密黄 130.审评茶叶应包括外形与内质两个项目。但大部分茶类都比较注重( )两因子。 A、汤色与滋味 B、香气与滋味 C、外形与滋味 D、色泽与香气 131.下列( )标准是与茶叶关系密切的国家强制性标准。 A、GB8321.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第 7 页 共 25 页

B、SB/T1067-93《祁门红茶》 C、Q/35LHC.001-95《茉莉花茶》

D、GB11680-89《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132.安溪乌龙茶艺使用的( )的制做原料是竹。

A、茶匙、茶斗、茶夹、茶通 B、茶盘、茶罐、茶船、茶荷 C、茶通、茶针、漏斗、水盂 D、茶盘、茶托、茶箸、茶杯 133.宋代( )的主要内容是看汤色、汤花。

A、泡茶 B、鉴茶 C、分茶 D、斗茶

134.“茶汤青绿明亮,滋味鲜醇回甘。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四泡幽香犹存”是( )的品质特点。 A、安溪铁观音 B、云南普洱茶 C、祁门红茶 D、太平猴魁 135.80℃水温比较适宜冲泡( )茶叶。

A、白茶 B、花茶 C、沱茶 D、绿茶 136.茶室插花的目的是( )。

A、令茶室充满花香 B、烘托品茗环境 C、为茶室增添色彩 D、活跃品茗氛围

137.红茶按加工工艺分为( )三大类。

A、滇红、宁红、宜红工夫 B、宁红、政和、小种红茶 C、工夫、小种红茶和红碎茶 D、湖红、川红和正山小种 138.( )多数人爱饮加糖和奶的红茶,也酷爱冰茶。

A、韩国人 B、埃及人 C、美国人 D、德国人 139.茶树性喜温暖、( ),对纬度的要求南纬45与北纬38间都可以种植。 A、干燥 B、潮湿 C、水湿 D、湿润 140.泡茶时,先放茶叶,后注入沸水,称为( )。

A、上投法 B、中投法 C、下投法 D、点茶法 141.( )饮用茶叶主要是散茶。

A、明代 B、宋代 C、唐代 D、汉代 142.香品原料的主要种类有( )。

A、天然性、植物性、动物性 B、陆生性、动物性、合成性 C、植物性、动物性、合成性 D、海洋性、植物性、合成性

143.下列( )的滋味是属于清鲜型。

A、婺源茗眉 B、蒙顶黄芽 C、南安石亭绿 D、洞庭碧螺春 144.绿茶的发酵度:0。故属于不发酵茶类。其茶叶颜色翠绿,茶汤( )。 A、橙黄 B、橙红 C、黄绿 D、绿黄 145.引发茶叶变质的主要因素有( )等。 A、CO2 B、氮气 C、氧气 D、氦气

146.茶艺是( )的基础。

A、茶文 B、茶情 C、茶道 D、茶俗

147.香气清雅,滋味甘醇,汤色黄亮悦目,保持了金银花固有的外形和内涵是( )的品质特点。 A、滇红工夫红茶 B、云南普洱茶 C、云南沱茶 D、金银花茶 148.在冲泡条索形的广东单枞乌龙茶时,投干茶用量( )。 A、以壶容积的八成满为宜

B、由于品种因素的影响,要略少于一般条索形的投茶量 C、壶的二三成满

第 8 页 共 25 页

°

°

D、喝茶人的多少来定,人多多投,人少少投 149.点茶法是( )的主要饮茶方法。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150.品茗赏花插的花称为( )。

A、斋花 B、室花 C、茶花 D、轩花 151.( )在宋代的名称叫茗粥。

A、散茶 B、团茶 C、末茶 D、擂茶 152.审评红、绿、黄、白茶的审评杯碗规格,碗容量( )。

A、160ml B、180ml C、190ml D、200ml 153.泡茶时,先注满沸水后再放入茶叶,称为( )。

A、上投法 B、中投法 C、下投法 D、点茶法 154.泡茶和饮茶是( ) 的主要内容。

A、茶道 B、茶仪 C、茶艺 D、茶宴 155.泡茶时,先注入沸水1/3后放入茶叶,泡一定时间再注满水,称为( )。 A、点茶法 B、上投法 C、下投法 D、中投法 156.陆羽《茶经》指出:其水,( )。

A、江水上,山水中,河水下 B、山水上,河水中,江水下 C、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D、泉水上,溪水中,河水下 157.泡茶时,先注入沸水1/3后放入茶叶,泡一定时间再注满水,称为( )。 A、上投法 B、中投法 C、下投法 D、点茶法 158.( )的程序共有7道。

A、三清茶艺 B、禅茶茶艺 C、西湖龙井茶艺 D、宁红太子茶艺 159.茶叶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称为( )。

A、广义茶文化 B、狭义茶文化 C、宫廷茶文化 D、文士茶文化 160.六大类成品茶的分类依据是( )

A、茶树品种 B、生长地带 C、采摘季度 D、加工工艺 161.黄山毛峰冲泡置茶一般采用( )。

A、上投法 B、中投法 C、下投法 D、点茶法 162.碧螺春冲泡置茶一般采用( )。

A、上投法 B、中投法 C、下投法 D、点茶法 163.在冲泡茶的基本程序中,( )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茶具的温度。

A、将水烧沸 B、煮水 C、用随手泡 D、温壶(杯) 164.铁观音冲泡置茶一般采用( )。

A、上投法 B、中投法 C、下投法 D、点茶法 165.品饮( )时,茶水的比例以1:50为宜。

A、铁观音 B、青茶 C、凤凰水仙 D、绿茶

166.茶叶的保存应注意氧气的控制, 维生素C的氧化及茶黄素,( )的氧化聚合都和氧气有关。 A、茶褐素 B、茶色素 C、叶黄素 D、茶红素 167.清饮法是以沸水直接冲泡叶茶,清饮茶汤,品尝茶叶( )。

A、香味 B、真香本味 C、汤色 D、欣赏“茶舞” 168.以下说法中,品茶与喝茶的相同点是( ).

A、对泡茶意境的讲究 B、对泡茶水质的讲究 C、对冲泡茶的方法一致 D、对茶的色香味的讲究 169.茶艺表演台布置的关键是( )的配合。

A、茶叶与茶具 B、茶具与香炉 C、茶壶与水壶 D、香品与香炉 170.用经过氯化处理自来水泡茶,茶汤品质( )。

第 9 页 共 25 页

A、汤味变淡 B、汤色金黄 C、汤味带咸 D、香气变淡 171.当下列水中( )称为硬水。 A、Cu 、Al的含量大于8mg/L。 B、Fe2+ 、Fe3+ 的含量大于8mg/L。

C、Zn 、Mn的含量大于8mg/L。 D、Ca2+ 、Mg2+ 的含量大于8mg/L。

172.调饮法是在茶汤中添加其他物品,( )或借茶保健的饮茶方式。

A、调节苦涩 B、增加香味 C、改变汤色 D、提高药效 173.( )是最能反映月下美景的古典名曲。 A、《阳关三叠》 B、《潇湘水云》 C、《空山鸟语》 D、《彩云追月》 174.茶叶保存应注意光线照射,因为光线能促进植物( )的氧化,加速茶叶变质。 A、色素或蛋白质 B、维生素或蛋白质 C、色素或脂质 D、色素或维生素

175.《神农本草》是最早记载茶为( ) 的书籍。

A、食用 B、礼品 C、药用 D、聘礼

176.清代梁章钜在《归田琐记》中指出“至茶品之四等”位于“甘”之上的等次为( )。 A、“香” B、“韵” C、活 D、清 177.150mL的绿茶标准审评杯,审评茶时投绿茶茶量( )。

A、2g B、5g C、4g D、3g 178.基本茶类分为不发酵的绿茶类及( )的黑茶类等,共六大茶类。

A、重发酵 B、后发酵 C、轻发酵 D、全发酵 179.茶点大致可以分为干果类、鲜果类、糖果类、西点类、( )类五大类。 A、糕点类 B、传统小吃类 C、中式点心类 D、咸点心类 180.茉莉花茶艺使用的( )是白瓷壶。

A、盛汤壶 B、凉汤壶 C、烧水壶 D、冲水壶 181.下列( )不属于调饮法饮茶方式。

A、茶汤中加盐 B、茶汤中加糖 C、茶汤中加奶 D、茶汤中加水 182.调饮法中,茶叶作料按食用方式可分为( )类型。 A、咸味和甜味 B、加糖和加香

C、甜茶和冰茶 D、食物型和加香型 183.茉莉花茶艺投茶的喻意是( )。

A、落英缤纷 B、仙女散花 C、落雁沉鱼 D、落花有意 184.燃烧香品的主要原料是( )。

A、水草、沉香木 B、香草、沉香木 C、香草、紫薇木 D、香椿、白樟木 185.闽、粤、台流行的“姜茶饮方”是用茶叶、姜和( )调配用水煎熬的调饮茶。 A、蔗糖 B、芍药 C、茱萸 D、桔梗 186.西湖龙井内质的品质特点是( )。

A、汤色碧绿、滋味甘醇鲜爽 B、清香幽雅、浓郁甘醇、鲜爽甜润。 C、内质清香,汤绿味浓 D、香高馥郁,味浓醇和,汤色清澈明亮 187.清香幽雅、浓郁甘醇、鲜爽甜润是( )品质特点

A、信阳毛尖 B、西湖龙井 C、皖南屯绿 D、洞庭碧螺春 188.碧螺春内质的品质特点是( )。

A、汤色碧绿、滋味甘醇鲜爽 B、清香幽雅、浓郁甘醇、鲜爽甜润

C、内质清香,汤绿味浓 D、香高馥郁,味浓醇和,汤色清澈明亮 189.世界上第一部( )的作者是陆羽。

A、茶书 B、经书 C、史书 D、道书

第 10 页 共 25 页

2+

2+

2+

3+


茶艺师中级理论复习提纲(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基础化学李保山第二版12章主族元素答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