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亭林中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德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金山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树立“崇文通理,成就人生”的教育理念,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思想理论研究与德育研究的成果,将这些成果与学校德育实践相结合,建立以创建充满理解与爱的校园文化为核心价值追求的、以德育课程体系为依托的、回归学生生活世界、注重实践的理解型德育模式。 二、德育目标
1、将学生思想教育置于德育工作的首位,坚持创建以充满理解与爱的校园文化为核心价值追求的、以德育课程体系为依托的、回归学生生活世界、注重实践的理解型德育模式。
2、探索基于案例的班主任培训模式,发挥集体智慧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3、以公民教育为目标统筹德育课程,积极开发、完善法制教育、急救与灾害逃生教育、女生教育、生涯发展教育、安全卫生教育、统战知识进校园、现代礼仪教育等课程,在完善德育课程设计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德育课程的开发与管理。 4、坚持理解型德育评价,通过日检查日公示制度推进常规管理,按照常规管理、班风建设、理解道德场建设三个维度评价班级。
5、进一步完善德育会议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召开各种形式的德育会议,主要包括每两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与年级组例会(每周一下午第四节课)、每月月末的学生代表例会(班会课时间)。
6、深化学生理解道德场建设,以团委、学生会为核心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新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方式。 7、进一步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巩固行为规范示范校与安全文明校园成果,保持学生案发率、违法犯罪率、安全事故率、非正常死亡率为零的记录 三、主要工作
(一)班级管理与教育 1、班主任的地位与作用
班主任是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是学校一切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是学生行为规范与思想发展的导师,班级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学生与学校发展的状况。 2、班主任的责权利
班主任是班级的第一责任人,是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凡涉及到本班学生的一切问题,班主任都有责任、有权利关注,对学生教育的方式最后决定权在班主任,学校各部门不得超越、代替班主任。作为学校最基层的管理者,班主任有责任按照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要求、实际任务等主动开展工作。班主任有权利要求学校不断提高经济待遇、政治待遇与专业发展。 3、班级管理与教育建议
(1)在常规管理上,班主任要善于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将自己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将工作重心放在学生思想教育上。
(2)在思想教育上,班主任要按照学校倡导的理解型德育的理念与方法施教,坚持以培养学生理解品质为核心,围绕理解自我、理解社会、理解民族国家三个维度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吸收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道德两难故事法、团体公正法)、体谅关怀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行动模式、集体教育模式等优秀德育模式中的思想教育方法进行班集体建设与学生思想教育。
(3)各年级思想教育重点(详见《亭林中学各年级德育工作体系设计》) 高一年级:以理解自我为重点,开展目标感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
高二年级:以理解社会、理解民族国家为重点,开展人际关系教育、公民教育、法制教育等主题活动
高三年级:以理解人生为重点,开展理想前途教育、生涯发展教育等主题活动。 (二)班主任培训 (三)德育课程 (四)理解道德场建设
1、在总结三年理解型德育实践的基础上,深化理解型德育内涵,以理想教育为学生思想教育的核心,着力建设充满理解与爱的校园文化。
2、逐步建立德育处统筹,以年级组长为核心、班主任落实的学生思想教育、行为管理模式,使年级组工作机制化。
3、改革班主任常规管理评价机制,采用日检查日公示制度。
4、加强班主任培训,推进德育专项活动,通过开设班主任论坛,充分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不断优化班主任培训机制,积极鼓励班主任撰写德育论文与案例,推动班主任成为具有教育思想与个性化工作方法的教育专家。
5、改革德育例会制度,实行班主任月例会制度,即每月月末或下月月初周一第四节课召开班主任会议;实行年级组长两周一次例会制度。
6、深化学生理解文化场建设,以团委、学生会为核心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7、进一步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巩固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与安全文明校园成果,保持学生案发率、违法犯罪率、安全事故率、非正常死亡率为零的记录。 8、争取在三年中不仅继续保持已有的德育成果,并力争成为上海市德育先进集体。
9、继续保持体育教育领先水平,巩固区阳光体育大联赛第一名,积极争取市传统体育学校。
10、优化艺术工作机制,争取建立更多的艺术队,取得更多的比赛名次,打造一两个有影响力的艺术特色项目。
11、重新选聘科技辅导员,争取在科技活动上(特别是人文特技活动)有所突破。 12、建设好心理谘询室、法制资料陈列室。 三、主要德育内容
(一)深化德育内涵,以理想教育为学生思想教育的核心 1、理想教育的内涵
(1)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方面,吸收传统文明精华,进行传统道德规范教育,传承耻感文化,培养“新时代的谦谦君子、窈窕淑女”,我们将此称为道德理想教育;(2)世界观教育方面,吸收共产主义思想,关注社会公平与正义;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养成学生对民主、自由、人权的正确意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一代新人,我们可以将此称为社会理想教育;(3)在人生观教育方面,吸收中国古代儒家“入世“的精神与马克思主义改造社会的革命豪情,培养积极向上、
永不言败的心理品质,我们可以将此称为个人前途教育。
根据上述关于理想教育内涵的认识,以 “理解品质”培养为核心的理解型德育的目标,就包括理解自我、理解社会(包括理解他人)、理解民族命运。围绕这些目标,对德育课程与德育实施载体进行重新组合,优化德育架构: 二级目标 吸收传统文明精华,进行传统道德规范教育;认识自我,理解人生,确立个国学教育、自省教育、1、班会课、校会课、国旗下理想前途教育、自信心教育、挫折教育、苦难讲话、专题讲座 2、社团活动、节日文化、主主要教育内容 德育主题 德育课程 理解自我人理想,树立自信心,养成积极向上精神风貌 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题活动中的实践 安全教育等 3、微型课程:理想与择业、国学选读、人物志 4、学科德育:结合学科学习进行理想前途教育 建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形成合乎时代要求的社会理想,其核心是形成社会公正与正义的观念,形成正确的自由、民主、平等、法制、人权观念;养成理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劳动卫生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合作学习、温馨教室建设、爱校教育、感恩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1、学科德育特别是政治历史课 2、班会课、校会课、国旗下讲话、专题讲座 2、主题实践活动 3、学生自主管理 4、微型课程:国学教育、现代礼仪、法制教育(男生)、女生教育、健康生活指南等 5、学科合作学习 6、自愿者服务队、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学生小组建设 7、家长学校 理解社会解与宽容品质,学会合作,建立和谐班级、和谐校园、和谐家庭 关心时政,拓展视野,热爱祖国,形成高层次的精时事教育、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国防军事教育、乡土教育等 1、班会课、校会课、国旗下讲话 2、政治课、历史课建设 3、微型课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大国博弈中的中国、中国国防等 4、教师论坛与学生论坛 5、民族精神教育主题活动 理解民族命运神追求 2、理想教育实施方法
(1)加强班级思想教育,班主任要以上述理想教育目标为指导,充分利用晨会课、午会课特别是班会课,建立思想教育序列,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思想教育,形成个性化的班级文化。
(2)德育处通过微型德育课程建设、社会实践、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推进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3)团委、学生会以学生理解文化场建设为载体,围绕上述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培养各方面的学生人才。
(4)加强榜样教育,除开设《名人堂》微型课程外,高一第一学期每位学生必须确立一位榜样,班级将每位学生的榜样在学习园地张贴(简要说明选择理由),德育处对每位学生的榜样及选择理由统计备案;班级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以“我的偶象”为主题的班会;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以学习名人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或征文比赛。
(二)优化德育工作机制,大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年级组建设
(1)进一步明确年级组长的责、权、利,逐步建立以年级组为核心的年级教育机制。
(2)建立年级组工作月例会制度, 时间初定在周一下午第四节,会议由年级组长组织,总结工作,布置落实任务,研讨学生教育方法。 2、班主任培训
(1)引导班主任建立以班主任工作为主业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