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实词、虚词在高中文言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的知识点繁多,单是18个虚词就能让学生头疼了,更别说文言文的实词了。本人经过多年的高三语文教学,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许多用法,使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起来也不再那么枯燥乏味,下面就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粗浅见解,供大家参考:
一、 常见实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
本考点高考考查的重点是教材中不止一次出现的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些实词,主要包括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
(1)注意词的古今异义
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基本词汇古今没什么变化;有些词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这两种情况,对学习文言文困难不大。困难大的是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已不同的词,这类词的词义发生了演变,其演变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 词义扩大 如:
“江”:古义 长江。今义 一切大的河流。
“好”:古义 女子相貌好看。今义 一切美好的性质。
② 词义缩小 如:
“臭”:古义 表示好坏气味均可。今义 只表示坏气味。
“让”:古义 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今义 后一意义不用了。
③ 词义转移 如:
“涕” 眼泪→鼻涕
“偷” 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偷窃
④ 词义弱化 如:
“很” 同“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现在用“很”字,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