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浦东改革开放
全年浦东新区实现增加值4707.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
至年末,已有285家外资金融机构和15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入驻浦东。全年综合保税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09.5万国际标准箱,比上年增长17.3%。张江高科技园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产值257.89亿元,比上年增长80.5%。生物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值129.9亿元,比上年增长21.4%。知识产权授权12764件,比上年增长58.6%。金桥出口加工区实现工业总产业产值2095.3亿元,比上年增长28.4%。临港产业区成套设备制造业实现总产值68.61亿元,比上年增长17.4%。
九、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
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97.46亿元,比上年下降29.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28.2%。其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投资866.2亿元,市政建设投资396.18亿元,公用事业投资86.58亿元。全面完成世博会计划建设项目,市域快速路网基本建成。龙耀路隧道、闵浦二桥、外滩地区综合交通改造工程、铁路上海站北广场综合交通枢纽等建成投入使用。年内沪宁城际铁路、沪杭客运专线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达到775公里。
全市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1121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3%。全年全市用电量1295.87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2.4%。至年末,全市家庭人工煤气用户132.9万户;家庭液化气用户316.4万户;家庭天然气用户达到405.9万户。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980.68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商品房施工面积11295.03万平方米,增长13.4%;竣工面积1941.25万平方米,下降7.8%;销售面积2055.53万平方米,下降39%。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685.35万平方米,下降42.4%。全年商品房销售额2959.94亿元,比上年下降31.6%。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2395.35亿元,下降33.8%。全年存量房成交过户面积1966.8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0%。
十、城市信息化
全年实现信息产业增加值1646.49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信息服务业增加值903.52亿元,增长15.2%。
至年末,通过CMM/CMMI3级以上国际认证的企业达到117家。其中,5级18家。189家企业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资质认证。其中,1级12家。信息服务业上市企业达到27家,经营收入超亿元软件企业150家。全市用于信息化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317.9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6%。
至年末,集约化信息管线累计敷设5821沟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67沟公里;3G宏基站4300个,增加1500个;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达300Gbps,增加100Gbps;WLAN无线热点7400
个,增加2300个;宽带接入用户达499.2万户,其中家庭宽带用户达440万户;数字电视用户达227万户,增加143万户;IPTV用户达130万户,增加29万户。
全年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4095.1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口岸税费电子支付系统入网企业累计达到4410家,全年电子单证传输量达到13250万张,实现电子支付金额1566亿元,比上年增长49.4%。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
至年末,数字证书累计发放217.86万张。社会信用体系持续完善。至年末,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覆盖1138.2万人的信用信息,比上年末增加28.6万人;个人信用产品提供量达到1460.9万份,增加21.1万份。
十一、教育和科学技术
至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含独立学院)66所;普通中等学校856所;普通小学766所;特殊教育学校29所。普通高校在校生和毕业生数持续扩大,中等学校在校生和毕业生数继续下降。至年末,全市共有54家机构培养研究生。全年研究生教育共招生3.86万人,在学研究生11.17万人,毕业生2.82万人。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9.9%以上。年内新增50所幼儿园。全年47万来沪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在公办学校或政府委托民办小学就读。
至年末,全市共有20所民办普通高校,在校学生9.4万人;109所民办普通中学,在校学生7.87万人;184所民办小学,在校学生16.42万人。全市共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17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26所,职业技术培训机构787所,老年教育机构277所。
全年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477亿元,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83%。
全年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318项。其中,属于国际领先的有188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698项。在已颁布的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人员和项目中,上海共有58项(人)获奖,占获奖总数的16.3%。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7.12万件,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发明专利2.62万件,增长18.9%。全年专利授权量4.82万件,增长38.1%。其中,发明专利6867件,增长14.5%。至年末,全市共有4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分中心;32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29家。至年末,全市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3129家。高技术成果产业化加快推进。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634项。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的项目占84.1%。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占100%。至年末,全市共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7215项。其中,71.6%的项目已实现产业转化。年内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两批53个重大项目,22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12个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相继成立。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交易合同2.62万项,比上年下降3.4%;合同金额525.45亿元,增长7.3%。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至年末,全市有市、区(县)级文化馆、群众艺术馆27个,艺术表演团体112个,市、区(县)级公共图书馆28个,档案馆50个,博物馆114个。全市共有公共广播节目21套,公共电视节目25套。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全年共出版报纸16.14亿份,各类期刊1.77亿册,图书2.87亿册。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和各级各类群众性业余团队活动47万场次,3919万人次参加。年内新增37家标准化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至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270所,卫生技术人员13.54万人。在全国率先建立统一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年内1830名住院医师接受培训。郊区540家村卫生室和1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时报销。
年内成功地举办了27项38次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和24项45次国内重要体育赛事。在广州亚运会上,上海代表团共获得53枚金牌。在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上,上海代表团获57个一等奖、116个二等奖、133个三等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年内新建55处社区公共运动场。
十三、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新增就业岗位63.15万个(见图9)。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非农就业12.18万个。全年新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88万人,新消除零就业家庭1092户,帮助成功创业1.24万人。全年共完成职业培训41.13万人,对11.46万名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至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7.7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
据抽样调查,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31838元,比上年增长10.4%;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3746元,增长11.5%。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200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6955元,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225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2951元,增长1.9%。
据抽样调查,至年末,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轿车17辆,家用空调200台,移动电话230部,家用电脑129台。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198台,洗衣机95台,热水淋浴器96台,移动电话194部,家用空调147台,家用电脑60台。
至年末,全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249.29亿元,当年新增1891.41亿元。其中,定期储蓄存款余额10853.11亿元,新增1119.84亿元;活期储蓄存款余额5396.19亿元,新增771.57亿元。
全年拆除住宅建筑面积389.9万平方米,动迁居民3.84万户;完成旧住房综合改造1055万平方米。全年新开工和筹措各类保障性住房1300万平方米。至年末,廉租住房受益家庭达到7.5万户。其中,年内新增0.9万户;经济适用住房购房家庭达到0.19万户。至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6平方米;折合人均住房居住面积17.5平方米。居民住宅成套率达到95.8%。
至年末,全市共有894.89万人(包括离退休人员)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556.2万人
参加失业保险,657.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556.1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至年末,小城镇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4.58万人。其中,被征用土地农民参保人数96.72万人。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04.84万人。继续增加各类退休人员养老金、统筹调整提高各类保障标准。年内“城保”、“镇保”和“农保”月平均养老金分别提高170元、70元和35元;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5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0元。
至年末,全市共有999.74万人(包括小城镇社会保险参保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至年末,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含普通高等院校学生)达到259.17万人。
至年末,全市共有养老机构625家,床位97841张。其中,年内新增养老床位10843张。在全市养老机构中,由社会出资开办的332家,床位52185张。至年末,全市共有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303家,为9000名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其中,年内新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20家。至年末,全市共有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404个。其中,年内新设立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65个。
全年各级财政支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3.27亿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27亿元,农村五保供养资金支出0.27亿元,粮油帮困资金支出0.57亿元,医疗救助金支出2.38亿元。
十四、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507.54亿元,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01%。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2.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全年建成6.8平方公里扬尘污染控制区和8平方公里无燃煤区。全年区域月降尘平均值为7吨/平方公里。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84.05万立方米/日。中心城区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为0.029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7%;二氧化氮年日平均值为0.05毫克/立方米,下降6%;可吸入颗粒平均浓度为0.079毫克/立方米,下降2.4%。全年处置生活垃圾732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4.9%,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工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全年新建绿地1223公顷。其中,公共绿地766公顷。至年末,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1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全年新建公益林884公顷,经济林46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2.58%。年内相继完成辰山植物园、卢湾南园滨江绿地、宝山炮台湾湿地公园二期等建设。
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工矿商贸、火灾、铁路交通、农业机械生产安全事故8191起,造成死亡1409人,比上年下降4.7%。其中,工矿商贸生产安全事故276起,造成死亡290人,下降21.2%;道路交通事故2176起,造成死亡1011人,比上年下降3%;直接财产损失958.3万元,下降21.2%;火灾事故5725起,造成死亡101人,比上年增长62.9%;铁路交通事故10起,造成死亡6人,与上年持平;农业机械事故4起,造成死亡1人,与上年持平。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83。
说明:
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上海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信息产业包括信息产品的制造、销售和信息服务等活动。旅游产业增加值指来自境外、市外旅游者及本地居民在上海市内的旅游消费支出所形成的增加值。按消费性质可分为:旅行社服务业、旅游宾馆业、旅游运输业、邮电通讯业、旅游商业、餐饮业、城市交通业、文化娱乐业、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信息产业、旅游产业的增加值是依据若干行业的有关资料进行跨行业核算的,不能将其与全市生产总值中其它行业的增加值进行简单加总,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4、地方财政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等支出。
5、金融单位统计中,银行业统计至市分行;证券业统计至证券公司市分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资信评级机构、证券市场机构和登记结算机构;保险业统计至保险集团、保险公司市分公司、专业保险运营中心和保险中介机构。此外,金融单位统计包括各金融监管部门。
6、按照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定,本市人口数据将在上海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正式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