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2)

2018-12-29 19:42

套可实行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为劳动者的劳动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尽最大努力使每一位劳动者免受到非法的侵害和损害。最后,要提高全社会的文化品位,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建设一个积极开阔的社会环境,增加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热爱,培养人们无私奉献的情怀。

(三)有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以现实的、普遍的个人为出发点,以全面发展的普遍的个人为归宿,但是我们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不自觉地把人视为经济发展的工具和手段,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被边缘化的倾向。对人的本质被异化的现实关系的考察,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和实现人的发展的途径。在这个物化的社会里,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以个人对物质的占有量为标准,这种观念深藏于人的精神内核里,驱使人不停地以追求无限的物质财富为目标,更加深了人的异化程度。因此,要消除异化就要把人类的活动以完善人为宗旨,以人的存在发展为目的,积极贯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在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依据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以及当今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而提出来的,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以人为本”体现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和对其中每一个成员的关照的统一,强调了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关爱,它关注人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一切积极力量。因此,要克服异化,实现人的本质发展,就要贯彻执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在现阶段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同时,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只有这样才能使科学发展观成为现实。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相比起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我们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还不高,社会发展、制度建设仍然不够完善,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异化现象,如生态环境恶化、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公平正义还没有全面实现,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我们在现阶段不可能彻底扬弃异化,更不可能使社会成员中的每一个人都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机会。所以,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促进整个社会发展进步,才能从根源上为扬弃异化创造条件。此外,只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物质文明是绝对不会实现社会的科学发展,消除异化不但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还要变革与生产力相对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促进社会制度文明的建设和发展以及精神文明的完善和进步。如果只是在经济领域内的进步,要消除异化是难以想象的,因此,需要通过变革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来实现制度文明的建设。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需要进行必要的制度选择和政治创新,在对纷繁复杂的经济利益关系加以合理协调和平衡的基础上,变革那些与之不相适应的各种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并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总之,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思想无论是从理论指导层面还是从现实实践层面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坚持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道路,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同时

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才能在根本上实现我国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 四、结语 五、参考文献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段志平.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 2008(10).

[4]李健,谢鸿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3(1).

[5]韩庆祥.“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几个问题” [J],《北京大学学报》,1988. [6]潘宁,丁丽丽.“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2010. [7]魏小谈.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8]张磊.试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复旦大学,2009(9). [9]李明书.马克思异化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吉林大学,2009(4).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自然科学知识竞赛题库1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