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规划文本(最新)(4)

2018-12-29 23:44

4.1.3.2 大气保护

(1)公园内不宜以煤为燃料,应建立以电、天然气、太阳能等为主的能源体系。

(2)公园内的公路路面必须硬化,以减少尘埃。严禁尾气超标的机动车辆进入公园。

(3)公园附近禁止建设废气排放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

(4)停车场周围、公路两边应栽植能吸收有害气体的树种,扩大绿化面积、提高环境质量。 4.1.3.3 水环境保护

(1)公园境内的水资源不仅是景观资源,也是饮用水和生产用水资源,生活污水、厕所污水严禁直接排入溪河,必须处理合格后排放。

(2)合理设置垃圾回收设施,在游客中心及游道两旁每隔60~100m设分类垃圾收集筒,严禁将垃圾、纸屑、果皮、塑料袋、食品等杂物丢入溪流、湖库。

(3)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4)海滨型森林公园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倾倒废弃物,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防止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4.1.3.4 固体污染物的处理

(1)在游道、度假村、野营区、烧烤场等公共场所,根据需要设立分类垃圾箱。

(2)在适当地段建立垃圾填埋场,或按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进行处理。 4.1.4 防灾规划

4.1.4.1 防灾规划包括森林火灾防治、森林病虫害防治、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防治。 4.1.4.2 森林火灾防治

(1)森林防火主要包括了望、阻隔、预测预报、通信、道路、巡逻、检查、防火机场、防火站等工程建设,应根据地区特点和保护性质,设置相应的安全防火设施。

(2)在公园中应合理设置护林防火宣传牌,加强护林防火宣传。 (3)在相对较高的位置建立防火了望台,可结合观景台建设。 (4)根据林种和林相特征,开设防火隔离带和防火林带。 (5)在交通要道设立防火哨卡。

(6)野营、野炊等野外用火的旅游场所,必须设置防火设施。

(7)森林防火工程规划,应符合《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LYJ127-91)的规定。

16

4.1.4.3 病虫害防治

(1)贯彻“防重于治”方针,做好病虫害防治预测预报。 (2)针对公园病虫害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3)设置生物防虫的相关设施。 4.1.4.4 地质灾害防治

(1)针对有地质灾害的地段作好勘测,划定范围,提出防治措施。 (2)针对塌方、滑坡和泥石流易发区,建设防护设施。 4.1.5安全保障规划

4.1.5.1 构建旅游安全信息系统和紧急救援系统。

4.1.5.3 森林公园的游览内容及设施的设置,必须确保游人安全。

4.1.5.4 各种游人集中场所容易发生跌落、淹溺等危险地段,园路在地形险要的地段,均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设计要求按有关规定执行。

4.1.5.5 通往孤岛、山顶等卡口的路段,宜设通行复线;必须沿原路返回的,宜适当放宽路面。应根据路段行程及通行难易程度,适当设置游人短暂休息的场所及护栏设施。 4.2森林景观规划 4.2.1 一般规定

森林公园主要提供森林游憩服务,同时兼顾环境、生态、景观、游憩、美学、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森林景观规划应根据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统筹安排,有计划地营造和改造。 4.2.2 规划要点

4.2.2.1 森林植物景观是森林公园的景观主体。

4.2.2.2 森林景观规划应以现有森林植被为基础,按景观需要,结合造林、林相改造和抚育间伐等措施进行,应尽量保持森林植被的原生性。

4.2.2.3 对于森林公园内尚存的宜林荒地,应结合景观建设,营造游憩林或景观林。

4.2.2.4 对于森林公园内的残次林、疏林应进行林相改造,有目的地提高其景观效果和保健功能。

4.2.2.5 植物景观应突出区系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特色;充分利用森林植物群落结构、树种、植物干、花、叶、果等形态与色彩,形成不同结构景观与四季景观,并重点突出具有特色的植物景观。 4.3 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4.3.1森林公园中蕴含着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哲学、生态伦理、生态美学、生态教育、生态艺术、生态宗教文化等各种生态文化要素,是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17

中的精髓,同时,森林公园开展各种“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旅游活动,是传播、弘扬生态文化的最佳途径。

4.3.2应加强森林(自然)博物馆、标本馆、游客中心、科普教育基地(中心)、科普长廊、游道解说以及宣传科普的标识、标牌、解说牌等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现有生态文化设施的配套工程,使之成为大中小学生的科普基地、夏(冬)令营基地、实习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科研人员的实验基地和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创作基地,强化森林公园在我国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地位。

4.3.3 应根据森林公园的不同特点,明确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向、建设重点和功能布局。应加强生态文化内涵的挖掘。森林公园要根据资源的特点,深入挖掘森林文化、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宗教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民俗文化、耕作文化等文化的发展潜力,并将其建设发展为人们乐于接受且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态文化产品,不断丰富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内涵,向社会提供更多、更精彩、更有教育意义的生态文化产品,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

4.3.4 应整理规范各类资源和景区景点的导游词、解说词,提高导游和解说的科学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使人们在游览休闲过程中加深对自然的认知,接受自然生态知识的科普教育,真正达到知性之旅。

4.3.5 游客中心是游客在公园中的集散地,是游客进入公园的第一站,是第一景观区,应放置在公园的最佳位置,方便游客的集散。游客中心主要内容包括接待中心(接待咨询台、休息室、洗漱间、茶室、咖啡室、商店、导游服务处、多媒体展示厅等)、标本景物展示厅、环境教育中心等。 4.4 游憩规划

4.4.1森林游憩是利用森林公园优美的森林资源来休养、娱乐、消遣、恢复健康的行为的总和。森林游憩规划应包括森林景观特征分析;游憩项目组织;游憩景区组织;游线组织与游程安排;游人规模预测和容量调控等基本内容。 4.4.2 森林景观特征分析,应遵循景观多样化和突出自然美的原则,对公园生态环境和森林景观的种类、数量、特点、空间关系、意趣展示及其观览欣赏方式等进行具体分析和安排;并对欣赏点选择及其视点、视角、视距、视线、视域和层次进行分析和安排。

4.4.3 游憩项目组织应包括项目筛选、游赏方式、时间和空间安排、场地和游人活动等内,并遵循以下原则:

(1)在与景观特色协调,与规划目标一致的基础上,组织新、奇、特、优的游赏项目;

18

(2)权衡森林景观资源与环境的承受力,保护森林资源永续利用; (3)符合当地用地条件、经济状况及设施水平; (4)尊重当地文化习俗、生活方式和道德规范。 4.4.2 景点设置

景点组织应包括景点的构成内容、特征、范围、容量;景点建设内容可以包括:森林浴场、负离子吸呼区、静养场、康健步道、烧烤场、野餐区、篝火场、垂钓园、百鸟园、野营地、假山、石景、瀑布、喷泉、滨水景观、树景、花圃、药园、竹园、盆景、根雕、驯养动物、观鸟观兽、特殊天象观景点、古迹恢复、寺庙恢复、园林、茶室、亭、桥、榭、廊、阁、塔、雕塑、民俗风情、城乡风貌、公共教育、展览展示等。

4.4.3游憩景区组织应包括:景区的构成内容、特征、范围、容量;景区的结构布局、主景、景观多样化组织;景区的游赏活动和游线组织;景区的设施和交通组织要点等四部分。游憩景区组织应根据生态环境容量对游憩行为的强度进行限制。

4.4.4 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4.4.4.1 客源市场

根据旅游资源的特点、对游客的吸引力、客源地社会经济条件、旅游交通状况、旅游可进入性来划分客源市场。

4.4.4.2 客源市场分类:一般分为国内旅游市场和海外旅游市场。

(1)国内旅游市场通常是指我国除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之外的旅游市场,一般依据其重要程度分为一级客源市场、二级客源市场、三级客源市场。

(2)海外旅游市场通常是指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旅游市场和外国人旅游市场。 4.4.4.3 客源预测

(1) 预测的依据

1)已开发的森林公园:根据游客的增长率以及国家、地区游客增长的态势,交通的可进入性和客源地社会经济水平发展状况进行预测。

2)新开发的森林公园:根据旅游资源品位高低、知名度、市场促销、交通的可进入性及邻近类似森林公园或旅游地游客状况进行参考预测。

(2) 游客预测方法

可采用区域竞合引力模型法、趋势预测法或模拟函数预测法等方法对森林公园游客接待规模进行预测,预测过程也可结合经验值进行修正。如:

区域竞合引力模型法公式: Pi=λ×K0×P×

II0×a×b

19

Pi—客源地出游人数; K0—客源地总人口数; P—全国或地区平均出游率; I—客源地人均年可支配收入; I0—全国或地区人均年可支配收入;

λ—调整系数:可依据森林公园所在区域规模旅游景区数量和级别计算调整系数。

规模旅游景区通常指年均接待游客达到3万人次以上的旅游景区。 a—出行距离系数:依据郊游、周末游和远距离旅游等不同的客源市场,a值一般可设为0.6、0.3、0.1。

b—目的地竞争系数:在客源地域与规划森林公园条件类似能与其产生竞争关系的旅游区数量的倒数。 4.4.5 游线组织 4.4.5.1 游览线路类型

(1)陆地游览:主要为步行或利用必要的代步工具进行游览。

(2)水上游览:以自然或人工水体为载体,利用水上交通工具进行观光游览。

(3)空中游览:利用直升飞机、滑翔机、热气球、缆车等开展空中游览。 (4)地下游览:利用洞穴或人防工程等进行地下观光游览。 4.4.5.2 游览线路组织

(1)根据景点分布,应尽量规划完全游道,避免不完全游道。

(2)游览线路应有鲜明的阶段性和空间序列变化的兴奋点和节奏感,做到安全、舒适,不影响游兴。

(3)在游线的适当位置应安排休息、茶饮、购物、娱乐、公厕等设施。 (4)游程安排应根据游览内容、时间、距离规划为一日游、二日游和多日游等

(5)森林公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建设多个游客中心。 4.4.6 游憩设施规划

4.4.6.1 游憩设施包括宾馆、饭店、招待所、餐饮店、医院、救护站、购物场所、娱乐场所等设施。

4.4.6.2 游憩设施规划应应依据森林公园的性质和特点、有人规模与结构、以及用地、淡水、环境等条件,配备相应种类、级别、规模的设施项目。 4.4.6.3规划原则

(1)接待设施建设应与游客规模和游客需求相适应,高、中、低档相结合,

20


森林公园规划文本(最新)(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19全国重点高中初升高自主招生化学模拟试题(4套)含答案解析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