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劳动的歌(第一课时)
古劳中学 伍尚芬
【计划内容】
(1)学唱《军民大生产》 (2)欣赏《杵歌》
(3)学习民族五声调式 (4)完成实践与创造第一题
【教学目标】
(1)方法与过程:学唱《军民大生产》,感受一领众和的配合与默契,表现出歌曲的劳动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2)知识与技能:学习中国五声调式音阶,认识记住五种五声调式音阶的名称,并结合作品学习识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对我国民歌中的劳动号子、劳动歌曲产生初步的兴趣,并可以在演唱、聆听中加 强对劳动的热爱及对劳动者的尊重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富有弹性的声音、热烈的情绪演唱《军民大生产》 (2)通过学唱《军民大生产》以及聆听《杵歌》,完成实践与创造第一题
【教学难点】
准确地把握《军民大生产》的力度、节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设疑、看视频
提问:视频中介绍了中国民歌中哪一种体裁类型?一般采用怎样的演唱方式? 2、提问学生、解疑(略)——解决知识点:劳动号子
3、教师小结:音乐源于生活,劳动号子产生于人民群众的劳动过程中,人民群众又是在歌声中创 造世界。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一首“劳动的歌”——《军民大生产》 二、新课学习:学唱《军民大生产》 1、回味经典
(1)设疑、欣赏视频
提问:视频中反映的是什么场景?
歌曲中有哪些旋律或歌词会跟你留下印象? 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
(2)提问学生、解疑(略)——解决知识点:
情绪:热烈地 速度:中速 力度:有力的或f(强)
【备学生】情况一:学生能对歌曲有初步印象——提醒学生在后面学唱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情绪、 速度、力度演唱
情况二:学生如提到歌曲中第6、7小节——提醒学生提醒学生在后面学唱旋律过程 中认真学唱
情况三:学生对歌曲还未能产生初步印象——引导学生先了解歌曲创作背景以及作者 以后,教师再进行范唱,提醒学生在老师范唱过程中再仔细留意 2、歌曲简介
(1)展示图片,介绍创作背景(教师口述)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加紧了对陕甘宁边区根据地的封锁。为克服困难,1942年底,共产党中央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密切了党政军民的关系,树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为了反映陕甘宁边区军民当时那种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1945年,张寒晖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成歌曲《边区十唱》,又叫《解放区十唱》。这首歌原曲共十段歌词,采用一领一和的方式,歌词朗朗上口,气氛热烈,很快就成为陇东军民大生产的劳动号子,并迅速传到延安及各个根据地。
1964年,被选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歌词精简为5段,并更名《军民大生产》 (2)作者简介
作曲家、戏剧家。河北定县人。一生创作歌曲五十余首,他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形象鲜明,语言生动。 其中《松花江上》、《去当兵》、《游击乐》等歌曲,曾在解放区和全国广泛流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3、旋律学唱
【备学生】情况一:学生对歌曲还未能产生初步印象——教师先进行一次歌曲范唱,提醒学生在 老师范唱过程中再仔细留意
情况二:学生对歌曲已有初步印象——教师可先进行一次歌曲范唱,或直接进行旋律 教唱 (1)教师带唱
【备学生】情况一:提醒学生注意第2、4、9小节的“>”记号
情况二:歌曲中第6、7小节为节奏难点,应多花时间引导学生解决难点 (3)让学生找出歌曲中出现的音符及结束音——解决知识点:分析歌曲调式 4、歌词学唱
(1)先齐唱一遍全曲(教师电子琴伴奏)——提醒学生运用恰当的情绪、速度、力度演唱; 在“>” 记号上注意演唱技巧,减少或避免大声喊 唱对嗓音造成的损伤
【备学生】歌曲中第6、7小结为节奏难点,可多花时间引导学生解决难点 (2)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演唱形式(可灵活)
第1段——师领、生齐 第2段——生领、师齐 第3段——左领、右齐 第4段——右齐、左领或轮唱 第5段——齐 5、创编歌词
【备学生】情况一:学生反应好——让学生完全创编一段 情况二:学生反应欠佳——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 三、新课学习:欣赏《杵歌》
1、展示图片,知识拓展——解决知识点:劳动号子的类型 2、设疑、欣赏音乐
(1)提问:视频中的歌曲属于哪种号子? 对比《军民大生产》, 给你的感觉(情绪、速度、力度)有什么不 一样?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不同?
这首歌曲的结束音是什么?是什么调式? (2)提问学生、解疑(略)
四、拓展(可视教学进度、学生情况适时安排,作为第二课时的铺垫) 1、设疑、欣赏视频:视频中的歌曲属于哪种号子? 2、提问学生、解疑(略)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唱了《军民大生产》,通过学唱感受了劳动节奏特点及歌曲的乐观情绪
我们还了解了“劳动号子”的相关知识,虽然在今天,许多费力的劳动都机械化,不需要再唱号子,但是劳动号子音乐特征具有极其鲜活的生命,使它们作为音乐作品流传下来,不少还被音乐家进行二度创作并搬上舞台
因此,老师总结出两句话——音乐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