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4月补考《护理中的人际沟通学》考查课试题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20分。) 1.一位明天即将动第二次大手术的患者对护理人员说:“一想到上次术后我所经历的刀口疼痛,我就害怕的不得了。” 请问:这种沟通属于下列哪一种层次: A. 一般性沟通 B. 事务性沟通 C. 分享性沟通 D. 情感性沟通 E. 共鸣性沟通 满分:1分
2.护患间沟通最合适的距离是: A. 亲密距离 B. 个人距离 C. 社会距离 D. 公众距离 E. 安全距离 满分:1分
3.有关PAC分析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哪一项:
A. PAC理论基于弗洛伊德的心理;自我意识状态;理论
B. PAC理论认为每个人在心理及性格上有三种自我状态
C. 这三种状态是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成为其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
D. PAC理论从人格结构的角度揭示了不同类型交往中的一般规律
E. 如果交往双方的人格意识状态处于对对方的期望,则属于;互补型;的人际关系
满分:1分
4.下列哪一项不是患者角色的义务? A. 有尽可能、及时就医的义务 B. 按时按数支付医疗费用的义务 C. 病愈后及时出院的义务 D. 遵从医嘱的义务 E. 享有平等医疗的义务 满分:1分
5.在核实过程中,将患者一些模糊的、
不完整或不明确的叙述弄清楚属于以下哪项核实的方法: A. 复述 B. 改述 C. 澄清 D. 总结 E. 叙述 满分:1分
6.在我们要讲话时,往往先“清清喉咙”以表示我们有话要说。这说明,非语言行为对语言行为具有: A. 补强作用 B. 重复作用 C. 替代作用 D. 驳斥作用 E. 调整作用 满分:1分
7.下列哪一项是合作信任期的主要任务。 A. 护患双方彼此熟悉并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
B. 向服务对象介绍病区的环境及设施、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
C. 护理人员需要全面收集资料,了解服务对象的病情、家庭和社会环境等 D. 应用护理程序解决服务对象的各种身心问题,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
E. 预计护患关系结束后服务对象可能面临的新问题 满分:1分
8.按照沟通的深度进行分类,哪一层次的沟通双方信任程度及参与程度最高: A. 一般性沟通 B. 事务性沟通 C. 分享性沟通 D. 情感性沟通 E. 共鸣性沟通 满分:1分
9.下列哪一项不是患者角色的权利? A. 享有平等医疗的权利 B. 对疾病的知情权 C. 知情同意权
D. 准确提供医疗资料的权利 E. 免除一定社会责任的权利 满分:1分
10.下列有关心理距离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人际关系的心理距离指两个社会角色因情感亲疏程度而表现出的人际间的心理距离的变化
B. 人际关系心理距离的正负等级划分,可作为对人际关系进行心理决策或决断的重要依据
C. 一般根据人际关系心理距离,可以将人际关系分为9级
D. 人际关系心理距离正三级,心理距离最近,局限于知心朋友
E. 心理距离零级时心理距离无所谓,关系如匆匆过客 满分:1分
11.下列有关护患关系中常见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A. 护士与患者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的角色模糊或定位不当会造成护患之间出现冲突
B. 护患之间涉及权益纠纷时,护士应倾向于医护人员的利益
C. 护患之间出现责任冲突时,需要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