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练笔巧设计 笔随心动文飞扬

2019-01-10 11:19

随文练笔巧设计 笔随心动文飞扬

——关于提高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实效的策略

大朗中心小学 李凤菊

内容提要:

笔者基于对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低效的理性思考和实践分析,发现导致随文练笔低效的主要原因有四个,然后我们课题组根据对小学语文在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研究与实践得出经验,并总结出一些提高随文练笔实效的策略,即通过巧妙设计随文练笔,努力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笔随心动文采飞扬。 关键词:阅读教学 随文练笔 提高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注重读写结合。于是,“随文练笔”应运而生。它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或课文借用,或课外引进,或内容挖掘,或想象补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一时间“随文练笔”成为课改洪流中不变的“热点”。可是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许多教师不分青红皂白的每堂课设计“随文练笔”,俨然成了课堂的一种形式、一种负担,这就有点变了“味”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发现: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把握不当练笔的时机、方法以及难易度,同时,教师设计时缺少系列、整体性的训练目标,对文本中可用作练笔的“点”找不准,设计出了一些“假、大、空”、“千篇一律”的练笔形式,致使训练低效甚至无效。那么,怎样才能找准文本的练点,抓住时机,巧妙设计形式多样的随文练笔,演绎心随笔动文飞扬的精彩呢?本文就此问题作一一探讨。

一、巧抓练点,让随文练笔独具匠心

这里的“练点”即是练笔点,指的是随文练笔的设计点,也是学生的读写结合点。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阅读教学要读写结合,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有一双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的慧眼,及时发现读写训练结合点,紧扣文本引导学生练笔,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那么,如何确定这个练笔点呢?笔者

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巧抓文本精彩点,在品读中练笔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还要巧妙地抓住语言学习的“点”进行练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掌握写作方法。

如《火烧云》一文,用了“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还有??”的句式,赞美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教学本文可引导学生先品读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句子,而后进行仿写。有学生是这样仿写的:“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像飞翔的小鸟,一会儿像活泼的小猫,一会儿仿佛奔驰的骏马,一会儿仿佛威武的狮子。盛开的花朵、游动的小鱼、叫鸣的公鸡,这些形状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形状。”这样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打通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宽阔通道,使两者和谐共生、相得益彰。

2.留心文本“趣味点”,在情趣间练笔

“趣味点”往往是课文最吸引学生眼球的地方。“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正因为有了“趣味点”,才显得跌宕起伏,摇曳生辉。文本的“趣味点”,有童心之趣、巧合之趣、生活之趣、形象之趣??凡此种种,学生的心被作者的笔牵引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

例如,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文中写了作者童年跟骆驼的趣事,尤以满怀童心描述的看骆驼咀嚼的趣事最为醒目。借此趣点,我及时指导学生,挖一挖自己生活中的“趣点”,引幽发微,写一写对生活的热爱,大家兴致盎然地写了钓鱼、捉龙虾等题材相似的文章。并与原文对照,再次体会作者的匠心。

3.关注文本“留白点”,在想象间练笔

高明的作家在写文章往往不会和盘托出,不留余地。他们写到高潮处,可能会戛然而止,留下一个空白,给读者去想象。正如《诗品》中所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文教师要以敏锐的悟性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引导学生捕捉文本中“言虽尽而意无穷”的留白点进行练笔,让学生思维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悄然进入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的练笔带动的是学生真实的感悟和思考,学生就会言之有物,言之动情,在与文本

自由对话的过程中达到以读写一起提高互利效果。

《穷人》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作者通过桑娜一家的生活反映了那一时期穷苦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美好的心灵。但文章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悬念,渔夫和桑娜今后将怎样熬过去?教师可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想象,进行故事叙编,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中心,体会主人公的高贵品质。

4.巧借文本“插图点”,在图文间练笔

插图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特写镜头”,有的再现课文主要内容,有的呈现故事高潮,有的塑造主人公的形象??因而,插图犹如架设在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间的桥梁,促进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紧密配合,运用插图进行练笔,学生以文本内容为练笔的源泉,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通过阅读插图,学生容易展开想象和联想,在图文间进行创造性思维。

如教学《识字八》,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后,让学生抓住夏天池塘边的景物特点,以一首短小的儿歌展开丰富的想象,描出荷花荷叶的美丽,写出小蜻蜓与小青蛙的对话,写出自己对美丽景色的喜爱和赞美。

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写作训练的因素有很多,教师要研读教材,努力挖掘练笔的有效切入点,多创设一些情境,为学生提供与习作储备相似的话题,激活他们的表达欲望,拓宽他们的写作思路,这样才能演绎出随文练笔的精彩。

(二)巧抓时机,让随文练笔马到成功

读写结合,并不是简单的读加上写,而是把读与写灵动地融合在一起,并巧妙地把握住练笔时机,方可达到最佳的效果。那么如何把握练笔时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在情感升华时练笔

“文章不是无情物,化作言语更护花”。当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交融时,巨大的“情感磁场”便悄然而生。睿智的教师很善于捕捉文本的“动情点”,让学生在练笔中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升华情感,又达到了有效提升表达能力的目标。

曾经听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生命 生命》,其在学生情感高潮处精心设计的练

笔至今让我难以忘怀。当教学进行到教师引入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但她残而不废,凭着坚强的毅力,笔耕不辍,成为台湾最有影响力的作家时。学生由感知到感染,由感染到感动;情动致心动,心动致笔动,他们都按捺不住地拿起笔来写下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对生命的思考:“我无法延长我的生命,但我要让有限的生命变得更有价值。”“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不停的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此时,“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只听着此时的心潮,自由奔放,从脑中流到指上,从指上落到笔尖”。

2. 在技能迁移时练笔

语文课文中有着许许多多的知识点,如何把这些知识转化为技能?需要扎实有效的训练。其中课堂练笔就是一种知能转化的途径。小到词句、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的仿写,大到段落、篇章的结构顺序及表达方式的仿写,这些都是让技能迁移落到实处的练笔训练。如《太阳是大家的》、《我想》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为了让学生走近诗歌,喜欢诗歌,我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写小诗,当“小诗人”;学完了《记金华的双龙洞》,引导学生按游览顺序写游记;学完了《半截蜡烛》,引导学生把《晏子使楚》改写成剧本;学完了《白扬》,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爸爸介绍白杨树的段落写一种动植物。通过读写结合来进行写作方法的迁移训练,虽然短小精悍,但学生容易模仿,进而灵活运用。

3.在观点争辩时练笔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对某个问题产生不一样的观点,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所谓不辩不清,学生通过辩论,不仅阐述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张扬了自己的个性。我们可在这“辩”处设练,把辩论的理由写下来,这正是梳理学生思维、锤炼语言的好机会。

比如《钓鱼的启示》一文,学到父亲要求“我”把大鲈鱼放掉时,在课堂上展开了讨论:“假如我就是这位父亲,我该怎么做?”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异常活跃。经过辩论,大家对这位父亲在鲈鱼与诚实、欲望与规定面前的选择肃然起敬。“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深深地镌刻在孩子纯真的心里。随后引导学生把这辩论的过程记下来,“润物无声”地达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最佳结合。又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哪一种教育方式更适合我们的成长”这样的问题,也是很好的练笔素材,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只要把握好文本的价值取向,就能让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加

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写作水平。

4.在单元总结时练笔

语文课本从四年级开始,每个单元都词语盘点和日积月累,日积月累不是古诗词、名言警句,就是一些成语,内容丰富。如果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单元写作的训练目标,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本单元所学词语写一段话或写一篇小短文,相信坚持这样练笔,学生的习作定有进步。

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作家笔下的人物”,词语盘点和日积月累就有大量的描写人物的四字词。在单元总结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所过的词语,可描写一个熟悉的人物让大家猜一猜,也可写一次比赛活动,还可写一写自己的收获或感受。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他长得膀大腰粗、身强力壮的,别看他表面上是仪表堂堂、文质彬彬,其实骨子里坏得很呢。他走路都是大摇大摆的,像个大老爷似的得意洋洋。他一上课就垂头丧气像条虫;一上体育课要打篮球他就兴致勃勃,疾步如飞,生龙活虎,像条龙,真是奇怪。他不遵守纪律,对老师也是放诞无礼,对同学老是摆出老大的样子,欺软怕硬,大家都怕他。但有些同学看见他就点头哈腰,让人看了就讨厌!这个人是谁?不用我说你都知道吧,快说出你的答案吧。

读了真让人惊讶,这个学生不仅把同学的性格特别描写得很鲜明,而且灵活运用了十几个成语。这次习作不仅这个学生写得很精彩,其他学生也写很出色,更可喜的是自此他们在写作时都会很有意识得运用所学成语,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阴”呀!

(三)巧变形式,让随文练笔精彩纷呈

在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中,我发现语文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文本类型也是形式多样,有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游记、故事、古诗、剧本等,为我们进行读写结合提供了一个多彩的舞台。随文练笔作为语言训练的一种方式,虽然方法很多,但要因文而异,方可达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的效果。

1.拓展情节,填补空白——扩写

写人、记事类课文最常采用的练笔方式是扩写。扩写是在学生认真阅读原文,深入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文写的简单、抽象情节之处展开想象,对空白点加以发挥,使原文的主要内容更加丰满生动的一种练笔。我在课题研究中


随文练笔巧设计 笔随心动文飞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武宣民族初级中学各种应急预案(2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