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伦理思想起源之研究 - 图文

2019-01-10 11:20

中國伦理思想起源之研究

中國倫理思想起源之研究

摘 要

本文的研究是對中國倫理思想作歷史的考察,從史前巫教文化,經殷周時期的天命神學,到春秋時期人文主義思想文化的演變過程,追溯它所繼承的歷史文化傳統。希望藉由探究中華民族倫理的源流來呈現以生命問題為中心,揭示有限的生命而有無限可能的探問,在今日的時代中,重新找回倫理與道德之生機。 關鍵詞:倫理、天人、天命、帝

一、前 言

中華民族以農立國,祖先世代務農,在農業生產中為了保護生命財產的安全,人們普遍存有靠天吃飯的敬天思想。倫理的建構與人們所存在的民族社會的形成往往是同步的。當中華民族形成的時候,在中國歷史上,遠古神話中就體現出了中國特殊的倫理精神傾向。倫理的善惡是中國神話的主格調,懲惡揚善、因果報應成為神話的主題。從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黃帝大敗蚩尤等的五帝三

- 1 -

(2) 東方人文學誌第9卷第3期

皇古史神話中,中國神話所歌頌的是那些造福社會,為民請命的德性人物。中國的神話化為歷史,神格化為人格,在中國形成了尊崇有德者的歷史系統。當中華民族從神話想像進入文明社會後,中國文化孕生了第一個具有理論形態的思想體系《周易》。哻《周易》的作者,相傳是伏羲氏畫八卦,周文王、周公作卦辭、爻辭,孔子及其弟子作十翼。內容共六十四卦,始於乾卦,終於未濟卦。本為卜筮之書,後與人事配合,始成為哲理、人倫之書。《周易》所體現的「天人合一」的最高理想,成為日後中國倫理精神體系的基石,規範了倫理精神生長大致的方向。

天人之學是中國哲學的基本模式。西周以前中國倫理精神雖然已經開端,但其內涵還沒有完全展開。後來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與思想上的百家爭鳴,為中國倫理精神的展開提供了充分與必要的條件,這一時期的社會歷史,為先秦儒家「天人合一」觀念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天人」思想本是中國文化的特色與主要關懷,本質上可說是一生命的學問,人追求一種超越的精神境界,是在物質生活的追求之外,一種關於生命意義的探問。天人思想的模式不僅型塑一個族群之文化內涵,也內化為個人生活的態度與信念。儒家是中國文化的主要代表者,儒

哻 樊浩:《中國倫理精神的歷史建構》,台北:文史哲,民83,頁67。

- 2 -

中國倫理思想起源之研究 (3)

學的「天人合一」觀念,是在春秋戰國時期這種特定的社會歷史與文化背景中產生的,它是時代的產物。而先秦儒家「天人合德」之義理境界,則又是「天人合一」思想之主要特質,是中國道德哲學之極致。人能夠透過道德的實踐以上達天德,人德與天德相齊,表現「天人合德」的理想境界。此一天人合德的天人關係模式,是中國人生命與精神的基本面貌,也是中國倫理思想的主要特色,影響中國文化精神至為深遠。

二、中國天人思想的特性

天人之學是探討天人關係的學問,它是中國哲學的基本問題之一。中國古人關於天人關係的探討,肇始於殷周之際,至春秋戰國,因各家對「天」、「人」性質的認識不同而發生天人之辨。關於中國天人思想的特性,有以下二個特點:

(一)強調「天」作為一本體論的意涵

基本上,儒家倫理學與形上學的關係,即必須在天的意義基礎上展開。無論在儒家是為成德工夫的道德實體,還是道家體道逍遙終極存有的道體,天都是作為一根源性的道體與總原理。而「天本體」之內容並無法為人所完全理解,人只能以人的方式去了解天,誠如張岱年先生在《中國倫理思想研究》一書中所言:

- 3 -


中国伦理思想起源之研究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中国食用油市场现状调查与盈利前景预测报告(2015-2020)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