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的歌曲或乐曲创编动作来表现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
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较准确的节奏和有表情的演唱《老爷爷赶鹅》。 2、继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不断提高演唱歌曲的质量。做到气息连贯、吐字咬字清楚,有适度的强弱起伏,能较为正确的表达歌曲的感情。
3、歌曲中“ 3 2 3 2 1 | 0 5 5 1 0 |”处休止符的正确掌握。 嘎嘎 老爷爷 嘎嘎 嘎 教学难点 一、情景设疑
1、在演唱歌曲《老爷爷赶鹅》时,容易产生“赶拍”现象。
2、歌曲中“ 3 2 3 2 1 | 0 5 5 1 0 |”处休止符的正确掌握。 嘎嘎 老爷爷 嘎嘎 嘎 教学过程 1.课前热身
老师和学生谈话引出今天音乐故事中的主人:鹅。
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啊,学得全是有关于动物的歌曲,那么今天的这位朋友是我们以前认识的,说起来也是我们的老朋友啦,出示鹅的图片。找同学回到问题。
师:有关于这位老朋友谁能给老师说一下?
生:学过的诗叫《鹅》,还有一首歌就是把这首诗改编成歌曲的。
师:好同学们回答的真不错,看来你们对这位朋友还是有印象的,那我们大家一起来大声的朗诵这首诗,大声的唱出我们的老朋友鹅,好吗? 生:朗诵诗歌,并带律动的去演唱歌曲。并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 二、活动解疑
根据这首歌的歌词意境,编出有趣的故事并由此导入新课。
师:请几位同学念几遍歌词,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今天我们这首歌里都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生:鹅,老爷爷,老大哥。
16 师:谁能根据图片,给老师说一下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老师在旁引导。
生:有一位老爷爷要赶集,快要走到集市的时候有人喊到:老爷爷,老爷爷!一位老大哥想买他的鹅。而这个老爷爷是一个非常有幽默感的人,他说道:如果你给我跳个舞,我就卖你一对鹅。
师:说到这里我们同学们该想了,到底老大哥有没有买到鹅呢?好,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首歌曲,去听听这个故事的结尾是什么样的好吗? 3.学唱歌曲
播放歌曲,让学生们对歌曲的情绪做一些了解,并在播放的时候,老师在旁用肢体语言表现情绪。
出示卡片:歌曲情绪——活泼,俏皮,让孩子们自己说出来。 播放第二遍,让学生们体会歌曲的速度。 歌曲速度:稍快!
播放第三遍,让学生们找出歌曲最有趣的地方,(也就是最难点)课堂语言上不提及难点这句话,并有意的去淡化它,我在这里说道是你觉得最有趣的地方,并有意识的往这方面引导学生。也就是:嘎嘎,老爷爷嘎嘎嘎。 首先学唱歌曲的难点。
3 2 3 2 1 5 5 1 0 |” 嘎 嘎 老 爷爷 嘎嘎 嘎
跟琴唱旋律,并让学生们试着自己填歌词曲演唱。在这个过程当中,提醒注意歌曲的情绪,歌曲速度。最后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拓展升疑
讲故事的当中把这首歌教给我们的道理渗透进去。
歌曲里提到老大哥只要跳个舞,就能得到一对大白鹅,说起来啊,这个老大哥真是大摇大摆的跳起舞来,引得旁边的大白鹅都高兴地加入到这个跳舞的行列当中,他们是又唱又跳,真是一幅快乐的图画啊!那么老爷爷看到这里说啊:老大哥,我就送你一对大白鹅了?(言而有信)。可是老大哥呢?坚决不收老爷爷的大白鹅,说这是老爷爷辛辛苦苦养大的大白鹅,(我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呀)!可是老爷爷又有说:就当这(两个大白鹅换快乐好了。)说完高高兴兴的
17 赶着鹅走啦!留下老大哥一个人在那儿想(:钱和快乐之间,老爷爷选择了快乐)!
教师非常有表情的,带有身体律动的表演这首歌曲。然后让孩子们模仿一下,老大哥是怎样用舞姿吸引了老爷爷而得到一对大白鹅的!请几位同学上前来表演老大哥的舞姿。并请全体同学在唱的同时都动起来,动作由老师指导。 请几位同学上前来表演一段音乐情景剧,并由此巩固这首歌给我们的教育意义。 好同学们,我们帮老爷爷赶鹅去好吗?在同学们快乐的歌声当中结束今天的这堂课。 四、课堂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森林水车》 教学目标:
1.听赏乐曲《森林水车》,感受乐曲主部与插部不同的音乐形象。 2.能记忆乐曲主部主题,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的结构图式。 3.能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乐曲。 教学重、难点
1.聆听乐曲,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的结构图式。 2.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 教材分析
这是德国作曲家艾伦贝格创作的名曲,与《在钟表店里》《森林中的铁匠》并列为三首著名的描绘性的标题乐曲,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描绘了森林景色和森林中水车转动声及人们欢乐的心情,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乐曲采用回旋曲式,曲式结构为:
“序曲 A(主部)B(插部一)A C(插部二)A 结尾”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疑
1.教师以水车图片及乐曲前奏中的水车音响引入乐曲《森林水车》。 2.如果班里有农村的学生,可请他们介绍水车的作用。 二、活动解疑
18 1.播放乐曲《森林水车》主部主题A,学生感受主题音乐形象,边听边看曲谱(黑板或投影上有主题曲谱)。 教师提问:
(1)主题A的节奏是舒缓的还是密集的?(比较密集) (2)主题A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小提琴)
2.再次播放乐曲《森林水车》主部主题A,并提问:主题A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回答。
3. 再次播放乐曲《森林水车》主部主题A,要求学生进一步熟悉主题旋律。 三、拓展升疑
1.初次完整聆听乐曲。
完整播放《森林水车》乐曲,并提问:主题A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三次) 乐曲《森林水车》中,主题A在乐曲中出现了三次。除主题A外,乐曲还有序奏、两个插部(分别用B、C来表示)和一个尾声构成。下面我们先听序奏部分。 2.听赏乐曲序奏。
播放乐曲《森林水车》序奏部分,学生感受音乐形象,边听边看曲谱。 教师提问:
(1)师:序奏部分穿插了什么音响? 生:小鸟的鸣叫。
(2)师:序奏部分的节拍是几拍子?序奏部分的节奏是舒缓的还是密集的? 生:八六拍、舒缓的。 (3)师:你联想到什么景象? 3.听赏插部B。
播放《森林水车》插部B并提问:
(1)师:插部B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生:长笛) (2)师:你联想到什么景象? 4.听赏插部C。
播放《森林水车》插部c并提问:
(1)师:插部C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生:木管与弦乐) (2)师:你联想到什么景象?
19 5.再次完整听赏乐曲。
播放《森林水车》。乐曲播放结束,教师请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的结构(可以用颜色、图式等方式)。
用图式表示,可以有多种方案,但教师应注意:主部主题A应该用同样的符号或标记来表示,而插部B、C应该用不同的图式来表示。序奏和尾声也各不相同。如:
?? □ ○ □ △ □ ≈
用颜色来表示乐曲的结构,道理与用图式表示相同。主部主题A应该用相同的颜色,而插部B、C应该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 乐曲为回旋曲式,正确的曲式结构为:
序奏 A(主部主题) B(插部一) A C(插部二) A 尾声 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的结构,只要结构形式与上相同,就是正确的。 四、表现乐曲
1.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个组,每个组积极开动脑筋,分别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乐曲序奏、主部主题A、插部B、插部C四个部分。 学生按照分组,分别讨论。 2.分组汇报(以下分组供参考)。
(1)第一组(序奏):用竖笛吹奏序奏部分。 (2)第二组(主部主题A):模仿水车运转动作。 (3)第三组(插部B):女生的舞蹈。 (4)第四组(插部C):打击乐器伴奏。
如果教师、学生能力较强,第四组也可由男生、女生舞蹈来表现:当木管乐器组演奏时,男生舞蹈;当弦乐组演奏时,女生舞蹈,好似男生、女生欢乐地对话。
随音乐完整表现乐曲。 注意:
①因乐曲序奏部分是G调,如果用C调竖笛吹奏,与乐曲调高不符。故乐曲序奏部分,教师不播放录音,让学生吹奏竖笛替代。
②播放《森林水车》主部主题A开始,学生随录音开始表演。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