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育种学(下)》
实验报告册
(园艺专业)
姓名: 班级: 学号:
农学院园艺系 刘德春、刘善军
2011.9
实验一 果树种质资源调查
果树种质资源指的是具有利用价值的果树遗传物质的总体。携带有果树种质的材料,主要是种子和各种无性繁殖用的器官、组织等。果树种质资源是果树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是培育果树新品种的主要来源。果树种质资源调查主要是对果树生长的自然环境及果树生长情况进行调查,为果树育种提供有价值的原始材料。
一、实验目的
了解果树种质资源调查的意义和方法,掌握主要品种生物学特性。
二、材料与用具
1. 材料 当地主要树种(梨、桃、葡萄、板栗、柑橘等)的若干品种。 2. 用具 卡尺,钢卷尺,托盘天平,水果刀,折光仪,硬度计,瓷盘,铅笔,记载表。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 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果树1~2种进行调查。 2. 对选定果树代表植株的调查:
(1)植株一般概况:来源、栽培历史、分布特点、栽培比重、生产反应等。 (2)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开花结果习性、物候期、抗逆性等。 (3)形态特征:株型、花、叶、茎、果实、种子等。 (4)经济状况:产量、品质、用途、贮运性等。
四、作业与思考
1. 谈谈果树种质资源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2. 填写果树种质资源调查表32-1。
表32-1 果树资源调查记载表
一、概况 1. 品种名称
2. 调查地点: 省 市 县 乡 村 3. 来源 4. 栽培历史 5. 分布特点 6. 栽培比重 7. 生产反应 8. 自然条件:
(1)地形:山地、丘陵、平地、冲击地、河滩。 (2)土壤:土质 ,PH 。
(3)气候:年平均温 ,最高 月,平均 ,最低 月,平均 ,年平均降雨量 ,最多 月,平均 ,最低 月,平均 。
9. 生长习性 10. 开花结果习性 11. 果实品质优劣 ,成熟期 ,贮藏性 。 12. 果实利用情况:鲜食、加工、采种。
13. 抗性(抗寒、旱、涝、病虫) 二、植株性状
1. 树龄 ,树高 ,树冠(m)东西 ,南北 。 2. 树形
3. 树势:强、中、弱。
4. 新梢生长量 (主要枝条延长枝的平均值) 5. 萌芽率 三、果实性状
1. 大小(cm)纵径 ,横径 ,重量(g) 。 2. 果实整齐度 3. 果形 4. 果皮色泽 5. 果面光滑度
6. 果肉色泽 ,肉质粗细 ,汁液多少 ,香气有无 ,苦涩异味。 7. 固形物(%)
8. 种子:性状 ,大小 ,色泽 。 9. 采收期 四、特点及评价 1. 明显特征 2. 特殊性状 3. 主要优点 4. 主要缺点 5. 保存利用价值
实验二 园艺植物花粉活力的测定
在果树有性杂交工作中,常因杂交亲本间花期不遇,或父本植株栽在异地而必须预先收集花粉。花粉贮藏在低温(0~4℃)、干燥(相对湿度0~40%)、黑暗的环境下,可以较长时间地保持花粉生活力,但其贮藏期长短对花粉生活力的影响因品种而不同。在授粉之前,对贮藏的或外地采来的花粉必须预先测定花粉的生活力,以确定哪些花粉不能用于杂交,这对取得杂交效果有直接影响。
一、实验目的
练习并掌握果树花粉发芽试验及花粉生活力测定的技术。通过人工培养检测果树花粉发芽率,为杂交育种提供依据。
二、材料与用具
1. 材料 供试的果树花粉,琼脂,蔗糖,蒸馏水,酒精,氯化三苯基四氮唑,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碘,碘化钾,硼酸。
2. 用具 凹型载玻片,盖玻片,烧杯,量筒,量瓶,滴瓶,玻棒,毛笔,水浴锅,镊子,计数器,冰箱,温箱,干燥器,显微镜,天平,滤纸。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发芽测定法(培养基培养法) 1. 培养基的配制
在90mL的蒸馏水中,加入琼脂1g,蔗糖10~25g(不同果树种类原花粉对蔗糖浓度要求不同,一般柑橘花粉要求25%左右,梨10%~15%,桃10%左右为宜),1mg硼酸,置于烧杯中加热煮沸,定容至100mL,然后将该烧杯置水浴锅或盛热水的杯中备用,以防培养基冷却凝固。
2. 发芽床的设置和播撒花粉
在载玻片上滴上一滴培养基,用毛笔粘取少量花粉,均匀撒于培养基表面(注意不必搅拌,以防花粉混于液体中因缺少空气而影响发芽,又因花粉深浅不一而在显微镜检查时因光线折射而不易观察),但应防止花粉埋入培养基中而影响花粉发芽。播撒花粉后,要在显微镜下检查花粉是否分布均匀,再将载玻片放入用湿纱布或滤纸垫底以保湿的大培养皿中,盖上皿盖。在各载玻片上贴上标签,注明花粉种类、采集时间、蔗糖浓度、播粉时间和操作者,然后置于20~25℃温箱中。
3. 播花粉后的检查
在播花粉后,不同的树种,经不同的时间,在显微镜下检查花粉发芽情况。苹果、梨和桃在3~4h后检查一次,以后每隔2~4h检查一次。柑橘在12h后检查第一次,以后每12h检查一次,每次检查五个视野,同时用计数器统计花粉总粒
数和发芽粒数,花粉发芽以其花粉管伸长超过花粉直径为标准。
注:
(1)不同种类植物花粉萌发所需温度、蔗糖和硼酸浓度不同,应依植物种类而改变培养条件。
(2)此法也可用于观察花粉管在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以及不同蔗糖浓度、离体时间、环境条件等因素对花粉活力的影响。
(3)不是所有植物的花粉都能在此培养基上萌发,本法适用于易于萌发的葫芦科等植物花粉活力的测定。
(二)碘 - 碘化钾染色法
多数植物正常花粉呈规则形状,如圆球形或椭球形、多面体等,并积累淀粉较多,通常I2 - KI可将其染成蓝色。发育不良的花粉常呈畸形,往往不含淀粉或积累淀粉较少,用I2 - KI染色,往往呈现黄褐色。因此,可用I2 - KI溶液染色法测定花粉活力。
1. I2 - KI溶液配制 取2g KI 溶于5~10mL蒸馏水中,然后加入1g I2,待全部溶解后,再加蒸馏水定容至300mL。贮于棕色瓶中备用。
2. 花粉采集 取充分成熟将要开花的花蕾,剥除花被片等,取出花药。 3. 镜检 取一花药置于载玻片上,加 1 滴蒸馏水,用镊子将花药充分捣碎,使花粉粒释放,再加 1-2 滴I2 - KI溶液,盖上盖玻片,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凡被染成蓝色的为含有淀粉的活力较强的花粉粒,呈黄褐色的为发育不良的花粉粒。观察 2~3 张装片,每片取5个视野,统计花粉的染色率,以染色率表示花粉的育性。
注:此法不能准确表示花粉的活力,也不适用于研究某一处理对花粉活力的影响。因为核期退化的花粉已有淀粉积累,遇 I2 - KI呈蓝色反应。另外,含有淀粉而被杀死的花粒遇I2 - KI 也呈蓝色。
(三)染色鉴定法(TTC法)
TTC即2, 3, 5 - 三苯基四唑氯化物。主要原理在于检验花粉呼吸过程中去氧酶的活性。具有生活力的花粉的脱氢酶,在催化去氢的过程中,把氢转移到其他的物质上去,使用TTC与催化过程中产生的氢结合成红色化合物,从而使具有生活力的花粉变为红色。
1. 先配制下列溶液
(1)磷酸缓冲液:在100毫升的蒸馏水中,溶解0.832g的磷酸氢二钠和0.273g的磷酸二氢钾,调整pH值为7.17。
(2)TTC溶液:称取0.02~0.05g(不同植物所用的量是不同的)的TTC溶解在10mL的磷酸缓冲液中,溶液配好后装入棕色滴瓶内,置入暗处,因氯化三苯基四唑有毒,操作时要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