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教育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2019-01-10 12:04

人格教育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一、 人格教育的意义

人格教育,是一种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的和适应现代化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人的发展,不仅是身体的成长,知识经验的增多,技能和智力形成,而且是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气质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全面发展。人格教育就是采用观察和评定方法了解学生的人格的特点,包括它的长处和局限性,采用各种教育和心理学手段以及措施改进或补救其人格的缺陷,促进其人格的长处和优势,并培养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格特征,使学生的人格平衡地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有关资料表明,所受传统的教育越多,人格发展越是不平衡,具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人数越多。在小学阶段,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生约占13%;在初中阶段,具有明显心理障碍学生的比例约为15%;在高中阶段,这个比例达到19%;在大学阶段,这种比例增长到20%以上,为了扭转学生心理障碍增长的趋势,有必要把传统的应试型的教育转变为以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为目的的人格教育。人格教育主要关心的是学生的人格发展,帮助学生发展潜能,探索自我和环境,以创造人生的意义。它通过

各种人格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促进学生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了解,保持对周围环境的客观和全面的认识,使学生能自行把握自我的价值、人生的意义,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自立、自助,导向健全的人格发展。

二、 开展人格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第一、 人格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

青少年是人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中的 生活经历与环境教育都对青少年产生重要的影响,有的影响甚至是终生的,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早期经验对于人格发展极端重要。这些经验的作用下会形成一个人长期的人格基本框架与基本特征。

有关资料显示,青少年的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是比较普通的。情绪不稳定,好嫉妒、自私、自卑、自大、多疑、说谎、爱骂人、脾气暴躁、厌食、攻击性行为等心理与行为问题倾向存在于不少青少年当中。这些不良的心理与行为的倾向主要是不当的环境影响与教育造成的。因此,从消极方面看,人格教育有助于解决青少年发展中存在的某些不良心理与行为倾向。从积极方面看,人格教育有助于青少年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国内外关于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或人格特征对于智力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

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动机和人格特征,从而间接地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智力的发展,并最大限度的促进青少年发展潜力的发挥。

第二、 青少年人格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的迫切需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为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面对当今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强调知识传授的传统教育将难以实现其基本目的,会被强调素质培养和人格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人格教育所取代

当今社会是一个日趋开放和多样化的社会,社给予人们更多发展的机会和选择的自由。因此现代社会要求个人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和自我决策的能力。人格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促进学生自我的发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勇于挑战和善于选择的人格特征。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但心理距离愈来愈远了。个人与集体只是单纯的工作关系,缺乏感情上等深层次的联系,家庭的容易解散和离异小孩的无人照管等社会关系和结构的变迁,导致个体日益孤立和无助,这就要求个体具有更为坚强的自我、独

立性和心理承受力,否则难以在这个变化的社会中生存。因此,社会的发展呼唤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即有意识、有目的的和科学地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品质与健全人格的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劳

动素质与心理素质,而心理素质是是素质结构中的核心成分。心理素质包括广泛的兴趣,积极的情绪,奋发的进取心,坚强的意志力,健康的人格等。心理素质简称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不分。

青少年时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时期,

因为这一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人格或人格品质形成的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进行人格教育,可以有利迪促进青少年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并且为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的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通过人格教育培养青少年积极的情感,可以提高青少年学习科学文化的积极性与有效性,通过人格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促进青少年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与坚持性,通过人格教育培养青少年自尊心、自信心与上进心等性格特征,可以促进青少年成就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 第四、 人格教育是青少年品德教育的基础

人格教育与德语是教育体系中两个不同的部

分,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品德素质在素质结构中占据中心地位,对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又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动力作用,但这并不否认品德素质的发展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其心理基础。

从人格结构来看,道德品质可以看成是人格的

一个不凡。但是,由于传统教育的目标和方法偏重于政治思想和道德认识的灌输,未将道德品质当作一种内在的人格特征来培养,致使不少学生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脱节。

把心理素质教育与德育和政治思想教育结合起

来可以较好地解决好德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知与不知、信与不信、知与行这样三对矛盾,将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统一起来。人格品质的教育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情感、信念和意志因素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同时人格教育可以为学生扫清心理上的障碍。

三、如何对青少年开展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的总目标是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培

养青少年良好人格品质与健全人格。美国学习和坎布


人格教育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关于建立乡村清洁整治长效管理机制的意见(整稿)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