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篇 现状分析篇 ............................................................................................................... 1 一 成都现状概况 ........................................................ 2 二 成都地下空间利用现状 ............................................... 12 三 成都市地下空间利用存在问题 ......................................... 18 第二篇 比较研究篇 ............................................................................................................. 20 一 国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 ........................................... 21 二 国内城市地下空间发展 ............................................... 30 三 国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发展趋势 ....................................... 38 第三篇 战略研究篇 ............................................................................................................. 41 一 战略目标 ........................................................... 42 二 战略思想 ........................................................... 42 三 研究依据 ........................................................... 43 四 研究期限及范围 ..................................................... 43 五 地下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 43 六 地下空间分区域发展战略 ............................................. 53 七 地下空间分期发展战略 ............................................... 55 八 地下空间发展政策保障 ............................................... 55 第四篇 总体规划篇 ............................................................................................................. 57 一 规划概况 ........................................................... 58 二 地下空间平面布局规划 ............................................... 59 三 地下空间竖向布局规划 ............................................... 62 四 各类地下空间规划 ................................................... 66 五 地下空间安全规划 ................................................... 85 六 近期地下空间建设规划 ............................................... 88 七 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 90 第五篇 详细规划篇 ............................................................................................................. 92 一 春熙路片区地下空间详细规划方案 ..................................... 93 二 新益州片区地下空间详细规划方案 ..................................... 97
第一篇现状分析篇
成都市地下空间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5-2020)说明书
一 成都现状概况
(一)成都市城市概况 1、 地理位置
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介于东经102o54’~104o53’和北纬30o05’~31o26’之间,全市东西长192公里,南北宽166公里,总面积12390平方公里。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地区毗邻,南面与眉山地区相连,西南与雅安地区、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
2、 人口资源
到2004年末,成都市户籍人口总数约为1060万人,市区人口465万人,城市规划区内人口589万人。在全国特大城市中,仅次于北京、上海、重庆居第四位。其特点:一是人口密度大。平均每平方公里为836人,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多在每平方公里1000人以上;市区人口稠密,平均每平方公里达2050人。二是社会劳动者人数比重大。全市劳动力资源约占户籍总人口的76.9%,其中从业人员占54.7%。三是具有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劳动者人数比重大,据五普资料,全市每万人中具有大专以上教育程度人数为724人,是四普的2.27倍。
3、 行政区划
成都现辖9区4市(县级市)6县,全市面积1239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包括9区2县,即: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温江区、新都区、郫县、双流县,其总面积3681平方公里。成都市中心城区为四环路内,其总面积为597平方公里。
4、 社会经济发展
2004年末,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31亿元,比1978年增长18.7倍,年平均增长11.6%,2003年第一、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为8.3%、39.7%、52.0%。2004年,成都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9307元,五城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770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9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72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726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
2
成都市地下空间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5-2020)说明书
13.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7.54平方米,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城市面貌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和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
5、 自然资源
(1)地形地貌
成都市地质历史悠久,地层出露较全。全市地势差异显著,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属于四川盆地边缘地区,以深丘和山地为主,海拔大多在1000—3000米之间,最高处大邑县双河乡海拔为5364米,相对高度在1000米左右;东部属于四川盆地盆底平原,是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主要由第四系冲击平原、台地和部分低山丘陵组成,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开发历史悠久,垦殖指数高,地势平坦,海拔一般在750米上下,最低处金堂县云台乡仅海拔387米。成都市东、西两个部分之间高差悬殊达4977米。由于地表海拔高度差异显著,直接造成水、热等气候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同,不仅西部山地气温、水温、地温大大低于东部平原,而且山地上下之间还呈现出明显的不同热量差异的垂直气候带,因而市域范围内生物资源种类繁多,门类齐全,分布又相对集中,为发展农业和旅游业带来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成都市城市规划区主要位于平原区域内。 (2)土地资源
成都市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按地貌类型可分为平原、丘陵和山地;按土壤类型可分为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黄壤、黄棕壤等11类,按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可分为耕地、园林地、牧草地等8类。平原面积比重大,达4971.4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0.1%;丘陵面积占27.6%,山地面积占32.3%。土地垦殖指数高,土地肥沃,土层深厚,气候温和,灌溉方便,可利用面积的比重可达94.2%,全市平均土地垦殖指数达38.2%,其中平原地区高达60%以上,远远高于全国10.4%和四川省11.5%的水平。 (3)气候资源
成都市位于川西北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交接地带,具有自己特有的气候资源:一是东西两部分之间气候不同。由于成都市东、西高低悬殊,热量随海拔高度急增而锐减,出现东暖西凉两种气候类型并存的格局。二是冬暖、春早、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在16.4oC左右,≥10oC的年平均活动
3
成都市地下空间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5-2020)说明书
积温为4700~5300oC,全年无霜期大于337天,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5oC左右,0oC以下天气很少。三是冬春雨少,夏秋多雨,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124.6毫米,降水的年际变化不大,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的比值为2:1左右。四是光、热、水基本同季,气候资源的组合合理,有利于生物繁衍。五是风速小,广大平原、丘陵地区风速为1~1.5米/秒;晴天少,日照率在24~32%之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042~1412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83.0~94.9千卡/平方厘米。 (4)水资源
成都市降水丰沛,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44.89亿立方米。主要特点:一是河网密度大。有岷江、沱江等12条干流及几十条支流,河流纵横,沟渠交错,河网密度高达1.22公里/平方公里;加上驰名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库、塘、堰、渠星罗棋布。2001年有效灌溉面积达36.6万公顷;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61.5万千瓦。二是水质优良。成都地处长江流域上游,河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地下潜流和融雪组成,在流入成都平原之前,河道主要在高山峡谷之间,受人为污染极小,因而水质格外优良,绝大部分指标都符合国家地面水二级标准的要求。
(二)地质情况 1、 地层情况
(1)市区地层概况
成都市市区分布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地层。基岩分布主要在双流县永安镇—华阳镇—中和镇以东、双流县煎茶镇—永兴镇以南(成都东部台地区)有白垩系地层较大面积出露;双流县永兴镇—太平镇—龙泉驿区龙泉镇—洛带镇—文安镇—青白江区清泉镇以东(龙泉山低山丘陵区)有侏罗系地层大面积出露;金牛区天回镇、磨盘山,锦江区高店子、新店子,龙泉驿区大面铺,双流县黄水河等地区有小面积白垩系地层出露。
双流县东升镇—成都市高新区—金牛区洞子口—新都区三河镇—泰兴镇—青白江区姚渡镇以东南大面积分布第四系统上更新统冲洪积地层Q3al+pl和第四系统中、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地层Q1+2fgl其上部的粘土为膨胀土,地基胀缩等级主要为弱—中等,部分地区为膨胀土。在开挖、切坡等施工期间易造成工程滑坡。此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