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28可见光、红外云图和水汽图上江淮上空的卷云 3、卷云的暗影
(1)图2.29 显示了卷云产生的暗影,A-B是高空西北风气流下的卷云,上风一侧边界整齐,下风一侧是卷云羽,云区的东北和西边界一侧有明显的暗影。
图 2.29 卷云的暗影 2007.11.23 VIS
(2)图 2.30 显示了密卷云产生的暗影,可以见到每个卷云都有暗影出现,由于是上午的云图,暗影都出现在西侧。
图 2.30 密卷云产生的暗影 2008.1.3 VIS
4、天目山上空的纤维状卷云、卷云羽
(1)如图2.31 中,A和B处江南天目山上空的纤维状卷云,可以看到在B处越往东(云的边缘)纤维结构越是清楚,而往云区里面,纤维结构则越不明显,图中暗色是天目山上覆盖的植被。
图2.31 纤维状 2006.12.23 上午MODIS VIS
(2)横向纤维卷云:图2.32中显示了高空急流横向卷云线,这些卷云线相互平行表现为相互平行的云线,与高空急流中的强风有关,如果卷云表现为这种横向波动云,一定与高空强风有关。
图2.32 横向纤维卷云2007.8.9 VIS
(3)卷云羽:图 2.33 显示在鲁西大地上空的从稠密云区向外辐散的卷云羽。这种羽状特征是识别卷状云的重要指标,只有卷云有这种特征,因此凡是羽状结构的云都是卷状云。
图2.33 卷云羽 2007.7.23 VIS 5、塔里木盆地处的纤维状卷云
图2.34 是出现在塔里木盆地处的纤维状卷云B,在它南面的卷云线还表现有清楚的暗影,在高空风的作用下,卷云表现为一条条卷云线,与风的走向基本一致,A处是稠密的多起伏的对流云系。显示很白的色调。
图2.34 塔里木盆地上空的纤维状卷云2005.11.12 VIS
6、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积雪上空的卷云砧 云砧,由于地形原因,这些云砧较小;在这些云下面是
图2.35 显示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积雪上空的卷云砧A、B、C,表现为东北西南走向的锥形状
图 2.35青藏高原上空小卷云砧2006.12.25 VIS
7、青藏高原切变线云系南侧的积雨云顶部卷云砧
图 2.36 是青藏高原南侧的积雨云顶部向偏南方向伸出的卷云砧,随卷云砧远离积雨云,云系越来越薄,色调也越来越暗,同时可以看到卷云下方的强对流云系。
图2.36 青藏高原南侧的卷云砧2007.8.8 VIS
8、中原大地上空横向波状卷云系
图2.37 是出现在我国中原地区上空范围很广的横向波状卷云系A-B,表现为一条条相互平行的纤维状云线,这种横向波动云系出现在高空急流里。
图 2.37 中原上空的横向波动云系2007.10.30.MODIS VIS
9、东北平原上空的纤维状卷云砧
图2.38 为我国东北平原地区上空可见光图的纤维状卷云A-B,云的色调表现为纤维结构明显,由于卷云的反照率较低,呈现灰的色调,纤维结构卷云表现为一条条云线,这些云线通常与高空风的垂直切变相一致。
图 2.38 东北平原上空的卷云砧2007.10.23 VIS
10、关中平原上空的卷云
图2. 39 中A-B是关中平原上空的卷云,表现为与高空急流相联的短小的横向波动云系,每一小云线的北端出现有暗影区,在A-B云线以南为成片白色云系,云区中出现羽状特征的是卷云。
图2.39 黄土高原上空急流中的卷云2007.11.6 VIS
三、薄卷云在红外云图上的表现
1)薄卷云的透过特性
卷云是由冰晶组成的,而冰晶具有透过红外辐射的特性,对于11微米红外通道,卷云对红外辐射是半透明的,其透过率与云的垂直厚度及云内冰晶含量有关。薄卷云比厚卷云更透明,如对于一定冰晶浓度和粒子大小、厚度为0.5公里的一层薄卷云,可以透过下面发射辐射的80%,当厚度增大到5.0公里时,只能透过下面发射辐射的20%。
由于卷云对红外辐射是半透明的,所以卫星测量到的辐射来自卷云顶较小(冷)辐射和由卷云下面向上传输较暖的辐射两部分之和,由这辐射推算的卷云顶温度比实际的要高,而估计的云顶高度过低。
2)薄卷云在红外图上的色调变化
在红外云图上卷云的色调变化很大,它与卷云的厚度、卷云下面辐射面温度和大气层结有关。 卷云下面有中云存在时的色调:如在一层薄卷云下面有中云,则卫星测量的辐射一部分来自温度比地表冷的中云,另一部分来自卷云,则这种卷云比下面没有中云的薄卷云更冷一些。对于下面没有中云的卷云,其色调常与较低较暖的中云色调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