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八单元教案

2019-01-26 19:52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第八单元)

八 加与减(二)

第一课时 捐书活动

教学目标:

1.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甚至巧妙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重点: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直尺和草稿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巩固旧知):

师:这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很多的爱心活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吧(展示照片)这是我们学校的什么活动?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捐书活动中的数学问题。(出示统计表)这里就是我们学校捐书情况的统计表,谁来说说从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生搜集信息)

师:你们能提出哪些和加法有关的数学问题呢?回忆一下,用竖式计算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今天就来用以前的计算经验来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我们学校低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1、独立列式

2、估算:你是怎么估计的?

3、计算{教师巡视、指导,请个别孩子板演} 4、交流算法,互相评价

5、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自己探索出了这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其实啊,无论用怎样的计算方法,最重要的是要确保计算准确,有没有同学计算出现了失误的?大胆说说你错在哪?

(肯定、表扬:诚实、勇敢!感谢:正因为有了你的问题,同学们计算时才会更加注意) 6、试一试:

“我们学校高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1)先估算,然后独立练习,小组交流算法(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计算,做完了的同学把你的计算方法跟你的同座说一说) (2)小组汇报 三、我能行

计算比赛p75 1.用竖式计算

小结:用竖式进行连加计算时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根据你的经验,用这种方法计算时有没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想提醒大家的?(两至三人谈) 四、联系生活、发散延伸

57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第八单元)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要到了,你们想不想收到爸爸妈妈送的礼物呢?商店里有很多儿童商品,如果这次爸爸妈妈让你自己去挑选购买,只能买三件,你想买些什么?该付多少钱?

如果你买的商品限制在100元以内,钱够用吗?如果不够,你打算怎么办? 五、小调查:

调查我们学校一至三年级学生人数,填写统计表并回答问题。

板书设计:

捐书活动

建设小学一共捐书多少本? 118+104+95=317(本)

1.估算 100+100+100=300,大约300本。 110+100+100=310,大约310本。 2竖式计算: 118 118 +104 104 ———— + 95

222 ————

+ 95 317 ——

317

3凑整简算

(1) 118+104+95=100+100+100+18+4-5=317 (2) 118+104+95=110+100+100+8+4-5=317 答:建设小学一共捐书317本。

反 思:

第二课时 运白菜

教学目标:

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3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 2连减问题的两种不同思路。

58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第八单元)

教学准备:相对应的主题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农民伯伯种的大白菜又获得了大丰收,他们正忙着收白菜、运白菜呢! 出示主题情境图。学生通过观察获取如下数学信息,第一运走288棵,第二运走256棵,原有850棵。 二问题探索。

1提出问题。学生会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1)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2)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 问题(1)(2),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应用,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出来。然后重点研究问题(3)。

2思路探究。 (1)教师启发与引导:想要知道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3)交流想法。

会有以下两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1先运走第一车后还剩多少棵,再算运走第二车后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6—288”。 2先算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再算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6+288)”。 (4)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这两种方法的思路。 3算法探究。

引导学生把具体的问题情境、混合运算的顺序与计算的方法步骤有机结合起来,弄明白其中的算理。在此重要的思想指导下,以下两种算法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1) 从总数里面连减两个数的方法。 850—256—288 =594—288 =306(棵)

(2) 从总数里面减去两个数的方法。 850—(256+288) =850—544 =306(棵) 三应用练习。

1计算方法的练习。

完成试一试的习题和练一练中的第1、3题。 2解决问题的练习。 (1)第2题。

a出示问题情境及第(1)问。 b学生独立解答。 c交流算法与想法。 d出示第(2)问。

教师适时点拨,鼓励学生提出与第(1)问类似的连减问题,并试着解答出来,再与小伙伴交流。 (2)第4题。

59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第八单元)

a出示题目内容,带领学生读懂所提供的信息。 b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从整体上看,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里程表上的读数是逐渐增大的,但有一天很特殊,星期三和星期四里程表上的读数相同,这是为什么呢? c学生讨论。

可能性1:如果小军是每天晚上统计的话,说明星期四小军的爸爸没有出车。 可能性2:如果小军是每天早上统计的话,说明星期三小军的爸爸没有出车。 d引导学生继续自己提出问题,可以以“晚上统计”为例,完成第(2)问。(思考) e第(3)问。

〈1〉一般方法:把第(2)问中所求出的每天行驶的里程数相加。

〈2〉简便方法:将星期日与星期一在表上显示的数相减,即1830—301=1529(千米) 四课堂总结。

围绕“连减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计算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等中心目标展开讨论,师生共同结课。

板书设计:

运白菜

两车运走后,还剩多少棵?

850-256-288 850-(256+288) =594-288 =850-544 =306(棵) =306(棵) 答:还剩306棵。

反 思:

第三课时 买洗衣机

教学目标:

1培养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渐渐混合运算的方法,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买洗衣机”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观察讲述。

1教师谈话:星期天到了,小刚一家都在忙什么呢?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后讲述: (1)这副图画的是什么事情?

60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第八单元)

(3) 从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活动(一):自主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1)小刚的爸爸妈妈一共收入多少元? (2)小刚的爸爸比妈妈每月收入多少元? 。。。。。。 2活动(二):解决问题(1)。

(1)出示问题:小刚家每月生活费需要980元,每月可以节余多少钱? 读读问题,理解“生活费”“节余”的意思。

(2)列出算式“786+632—980”或“632+786—980”。 讲述列式的理由:把爸爸妈妈的月收入合起来,去掉生活费,就是节余。 (3)独立估算。 (4)实际计算。 a学生独立探索计算。

b小组内交流算法,共同订正答案。 c集体展示计算过程与结果。 3活动(三):解决问题(2)。

(1)出示问题:如果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是960元的洗衣机,需要积攒几个月? (2)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 (3)在小组内讨论。 (4) 集体交流。

路径1:估算法。

1个月节余438元,不足450元;2个月不足900元,不够960元;3个月的节余足够960元,需要积攒3个月。

路径2:先加后比较法。 438+438=876(元)

876元比960元少不到100元,2个月的节余不够,得积攒一个月。需要积攒3个月。

路径3:960—438=522(元) 522—438=84猿(元)

用洗衣机的价钱连续减去两个月的节余,还差84元,需要积攒3个月。 ……

三试算练习。

完成试一试中的两道题,要求学生细心计算,注意进位与退位的方法,争取全算对。 四课堂总结。

学生交流课堂学习的收获和体会,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导总结: 1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怎样正确计算加减混合运算题。 3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灵活。

板书设计:

买洗衣机

6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八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上海市各区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积累运用专题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