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要点
(1)剩余价值的概念;
(2)价值是人类劳动的凝结,即使在自动化的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仍然是雇佣工人创造的; (3)自动化的生产装置仍然是不变资本,在生产中只能转移其终身的价值,而不能够创造新的价值; (4)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手资本家剥削的工人的范围扩大了(“总体工人”); (5)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工人的劳动复杂程度提高了;
(6)个别资本主义企业首先使用先进技术,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3.要点
(1)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2)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 (3)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就必须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
(4)要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就必须提高生产生活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生产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所以,只有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了,劳动力价值才下降,资本家才能够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5)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个别资本主义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当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超额剩余价值消失的时候,整个资本家阶级就获得了相对剩余价值。
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一、单项选择题
1、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单个资本生产规模属于( )
A.资本积聚 B.资本积累 C.资本集中 D.资本垄断
2、某资本主义工厂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4小时,月工资总额为5万元,则该厂资本家每月获剩余价值( )
A.5万元 B.10万元 C.30万元 D.60万元 3、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
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B.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之间的比例 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 4、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 )
A. 是由工人创造的 B. 是由资本家创造的
C. 并不仅仅是由工人创造的 D. 是由资本家和工人共同创造的 5、由于出现新技术和新发明引起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被称为( )
A. 有形损耗 B. 实物补偿 C. 精神损耗 D. 价值补偿 6、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依据是( )
A、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7、资本积累是( )的源泉。
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既是简单再生产又是扩大再生产 D.资本集中 8、( )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
A.资本 B.剩余劳动 C.货币 D.剩余价值 9、资本积累就是( )。
A.资本的原始积累 B.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C.社会财富的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积累 D.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10、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因是( )。
6
A.为了扩大再生产 B.竞争
C.价值规律的作用 D.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 1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 )。
A.简单协作的再生产 B.产值和产量增加缓慢的再生产 C.生产过程在原有规模上不断重复的再生产 D.断断续续的再生产 12、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
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B.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比例
C.由技术构成决定而又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D.由价值构成决定而又反映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13、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 )。
A.劳动者和科学技术的结合程度 B.各企业手工操作与自动化之间的量的比例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D.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资料和使用这些生产资料所必须的劳动力之比 14、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比是( )。
A.资本的技术构成 B.资本的价值构成 C.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 D.资本的有机构成 15、潜在形式的过剩人口主要是指( )。
A.大城市中的失业人口 B.过剩的农村人口
C.城市中的在业人口 D.城市中时而就业时而失业的人口 16、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一般意味着( )在全部资本中的比重增加。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17、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一般意味着( )。
A.每个劳动者推动的生产资料更多 B.每个劳动者推动的生产资料更少 C.每个劳动者推动的生产资料不变 D.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 18、在考察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中,厂房是( )。
A.固定资本 B.流动资本 C.不变资本 D.可变资本 19、资本积累的实质是( )。
A.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B.资本额逐渐增大
C.扩大再生产 D.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再去剥削工人创造的更多的剩余价值 20、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 )。
A.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 B.资本家的财富积累 C.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 D.剥夺者被剥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 21、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是由于( )。
A.劳动力人口太多 B.劳动者人口相对于资本的需求太多了 C.人口的增长超过了生产资料的增长 D.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太先进和自动化程度太高 22、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 )。
A.资本家必然要进行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 B.资本积累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必然性
C.资本家财富的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必然性 D.剥夺者被剥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23、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是( )。
7
A.社会资本普遍增大 B.个别资本增大 C.剩余价值率提高 D.剩余价值率降低 24、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
A.私人劳动同社会劳动的矛盾 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内生产的有组织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25、资本积累的数量最终取决于( )。
A.资本家省吃俭用 B.资本家的意志 C.积累基金和资本家消费基金分割的比例 D.剩余价值的数量 二、多项选择题
1.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 )。
A预付的资本是由资本家节欲而来的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都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 C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 D资本积累的实质 E劳动力的再生产从属于资本 2.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 )。
A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C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 D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E资本家个人消费的节欲程度
3.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将导致( )。
A个别资本的不断增大 B不变资本比重增大,可变资本相对减小 C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 D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E机器排挤工人造成工人失业 4.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有( )。
A流动的过剩人口 B潜在的过剩人口 C固定的过剩人口 D现实的过剩人口 E停滞的过剩人口 5.资本积累、积聚和集中的相互关系是( )。
A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B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重要条件 C资本积聚的增长有利于资本的集中 D资本迅速集中会加快资本的积聚
E资本积聚和集中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6.资本集中( )。
A是分散资本的合并 B能增大个别资本 C能增大社会资本 D能促进资本积聚 E使资本所有权发生变化 7、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化( )。
A.是指无产阶级所得的收入在社会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下降 B.是指无产阶级所得的收入相对于实际能买到的生活必需品而言 C.使指生活状况日益恶化 D.与无产阶级生活状况的改善无关
E.是指与财富的增大程度相比较无产阶级比过去更穷了 三、辨析题
1、资本积累必然带来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2、企业兼并实现了资本的积聚,增大了社会资本总额。 3、资本积聚就是资本集中 4、资本积聚就是资本积累
8
5、如果没有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不变资本,雇佣工人就不可能生产出剩余价值,所以剩余价值是由资本家的全部资本生产出来的。
6、工人用工资购买生活资料进行个人消费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无关。 7、资本积累是资本家节俭的结果。 四、计算题
某企业原预付资本总额为10万美元,有机构成(c:v)为9:1,工人平均周工资为50美元。这周按19:1追加资本4万美元;原来资本进行更新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为19:1。
试计算:该企业这周是增加了就业人口还是减少了就业人口?造成工人失业的数量是多少? 五、论述题
1、马克思是怎样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来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 2、分析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区别和联系。
3、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四章 资本循环与周转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实现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
A.购买阶段 B.销售阶段 C.萧条阶段 D.生产阶段 2、划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目的在于揭示( )
A.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B.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C.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D.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3、产业资本循环顺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B.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 C.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 D.商品资本、生产资本、货币资本 4、资本集中( )
A、是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 B、是通过合并中小资本实现的 C、会导致社会资本总额的增加 D、会受到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5、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6、货币资本的职能是( )。
A.生产各种使用价值 B.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 C.生产剩余价值 D.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7、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对( )的构成的划分。
A.货币资本 B.商品资本 C.产业资本 D.生产资本 8、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以( )为依据。
A.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B.资本的不同部分的物质要素不同 C.资本的不同部分价值的周转方式不同 D.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旧价值的方式不同 9、商品资本的职能本质上是( )。
A.完成“惊险的跳跃”,把商品卖出去 B.进行物质补偿
9
C.收回商品中包含的价值 D.实现剩余价值 10、资本循环的决定性阶段是(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售卖阶段 D.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 11、商品资本循环的起点和终点是( )。
A. W B. G C. W’ D. G’ 12、能带来剩余价值的资本运动是指( )的运动。
A.商业资本 B.产业资本 C.借贷资本 D.固定资本 13、货币资本循环形式产生的假象是( )。
A.资本主义生产是为了生产而生产 B.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 C.生产是为了剩余价值 D.生产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 14、购买阶段是资本循环的特定阶段,因为( )。
A.购买了商品 B.使劳动过程得以开始
C.购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要素 D.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按一定的比例购买 15、商品资本循环从“W’”作为起点和终点而不以“W”作为起点和终点,是因为( )。
A.“W’”中的使用价值是新创造的
B.“W’”包含了剩余价值,体现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 C.商品资本循环是服务于剩余价值生产的一种形态 D.商品资本循环是资本循环的一种形态 16、产业资本是指( )。
A.商业部门的资本 B.银行部门的资本
C.一切生产物质资料的部门的货币 D.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的一切生产部门的资本 17、在考察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中,火力发电厂里的煤炭是( )。
A.固定资本 B.流动资本 C.不变资本 D.可变资本 18、资本生产的各个部分,按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划分为( )。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C.职能资本和生息资本 D.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 19、年剩余价值率( )。
A.表示了工人阶级受剥削的程度 B.表示了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C.表示了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D.表示了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20、提高机器设备利用率( )。
A.会使机器设备的损耗加快,因而增加了资本家的损失
B.加快固定资本的周转,使资本周转额增加,因此要增加投资额,但同时也使资本家得到更多的好处 C.使折旧率提高,从而增加了产品成本
D.可以尽快把固定资本的价值收回来,同事也使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加快 21、年剩余价值率是( )。
A.剩余价值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B.一年生产的全部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C. 一年生产的全部剩余价值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量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22、当预付总资本量一定时,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快慢取决于( )。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以及各自的周转速度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平均周转速度 C.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 D.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23、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取决于( )。
A.一次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