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渐近年味浓 回味老家过年习俗
春去秋来,又是一年。转眼间过去了20载。回望以前的年都是大人们准备,如今也该我们这些来准备新年了。不如再回顾一遍过年的风俗吧。
扫灰尘
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
小时候,经常去外婆家过年。每到过年时,外婆从腊月廿四、廿五就开始大扫除,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旧的、不要的东西都清理出家门,一旦到了初一,就不能往外丢东西了,也不能扫地,因为民间有大年初一扫地会把一年的财气都给扫走。
在贵州,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杀年猪
去年1月初,受朋友的邀请,去凯里吃“刨汤饭”,所谓“刨汤饭”就是杀猪饭,是用猪的心、腰、肺、肠、血、猪头、猪身等各个地方的肉,分别取适量加作料炒成味道鲜美的菜肴,再把各道菜混合放在一个大锅里而成大杂烩菜,百般滋味,鲜美杂陈。在年前杀年猪放红,意为驱邪纳福,预祝来年五谷丰登,百事大吉。主人家从上午就开始忙碌,中午时分,请来的杀猪匠把肥猪杀了,家里的妇女就开始收拾猪肉了。
下午,手上拎着礼物,来朝贺主人家日子红火亲朋好友逐渐到齐了。围着炭炉,主人家端上精心烩成的刨汤,香气扑鼻,让人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热腾腾的火锅煮着,与主人家一道在喜悦的祝词中,品尝这道百味“庖汤”,滋味愈加厚重、鲜香、回味悠长。 在贵州乡下,对一个家庭来说,年底杀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每年冬至后,天气渐冷,农村中就开始杀猪,用于腌制腊肉、香肠,制作血豆腐等,一些人家也趁此时机“打糍粑”,为过春节作物质准备。由于杀猪、打糍粑等都是力气活,少不了村民之间的相互帮忙,杀猪或打糍粑的人家免不了要请帮忙村民吃饭,一来二往就形成了吃“刨汤饭”(或杀猪饭)的风俗。 打糍粑
打糍粑的活动是和杀年猪一起进行的,打糍粑的准备要从前一两天开始,家中的女人开始挑选、清洗糯米,并用清水浸泡一到两天,男人则开始准备打糍粑的用的粑锤,粑锤木材的选择很讲究,木材质地要均匀细密、否则敲击过程中会裂开,木头的重量也要适中,太轻了打起来没有力道,太重了就太费力。准备好了粑锤,还要准备粑槽,一般粑槽是用石头做的,讲究的家庭还会在上面雕刻各种图案花纹。也有木头做的,木头做的粑槽保温性能很好,糍粑不容易冷,但是木头做的不够耐用。打糍粑是一件力气活,由男人们来完成,先要把糯米用粑锤揉烂,才开始轮番上阵反复捶打,直到糯米变成黏黏的糍粑为止。打好的糍粑团成一个个的小圆糍粑,外面裹上熟的糯米面,冷却后可以放一段时间,一直吃到大年十五。与糍粑相配的是甜酒。所谓米酒,就是用糯米,酒糟发酵而成的,与米酒制造过程相近,但是相比米酒来说,甜酒酒精度数真是要低太多了。在贵州,无论是大人小孩都喜欢喝甜酒。尤其是春节期间,午饭夜宵的时候,经常会煮上一锅甜酒,有时候还加进几个鸡蛋,调下味。即使是在夏天的时候,大街上也经常会有一些小贩吆喝着冰甜酒!冰甜酒!”冰镇过的甜酒在夏天 喝来别有一番风味,喝起来也更加让人欲罢不能。 年夜饭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布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布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除夕是一年中最闹忙的一天。家里有外出者,再远都会赶回来与家人团圆。从早晨开始主妇就忙碌开了,为这个年最盛大的一顿团圆餐做准备。家里有老人的还喜欢贴春联、挂灯笼,大门上一定要贴一个倒着的“福”,寓意“福到”的吉祥意义。当然,家里的果盘糖缸里还得摆上糕点、糖果、柿子、橘子等,以示“甜甜蜜蜜、事事如意”。随着夜色临近,家家户户关上大门,室内灯火通明,热热闹闹,在年夜饭开餐前,一家人还得在长辈的带领下祭祖,由家长主持烧化纸钱。年夜饭要先祭过祖先后,全家人才能享用。接着,开始吃团圆饭、放鞭炮。除夕的年夜饭估计是一年中吃的最久的一顿饭了。很多外出打工的人们都会赶在过年前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中国的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源远流长,而且一家人聚在一起尤为热闹。大家畅谈这一年来的各种事情,回顾以前发生过的种种往事。给小孩们发红包,寄予期望。到了12点整的时候,家家户户开始放鞭炮,花炮,一直放到1点,热闹非凡。 初一开始走亲戚
拜年是贵州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一是走亲戚。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三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
特别要记住的是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因此,在贵州的很多地方都有这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从初一到十五,吃过元宵后,这个年才算真正过完。
随着春节的临近,大街上的年味也越来越浓。放烟花、贴春联,除了这些通俗的过年方式外,贵州人还有着自己独特的年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