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应用技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将滋生对该行业人才的巨大需求,我国必须积极加强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三)建设基础 1、现有基础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目前与物联网应用技术相关的系部有软件工程系、电子工程系、机电工程系3个系。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相关的专业主要有:网络技术、网络技术与信息处理、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等;其中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为省级精品专业,也是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学院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办学优势,在国内教育同行中具有良好声誉和较大影响力,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建设具备了良好的条件。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于软件工程系。
软件工程系于2003年被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确定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2005年被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007年被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为“中职骨干教师(网络技术)师资培训基地”。 网络技术专业在2008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认为国家示范性重点培育建设专业。网络技术专业在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认为国家骨干院校建设专业。
2008年软件工程系成立了产学研合作指导委员会,加强校企合作。2010年被福建省信息化局批准为“福建省软件人才重点实训基地”, 2010年省发改委支持我院建立了“福建省先进制造业信息化软件系统应用平台”,为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打下良好基础。2011年与新大陆科技集团公司等企业合作,成立“物联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专业建设以突出物联网应用技术职业能力培养这一主线,着重培养学生具备物联网应用实施、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维护三大行动领域的核心职业能力,开展了以校企合作、双证制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结合、学做一体的课程体系。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的机制,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调整课程体系,开发了产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现有相关教师8人,其中专任教师6人,实训教师2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5人,研究生毕业6人。该专业教师队伍中具有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通信类相结合的师资结构,其中:检测技术级仪器仪表1人,无线电通讯1人,网络技术1人,计算机技术3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总数7人。兼职教师3人,兼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1人。
与该专业相关的《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组装维护》、《计算机网络基础》、《SQL SERVER数
第 6 页
物联网应用技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据库原理与技术》、《中小型网络的构建、管理与实施》等4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JAVA程序设计》为院级精品课程。
软件工程系实训基地是我院近年重点投资建设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现已拥有嵌入式实训室、恒锋综合布线系统展示厅、综合布线实训室、神州数码网络实训室、星网锐捷网络实训室、软件人才重点培训基地、计算机组装维护实训室、数字电路实训室、网络服务架构实训室等,并在新大陆科技集团、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福建恒锋电子有限公司、福建凯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2、存在不足
(1)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尚处于筹备阶段,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研讨,以适应人才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
(2)“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完善。 (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还需不断推进。 (4)教学团队建设还有待加强。
(5)物联网实训室尚未建立,需要进一步投入资金建设,以达到专业课程实训要求。
7 页 第
物联网应用技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总体建设目标
围绕福建省重点支持建设的物联网产业,与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紧密合作,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共进的方式,创建“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以“物联网应用实施、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维护”为核心能力,以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技能为主线、以项目任务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立满足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导向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及运行管理机制;通过“专业教师下企业、能工巧匠进课堂”建成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以福建省信息产业教育集团为依托,共建中高等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与有条件的中职院校相衔接,开展“3+2”的办学模式试点改革;探索以物联网应用工程项目为主导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产学合作的长效机制。力争在2年内把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成特色鲜明的、立足福建,服务海西,在同类教育中具有带头作用的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
(二)具体建设目标 1、政企校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核心,建立健全政企校三方合作模式,推进政企校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带动专业群建设。
重点建设物联网应用技术学院,完善章程,细化制度,强化管理,互利共赢。进一步巩固“企亦校、校益企、校企一家”的办学理念,坚持“互利共赢,企业优先”的校企深度融合原则;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责任,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生产服务教学,教学推动生产”互利共赢的合作效果。
2、建立“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需求,以培养职业岗位技能为目标,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教学设计。建立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突出学生关键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按照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从初学到熟练的成长过程,由浅入深设置公共基础模块、职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技能拓展模块、技能强化模块、顶岗实习模块等六个教学模块,每学期安排一个模块,每个模块围绕工作过程实施分项目教学。依托“实务专题”课程,结合学生关键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开展生产性综合训练,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具备“物
第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