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党

2019-02-16 13:00

日本政党政治的历史演变和日本政党政治的基本特征及走向分析 一、战后日本政党政治演变的基本脉络及特征

战后60年来,日本政党政治大体经历4个各具特色的发展阶段:

1、政党政治的恢复与重组。1945年10月,美国占领当局颁布\人权指令\,解除党禁,迎来了政党复兴的高潮。至1946年初,日本政治舞台上出现了多党林立的纷繁局面。但是,战后初期政党蜂起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便开始消散。各种政治势力经过分化、组合后开始向两极集聚,一个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民主党和自由党,一个是代表劳工利益的共产党和社会党。社会党选择的是合法议会斗争的道路,而共产党则与当局对抗,曾一度处于\非法\地位。在战后首次选举中,社会党成为第一大党并联合其他政党组阁,此时两大阵营间已经显露出\保革对立\的态势。

2、\五五年体制\的确立和延续。1955年10月,社会党左右两派实现政治统一,一个月后,保守的自由党和民主党合并,成立自民党。在1958年5月众议院选举中,自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而社会党成为最大的在野党。以此为开端,进入了\保革对立\的\五五年体制\阶段,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一党优位制\。它既不同于欧美国家的多党制,也不同于各种一党制,而是在多党制的条件下,自民党长期单独掌握政权。自民党终能拥有超过半数的席位,社会党很难与之抗衡。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主张走中间路线的公明党出现后,形成了自民党对垒社会党、共产党、民社党、公明党的\一强四弱\的模式,争夺无党派阶层的\浮动票\,逐渐成为各政党的\角力场\。

3、多党联合执政。1993年是日本战后政治发展的转折点。号称\万年执政党\的自民党因\金权政治\和\派阀争斗\丢失了长达38年的政权,被以日本新党为首的八党联合政权取代,\五五年体制\最终崩溃,进入了旷日持久的所谓\平成战国时代\。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是政局动荡、党派分化组合频繁,多党竞争加剧。10年间,首相换了7个,内阁9次改组,除了共产党以外,几乎所有的政党都以不同的名义和方式参与组阁。1996年以来,经过多轮选举后,自民党确立了新的\一党优位制\,即以自民党为核心的多党联合执政。先后历经了\自-社-先\、\自-自\、\自-自-公\、\自-公-保\以及\自-公\等联合政权的框架形式。但是,自民党已很难获得稳定的多数,\优势政党\的地位被相对削弱。在2003年11月,日本第43届众议院选举和2004年7月举行的20届参议院选举中,民主党与自民党的差距不断缩小,同时两党包揽了两院90%以上的席位,初步形成了两党主导日本国内政治的发展与政策走向的格局,与之相对照的是,社民党和日共等左翼政党处境艰难,每况愈下,对政策的影响力日渐式微。

4、\一党优位制\的重塑。2005年9月13日,日本举行43届众议院选举,自民党赢得了296个席位,而执政联盟的席位为327席,超过议席总数的2/3。这是自民党时隔15年以后,重新赢得超过众议院半数的席位,这将有助于自民党一系列的方针、政策,预示着日本政党政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日本政党政治特征的总体概括

(一) 派阀政治(二) 金权政治(三) 保守政治 二、日本政党政治演变的原因

日本政党政治的发展、变化,有着深刻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具体地讲:

1、国际环境的变化是外因

战后初期,美国占领当局对日本进行民主改革,使日本的政党政治得以复兴和发展,同时,美国又从其全球战略出发,根据自己不同时期的需要,分别对保守党和革新党采取扶植或压制政策,从而确定了战后政党制度的基本格局。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尖锐对立,反映到日本国内,就是保守政党和革新政党之间的矛盾始终是政治斗争的焦点。在美国的庇护下,自民党长期执政,保证了政局的稳定,保持了政策的持续性,为日本经济腾飞创造了条件。冷战结束后,国际共运遭受了严重挫折,表现在日本国内便是革新政党的支持者迅速萎缩,作为与保守党相抗衡的社会党坍塌,日本右倾化成为主流。

2、国内政治的改变是内因

(1)社会结构变化是前提。1960年前,日本贫富差距较大,政治势力的取向趋于两极。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中间阶层不断扩大,社会结构变化的直接结果是选民出现了\高学历化\、\白领化\的趋势,从传统\票田\脱离出去的选民有所增加,成为选举意义上的\无党派阶层\。在20世纪60年代的安保斗争后,朝野的政治斗争的阶级性开始逐渐淡化。

(2)经济运行状况是基础。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与政局稳定相互影响。自民党得以连续执政38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吉田茂政府制定的优先发展经济的政策顺应了人民的要求。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经济结构性矛盾显现,经济长期不景气,政治上党派混战,内阁不稳,政党间的争夺围绕重建经济秩序进行。当前,日本经济有所好转,也为小泉执政和竞选营造了良好的条件。

(3)社会思潮转向是动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追求大国地位、修改和平宪法和美化侵略战争为主要内容的右翼民族主义逐渐泛滥,成为影响政党政治的演化和政党体制的变革的重要因素。正是在这个背景下,1999年4月,鼓吹对外实行强硬政策的\鹰派\人物石原慎太郎以高票当选为东京都知事。同样具有右翼鹰派色彩的小泉,对外政策上执行强硬路线常常获得日本右翼势力和民族主义者喝彩。

(4)各党派自身变革是依据。长期以来,自民党内派阀林立、相互牵制,政商勾结、腐败盛行,严重影响了自民党的形象和执政能力。4年前,缺乏强有力派系支撑的小泉能上台,根本原因在于其掀起了一股\改革\的旋风。他宣扬\结构改

革无禁区\、\打破自民党\, 成功地激起了人们对他的期待和支持。其他各党派也根据形势的变化,对自身的组织结构、执行策略,作了相应的调整。此外,日本政界还通过改革选举制度,制定法律、法规,来强化政党的竞争性,确保政治人物活动的正当性和政治资金来源的合法性。 ?


日本政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IBM WebSphere Portal 与oracle门户产品的对比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