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衡龙桥镇总体规划(2009—2030) 规划说明书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总则 ................................................................................................. 1 第二章 现状概况 ................................................................................................. 3 第三章 镇域产业发展规划 ......................................................................................... 6 第四章 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 10 第五章 城镇性质和规模 .......................................................................................... 11 第六章 总体布局规划 ............................................................................................ 13 第七章 道路交通规划 ............................................................................................ 16 第八章 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 20 第九章 防灾减灾工程设施规划 .................................................................................... 24 第十章 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规划 .................................................................................. 26 第十一章 空间管制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二章 近期建设规划 .......................................................................................... 30 第十三章 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 .................................................................................... 32 第十四章 规划实施管理 .......................................................................................... 34 附表一 现状建设用地汇总表 ...................................................................................... 34 附表二 规划用地汇总表 .......................................................................................... 34 附表三 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 35
益阳市衡龙桥镇总体规划(2009—2030) 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动因
1.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机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长株潭“3+5”城市群的发展需要(“四化两型”示范区) 3.益阳市东部新区的发展需求(益阳对接长株潭的桥头堡)
4.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银城大道、石长铁路复线、长常城际铁路的建设) 5.城乡一体化需求(缩小城乡差距,挖掘底层潜力,促进整体发展)
6.城镇功能升级的内在需要(市场、产业发展高级形态的功能配套、生活空间的打造的通盘规划) 7.“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等宏观发展要求
二、规划原则
1.综合发展原则
当今社会发展已不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社会福利设施的改善也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衡龙桥的发展也不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而是强调经济与政治、人与自然、当代与未来的协调,将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组织、组织与经济的合作作为发展主题,把发展看作是以民族、历史、文化、环境、资源等内在条件为基础,包括经济增长、政治民主、科技水平、文化观念、社会转型、自然协调、生态平衡等各种因素在内的综合发展过程。
2.精明增长原则
精明增长是一种高效、集约、紧凑的发展模式。衡龙桥的发展正是采用精明增长模式,通过科学的规划,平衡资源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价格手段的引导作用;发挥政府的财政税收政策的指向作用和综合利用土地利用法规的控制作用。
3.生态优先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就是要正确处理好衡龙桥的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避免盲目扩张、破坏生态环境。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学论证,精心谋划使之成为新一轮镇总体规划,体现“四化两型”要求的最大亮点。从保护做起,从衡龙桥中心镇的定位和
功能出发,深化镇域生态结构分析并且跳出衡龙桥看衡龙桥,严格划定各类
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区,切实保护好衡龙桥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环境。
4.人本关怀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自然、人、社会三个部分构成的,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
5.面向实施原则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3)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三、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年1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年8月28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12月26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998年4月29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年9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991年6月29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07年12月29日; (9)《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1994年9月1日; (10)《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006年4月1日;
(11)《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2002年8月29日; (12)《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2002年8月29日; (13)《镇规划标准》2005年5月1日; (14)其他国家、省、市相关法规要求档。
1
益阳市衡龙桥镇总体规划(2009—2030) 规划说明书
2.重要技术规范、标准
(1)《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 (2)《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3)《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4)《湖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布局规划导则》,2007年; (5)其他国家、省、市相关技术规范、标准。
3.相关政策与规划文件
(1)《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2)《湖南省3+5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3)《赫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益阳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5)《益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 (6)《益阳东部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7)《湖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
(8)《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9)《益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0)《赫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1)《湖南统计年鉴》、《赫山区统计年鉴》(2005-2008); (12)《益阳地区志》;
(13)《湖南益阳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 (14)《2006-2008三基工程建设资料汇编——城市消防规划》; (15)其他相关规划、文件、设想。
四、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 其中:近期:20011—2015年, 远期:2016—2030年, 远景:2030以后。
五、规划范围
1. 规划区范围
规划区范围:包括衡龙桥镇行政管辖范围,即28个行政村,分别为衡龙桥村、月形村、快活岭村、槽门湾村、槐奇岭村、樟树咀村、高家桥村、八一村、桐梓岭村、河图村、马龙坝村、黄泥塘村、浮云铺村、鱼形山村、镇龙桥村、清水寺村、黄家塘村、石坝村、新立桥村、松树桥村、高丰桥村、华林村、白石塘村、南岳坪村、黄土坑村、沛林村、水口庙村、石咀岭村,1个社区即衡新社区,总面积137.3平方公里。
2.规划建设区范围
规划建设区范围:东至银城大道,西至319国道,北至创业路北侧,南至清河路,城镇 大至呈东北—西南条形走向,分为三个区域,面积约5.15平方公里。
2
益阳市衡龙桥镇总体规划(2009—2030) 规划说明书
第二章 现状概况
一、区位与区划
1.区位
1.1.地理位置
衡龙桥镇位于益阳市东南部,东经112°27′8″,北纬28°21′9″,素有益阳“东大门”之称,与长沙市宁乡县山水相连,东距长沙市45公里,属长株潭城市群半小时经济圈,是益阳对接长株潭的第一镇。镇域总面积137.3平方公里。 1.2.区位特点
镇域内交通网络发达,319国道、长常高速公路、石长铁路三条交通大动脉成“川”字型穿越全镇,已经修建的“银城大道”一级公路也穿境而过;镇内乡道已全面硬化,基本实现了水泥公路村村通。因此,衡龙桥镇具有区域位置良好、交通便捷的优越条件。
2.区划
目前,全镇辖28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面积137.3平方公里,总人口71000余人,详见表1-1。
表2—1 2008年衡龙桥镇社区/行政村一览表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1 月形村 11 槐奇岭村 21 漕门湾村 2 樟树咀村 12 鱼形山村 22 白石塘村 3 高家桥村 13 镇龙桥村 23 南岳坪村 4 八一村 14 清水寺村 24 黄土坑村 5 桐梓岭村 15 黄家塘村 25 沛林村 6 河图村 16 石坝村 26 衡龙桥村 7 快活岭村 17 新立桥村 27 水口庙村 8 马龙坝村 18 松树桥村 28 石咀岭村 9 黄泥塘村 19 高丰桥村 29 衡新社区 10 浮云铺村 20 华林村 二、自然与环境
1.地形地貌
衡龙桥镇属平原到丘陵的过渡地带,东部为平原,西部为丘陵,各类土地资源丰富,境内湖泊水域较多,水资源较为丰富.
2.气象气候
衡龙桥镇地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热丰富,雨量充沛,盛夏较热,冬季较冷,春暖迟,秋季短,夏季多偏南风,其他季节偏北为主导风向,气温年较差大,日较
差小,地区差异明显。年平均气温16.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5℃,气温年较差24.5℃,高于同纬度地区;日较差年平均7.3℃,低于同纬度地区,尤以夏季昼夜温差小。年均降水量约为1400毫米。
三、人口与资源
1.人口
根据调查,2008年衡龙桥镇域内户籍人口约7.1万人,下辖28个行政村,1个社区。
表2—2 2008年衡龙桥镇(行政村)户籍人口一览表 单位:人
名称 户籍人口 名称 户籍人口 月形村 2178 石坝村 1763 樟树咀村 2988 新立桥村 2270 高家桥村 2440 松树桥村 2111 八一村 3144 高丰桥村 1580 桐梓岭村 2459 华林村 2361 河图村 2044 漕门湾村 2615 快活岭村 2800 白石塘村 2548 马龙坝村 3059 南岳坪村 2605 黄泥塘村 2313 黄土坑村 2594 浮云铺村 2393 沛林村 2722 槐奇岭村 2515 衡龙桥村 2030 鱼形山村 1700 水口庙村 1588 镇龙桥村 2505 石咀岭 1635 清水寺村 3154 衡新社区 5000 黄家塘村 1866 合计 70980
3
益阳市衡龙桥镇总体规划(2009—2030) 规划说明书
注:数据来源于调查表格
2.资源
2.1.土地资源
衡龙桥镇域总面积137.3平方公里,耕地73584.5亩。 2.2.风景资源
衡龙桥镇风景秀丽,境内植物丰茂,拥有众多水体等自然景观,泉交河纵观东西,沿岸风景怡人。位于衡龙桥村与莲花村(现名“河图村”)之间,衡龙桥镇得名的“衡龙桥” 清乾隆以前就已存在,现今保存尚好。 2.3.矿产资源
衡龙桥镇烟煤资源丰富,煤矿区远景储量416.7万吨,煤质含硫量较高,灰溶浓度高,含焦油率低。 2.4.水资源
衡龙桥镇水资源丰富,泉交河东西向横穿镇域南部,城镇有小(一)型水库两座,及衡龙桥镇朱公塘和旦丘水库;小(二)型水库27座,丰富的水资源为周边养殖和灌溉提供了便利,同时,镇域气候属典型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年均降水量约为1400毫米,雨量充沛,。
四、经济与社会
1.经济
衡龙桥镇2008年GDP达到40190万元,比上年增长了20.6%,人均生产总值5700元,其中三大产业比例为32.58:39.41:28.01,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2.91%,第一、三产业分别下降了2.63%、0.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368万元,比上年增长40%;农民人平纯收入4903元,比上年增长18%;全年财政收入完成2612万元,比上年增长36.9%,其中国、地两税收入完成1299万元,比上年增长99%;全年消赤减债完成40万元。
衡龙桥镇主要产品有稻谷、油茶、茶叶、烟叶、花卉、苗木、生猪等。近年来,衡龙桥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一定的突破,传统农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有较大增加,品种、质量、品味逐步更新,形成了五大特色亮点:以鱼形山、河图、马龙坝、月形为中心的花卉苗木种植基地,以马龙坝、快活岭、桐子岭村为典型的烟叶种植基地和花卉假植基地,以黄泥塘、浮云铺、衡龙桥为中心的蔬菜种植基地,以郑家桥、水口庙、衡龙桥为典型的瘦肉型生猪养殖
基地,以流泉、河图为重点的养鸡、养鸭、养鱼、养海鲤的专业基地。
2.社会
2.1.科教文卫
从2004年至2007年连续4年被赫山区委、区人民政府评为“三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2006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2007年镇党委被推荐为出席市里的“五 好党委”,2008年,被评为湖南省“省级文明村镇”。2008年共争取各类资金300多万元用于教学设施的维修和改造,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三类残病儿童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为100%,小学辍学率为0,小学升初中比率为100%,初中辍学率为0.6%,初中毕业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为85%。全镇有5所小学,在校人数近3000人。目前,衡龙桥镇有1所卫生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58964人,参合率达90%以上,受益人口5500人次,补偿金额310多万元。 2.2.人民生活
2006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903元,比上年增长18%。政府部门将加大对群众性文体活动的扶植力度,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培育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2.3.社会保障
2008年全年共发放优抚经费72.8万元,发放城乡低保资金63.7万元,发放临时救济款24万
元,发放五保经费42万元,其中包括新增218户共计17.4万元;完成了“农村安居工程”,新建房屋25栋,补助资金25万元;举办农民工培训班3期,新培训农民工150人;全年劳务输出14925人,劳务总收入近2亿元。 2.4.城镇建设
近年来,衡龙桥镇共融资1500多万,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投入,不断加快发展步伐,完善城镇综合功能。建好了一个车站、三个市场,硬化拓宽了城镇主要街道,完成了主要街道的亮化工程,建成了镇有线电视台,并实现了与益阳市有线电视台的联网。2008年共投入建设资金260万元用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拉通了长1200米、宽30米的创业路;新建垃圾池38个,新设垃圾箱40个;在槐奇岭墟场架设路灯28盏;投入资金35万元,对老街上、砂河岭2条城镇支道进行了水泥路面硬化。
3.历史与文化
清乾隆以前,今衡龙桥村与莲花村(现名“河图村”)之间的河上有一木桥。乾隆时,乡绅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