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 定义 15公斤(如车下设备箱,转向架),其更换或恢复工作要求一人以上进行,并要求采用提升设备。一个MRU可包含多个LRU和SRU。 MTBF MTTR O&SHA RAMS RBD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平均修复时间 运行与支持危害分析 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与安全性 可靠性框图 Reliability Critical Item(可可靠性关键项目定义为:其故障可以导致车辆A、B、C类故障发靠性关键项目) 生的项目 Risk(风险) 由危害而导致的事故与事件的发生率(由一项危害而引起)以及上述危害的严重程度。它可以通过以下数学方法表示: 风险=(事故)发生率×(危害)严重程度 Safety Critical Item (安全性关键项目) 安全性关键项目定义为一项“安全性相关的项目”(SCI),采用下列规则: a) b) c) d) 目 SDU 最小可诊断单元:是指可通过列车诊断系统诊断其功能和/或记录故障数据的最小单元。 SRU 二级可更换单元:是指在拆卸其它单元或一个LRU或MRU后拆卸并更换的可修或耗损单元(如牵引电机轴,车门驱动电机等)。一个SRU可以是一个最小可更换单元。 最小可更换单元 是指在车辆段检修区域不能拆卸或不能维修的一个部件或系统的该项目具有SIL 3 或SIL 4的SIL水平。 该项目发生故障可以导致产生的危险严重等级为1-5级 该项目为一件新的设备,与安全性方面相关 根据技术规范,该项目被预先定义为与安全性相关的项
第21页共50页
术语 一个单元,如印刷电路板。 定义 8.2可靠性要求
8.2.1可靠性一般要求
1)可靠性应满足 GB/T 21562《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 及示例》中有关要求。
2)动力、控制、信息传输等需有冗余。
3)应通过采取相应的结构与措施确保动车组及其零部件的可靠性。 4)各种接插件应有良好的定位结构,不应存在插错的可能。
5)在考虑可靠性时应将预防性维修和与动车组相适应的维修计划等包括在内,满 足动车组运规及高级修规程相关要求。 8.2.2各零部件的可靠性
? 整车及其零部件具有高可靠性;
? 应充分考虑和谐号城际动车组的预防性维修和相适应的维修周期计划; ? 列车检修维修类别、预防性维修数据等相关内容充分借鉴和谐号动车组; ? 应保证在设备和装置发生故障时,能作出妥善的处理。 8.2.3故障定义
CJ5型混合动力动车组项目的故障可分为以下四类: A类故障:
在规定运用环境和条件下,由于车辆设备故障导致动车组救援、清客、未发车、换车等故障,以及动车组途中非正常停车时间或晚点大于20min的故障。 B 类故障:
在规定运用环境和条件下,由于车辆设备故障导致动车组途中非正常停车或晚点大于1min、少于 20min的故障。
第22页共50页
C类故障:
在规定运用环境和条件下,由于车辆设备故障导致动车组在功能受限模式下运行,但未造成晚点的故障。
功能受限模式运行的故障包含但不限于: — 主断不自动闭合 — 牵引丢失 — 辅助丢失
— 轮对轴箱温度升高 — ...... D 类故障:
不影响动车组正常运行的其他各类故障。 8.2.4可靠性定量要求
表3中给出了客室侧窗系统的可靠性定量要求:
表3 可靠性定量要求 A类故障率(个/列公里) 0 故障率按下式计算:
本批次列车考核周期内该系统(设备)发生的故障数
本批次列车考核周期内的总运行公里数
B类故障率(个/列公里) 0 C类故障率(个/列公里) 0 D类故障率(个/列公里) 1 故障率= 8.2.5可用性要求
1)可用性应满足 GB/T 21562《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中有关要求。
2)动车组上的所有标识、说明与显示均用中文或图码表示,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第23页共50页
其中提供旅客使用的标识应采用中英文两种文字。 8.2.6可维修性要求 8.2.6.1可维修性一般要求 8.2.6.1.1可接近性
应满足以下可接近性要求:
? 接近测试点、连接点和接线柱无需先拆卸其它部件; ? 方便获得计算机监控系统内的信息; ? 进行监控测量时便于接近参考点; ? 方便接近润滑点、灌注孔和液位控制点;
? 凡是乘客可以接触到的车辆内外设备箱、电气柜、门上方盖板等都将避免任意开启,除非使用经买方认可的专用钥匙开锁。
8.2.6.1.2互换性
要尽可能的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体积小与重量轻的可互换单元,方便对车辆故障的处理,使列车尽快恢复运营使用。包括: ? 车辆部件在不同车厢内的互换使用; ? 库内备件与车辆上使用部件的互换使用;
? 除制动与车门系统基于安全方面的原因需进行有关调整试验外,其它部件在互换时无须作任何调整(软件调整除外)。
8.2.6.1.3模块化
应通过功能分析使相关功能部件模块化,以提高部件的可诊断性,有利于开展车辆部件换件修,以提高车辆检修效率。
8.2.6.1.4安装和拆卸性能
尽可能减少部件安装、拆卸的耗时,并降低误装的几率,以提高车辆的检修效率。以便减少拆卸LRU件时事先准备的工作量、拆卸时间和需用的专用工具。为此: ? 车辆上任何最小可更换单元都不得采用黏结方式;
? 安装、拆卸工具采用通用工具,对于针对本车结构需专制工具,应告知买方,并由买方审定;
第24页共50页
? 所有部件均设计有防误装措施,以保证设备的正确连接;
? 在拆卸或更换采用连接器连线的模块时,应不必移动或重新安装线扎,只允许拆除连接器。
8.2.6.1.5连接和固定方便性
? 所有LRU和SRU件都要采用防误装措施,以保证设备的正确连接; ? 电气连接器接口都要采用防误装措施。 8.2.6.1.6打标记
? 要根据LRU清单对每个LRU作出标记;
? 所有备品备件都应按规定的要求打标记,标记由卖方提出方案由买方确定; ? 部件标记牌应固定在相应部件上,不但方便维修人员查看,并且能耐受本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技术性清洁作业要求;
? 风、油、水的连接(无论是固定的还是移动的)要按其功能标示清楚,并标示正确的流向或转向,如电动设备转动方向等;
? 各种阀门装置、开关、转换器、绝缘控制部件和选择器的位置将作出明确标示。 8.2.6.1.7可修复性
? 所有的LRU和SRU件(除易损易耗件,如:过滤器、制动闸瓦等)都要设计成可以修复型;
? LRU和SRU件都应按照卖方提供的维修手册要求进行技术修复; ? 车轮镟修时无需拆卸任何部件。 8.2.6.1.8快速诊断特性
车辆的检测诊断要求准确、迅速、简便,通过合理的选择硬件设计诊断软件,以利于车辆状态维修的开展。
? 车辆设计时应建立一个可靠的、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的诊断系统;
? 通过PTU在列车诊断系统和本地安装的控制单元下载的故障数据结合地面分析软件可以找到故障部件,并能查找部件可能损坏的原因;
? 诊断系统适用于列车的主要系统。为了能尽快恢复列车性能,列车将配备一个车载维修帮助系统;
第25页共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