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结题报告书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项目编号:JKGHB——2294 项目来源:南阳市教育局
报告内容:1.立项通知书(复印件) 2.研究报告 3.研究方案 4.过程性材料 5.其他 课题主持人: 课题组成员:葛
项目完成单位:河南省南阳市 项目完成时间:二零一五年十二月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研究报告
课题组名称: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樊集乡樊集小学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组 课项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
[摘要]
本课题研究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研究了解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从而达到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阳光健康成长的目的。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采用了团体抽样的方法,各年级取一个对照班与一个实验班。主要运用了教育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的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在为期一年的研究中,实验班留守儿童的诊断测验量表中的八个分量表的指数下降不少,特别是心理问题倾向比较严重的学生心理问题得到了较好的矫正,结果表明本实验的研究效果明显,这对处于心理健康波动期的留守儿童的今后人格发展、未来发展都将起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保健,有助于他们健康发展,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及稳定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在农村推广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我们实施的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也是行之有效的,是值得推广的,以后应落实到全校学生的教育中云,以提高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心理保健 健康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是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
- 1 -
讲,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中小学时代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起来越多的孩子成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这些留守儿童却长期,甚至一年、几年难得与父母相聚,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形成一系列“留守儿童综合症”。
据统计,在我省农村,约有50%左右的小学生因外出打工而成了留守儿童,在我们新野县樊集乡这个农村小乡镇上,大约有3万人口,农业人口2.7万,而中青年外出务工的约有1.3万人,接近50%,将近占农村劳动力的50%,而这些外出的父母多数收入不高,工作辛苦,工作时间长,居无定所,没有财力、没有时间与精力,更被高额的“择校费”所挡住,很难将孩子带在身边,只能将孩子交给家中的老人或亲戚抚养。而祖辈隔代抚养,一是老人教育理念落后,二是老人多数溺爱,根本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人格塑造之责,致使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许多留守儿童存在沟通能力不强的问题,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无法满足学习与成长需要,从而产生学习障碍、情结障碍、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这既影响了学生健康、活泼地发展,又给社会进步带来了隐患。
近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学校到社会,各方面都倍加关注留守儿童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只听见声音而未见真实有效的实际行动,有的虽有实际研究成果的仅限于心理咨询与疏导,而缺少“真实的关爱”,使得研究缺少长效性与实用性。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充分利用学校这一教育阵地,真实有效地从根本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与单纯地只关心儿童的思想、
- 2 -
生活相比,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更有社会价值和有效性,更能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犹如治病直达病灶一样,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我们农村小学教育的实际出发,依据在校学生学习生活的现状和儿童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年龄特点,为客观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个性出发,具体进行下面内容和目标的研究:
(一)主要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了解本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生活学习等善,找出留守儿童不良习惯及心理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
2、通过研究,做好留守儿童生活学习辅导,使其身心健康、学业进步、品德端正,解决其父母在外务工的后顾之忧,对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建设做贡献。
3、通过研究,探讨培养其良好心理健康的可行性方法途径及策略,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
4、运用总结分析法,总结出培养留守儿童健康心理的成功实践经验,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二)主要研究内容
1.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心理健康常规化探究,探索教师在留守儿童心理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2.“五个一”(一个微笑、一个卡片、一句祝福、一个拥抱、一个眼神)教育的探究,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真实的爱”这一途径的效用。
3.亲情链接途径的探究,探索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4.搭建平台,给留守儿童创造更多自我展示的机遇,由探究、探索打开留守儿童心结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5.信任鼓励,提高觉悟的探究,探索因材施教、发挥特长,促进留守
- 3 -
儿童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6.个别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实效性研究,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技能、技巧的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我们樊集乡樊集小学的留守儿童,采用团体抽样的方法,各年级取一个对照班,一个实验班。
(二)所用材料和工具
在本实验研究中,我们进行心理测试彩的研究工具是依据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修订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研究形成的《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该量表由八个内容量表构成:学习焦虑(A)、对人焦虑(B)、孤独倾向(C)、自责倾向(D)、过敏倾向(E)、身体症状(F)、恐怖倾向(G)、冲动倾向(H),(每个因素以标准分8分为临界点),八个内容表的总分表示个人焦虑的一般倾向,量表对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分分为三个等级,分数在1-16分之间为正常;在17-40分之间为心理状态欠佳或有问题倾向;41分以上为心理问题倾向比较严重,需要进一步分析,并进行辅导。
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林崇德教授心理健康的标准,在充分考虑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现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又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与老师、家长、社会各界人士交流访谈,查阅文献资料,自编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共28项,涉及了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学习生活、情感需要及自我评价几个维度。
(三)方法与程序
1.教育调查法。以我校各班留守儿童为被试,通过调查问卷,对“留守儿童”进行问题调查,并对其同学进行调查,以达到全面了解其现状的目的,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水平、存在心理问题和普通学生对比分析,对留守儿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