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大考地理(解析版)

2019-02-17 16:10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暂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用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统一提供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內。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从唐朝初年就形成了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个夜晚赏月的风尚。据此和相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 下图的各天气系统中,当晚最可能见到圆月的是( )

A.① B.② C. ③ D.④

2. 夜晚,总是月亮达到最高时方能赏皎洁最亮月,原因是此时( ) A. 大气温室效应最强 B. 月面的温度最高

C. 月光穿过大气的路径最长 D. 大气对月光的削弱作用最小

3. 月亮上昼夜温差比地球大,主要是月球上缺少地球上大气受热过程中(下图)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B 2、D 3、C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图中气压曲线,①气压整体上下降,是暖锋过境。③气压整体上上升,是交锋过境。④气压先下降,后升高,是气旋过境。三个都可能有阴雨天气,看到月圆的可能性小,A、C、D错。②曲线气压先升高,后降低,是反气旋过境,为晴朗天气,最可能看到圆月,B对。

2. 夜晚,总是月亮达到最高时方能赏皎洁最亮月,原因是此时月光穿过的大气路程最短,大气对月光的削弱作用最小,D对,C错。与大气温室效应、月面的温度无关,A、B错。

3. 月亮上昼夜温差比地球大,主要是月球上缺少地球上大气受热过程中的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大气保温作用对应图中③,大气逆辐射,C对。①是地面反射,与削弱作用、保温效应无关,A错。②是地面辐射,B错。④在图中没有,D错。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人民币上的地理知识随处可见。观赏这些“国家名片”( 下图)上的风景,可以视为最浓缩的“中国精华游”。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 有关四地景观所在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景观所在省区的省级行政中心是成都 B. ②地景观所在地形区是云贵高原 C. ③地景观所在省区有热带季风气候分布 D. ④地景观所在省区以花生加工闻名 5. 有关图中四地景观的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风力长期的侵蚀作用形成了①地景观 B. 断裂抬升是②地景观形成的必要条件 C. ③地景观形成的条件是高温多雨石灰岩广布 D. ④地景观与阿尔卑斯山脉都是断块山 【答案】 4、D 5、C 【解析】 试题分析:

4. 读图,①地景观是长江三峡,所在省区是湖北,省级行政中心是武汉,A错。②地景观是壶口,所在地形区是黄土高原,B错。 ③地景观是桂林山水,所在省区是广西,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C错。④地景观是泰山,所在省区是山东,以花生加工闻名,D对。

5. 流水长期的侵蚀作用形成了①地景观,A错。陡崖存在是②地景观形成的必要条件,B错。③地景观形成的条件是高温多雨石灰岩广布,C对。④地景观是断块山,阿尔卑斯山脉是褶皱山脉,D错。 考点:景观分布地区,成因。

读世界某区域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 关于图中甲、乙两处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候类型不同,甲为热带草原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

B. 气候类型相同,都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


河南省信阳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大考地理(解析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最新)通用设备经济寿命参考年限表完整版本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