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内在质量检验 - 图文

2019-03-03 15:14

纺织品内在质量检验

摘要:纺织品外观检验的内容包括织物的色牢度,舒适性,安全性,卫生性等。本文详细介绍了纺织品内在质量检验的具体检验指标,并简要说明了相关的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以帮助相关检验人员更好地了解纺织品的内在质量检验。

关键字:纺织品内在质量检验 色牢度 舒适性 安全性

一、 色牢度检验

染色牢度是考核纺织品的染色耐受外界影响的坚牢程度。产 品试后样 的变色与沾色结果直接影响纺织品内在质量的品质。怎样才能使测试结果反映所试产品的真实水平?我认为色牢度的测试结果是产品从取样、试验操作,到色牢度评级等过程的综合反映。只有凭借高度的责任心和科学的、合符标准规范的测试手段和测试方法,做好每一步工作,减少人为误差,才能使测试结果更科学、更具代表性。下面以印染布为例,谈谈在常规考核的色牢度项目(耐洗、耐摩、耐汗渍、耐熨烫、耐刷洗色牢度)测试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1、 取样

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应尽可能代表批量染色或印花产品质量的真实水平。首先应在整理间取得样品,每批布取块(随机抽取),样品外观应无皱纹、无色差、无疵点;然后再根据试验要求分别在每个样品上剪取试样;最后试验结果按色牢度评等规定,对每一个样品评等,块合格就作全批合格,反之作全批不合格。 1.2、贴衬织物的选择

仅以单纤纬贴衬为例。若试样为纯纺织物,第贴衬(贴于试样正面)同试样纤维同类属;第贴衬(贴于试样反面)按试验方法中所指定的类别选用。若试样为混纺或交织物,则第贴衬同试样的主要纤维同类属,第2贴衬同次要纤维同类属。按以上原则选择贴衬织物、印花织物做耐刷洗色牢度时,将试样夹于2块贴衬织物之间形成组合试样;做耐汗渍牢度时,试样的正面与2块贴衬每块的1/2相接触,剪下其余的1/2交叉覆于背面,缝合两短边。对于色牢度所有测试项目来说,印花织物的试样或组合试样上不能包括产品上的所有色泽时,需多个试样或组合试样。在做耐摩擦和耐刷洗色牢度时,应细心选择试样的位置,使所有颜色都被摩擦到(或刷洗到)。若产品套色多又分散时,需取多个试样。 1.3、实验条件

试样和贴衬织物一般不需专门调湿,但不应太潮湿或太干燥。 1.4、实验仪器

按试验方法标准附录 所指定。需特别指出的是,传统的水浴锅不能用于耐洗色牢度试验,因为它达不到标准适用仪器的效果。 1.5、操作要点

浴比。指试液的容量(以ml 表示)与试样或组合试样的质量(以g表示)之比。常规试验项目的浴比一般为 50:1。

润湿。润湿试样应保证均匀透湿。特别是经过特殊整理的织物和羊毛或毛混纺织物,需放于蒸馏水中,用手或平头玻棒充分揉捏。有些组合试样或贴衬需润湿至含水量为自身的重量,应先将组合试样或贴衬称量,再将其用蒸馏水浸透,

然后在 个橡皮辊之间轧液后再称量。如含水量达不到要求,可调节轧辊松紧度。手工绞拧达不到均匀的润湿。

配液。试液一般要求现配现用,特别是汗渍牢度试液(包括酸液碱液),是模仿人的汗渍体液,其酸碱度(ph 值)是有严格规定的。试液放置时间稍长,值达不到标准要求。再则,组成汗渍液的主要物质——组胺酸盐酸盐性质很不稳定,其水溶液对光、热敏感性较强,易分解。耐洗牢度试液最好也用较新鲜的,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其中形成碳酸盐,时间长了会使试液的碱性降低。

试样的清洗。耐洗、耐刷洗色牢度试后样需先用蒸馏水清洗,再用自来水冲洗。由于自来水硬度较大,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与试样上所带试液中的肥皂分子生成不溶性的“钙皂”和“镁皂”,附着在织物表面形成斑渍不易去除,影响评级。耐汗渍色牢度试后样则不洗直接干燥。做刷洗牢度试验时,刷洗试样的顺序应由浅至深。最好每做完一个试样,就及时清洁刷子及平台,以免对下一个试样形成沾污。

试样的干燥。标准要求把试样或组合试样挂起来自然晾干或在不超过60度 的热空气中烘干。笔者认为,采用平摊晾干更为科学合理,因为有些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差、固色能力低,在悬挂干燥的过程中,在重力的作用下,变色、沾色样上的染料会随水分子发生泳移,干燥后,造成试后样变色、沾色的不均匀,影响试验结果。 1.6色牢度的评级

贴样。贴样时,试样的花型和颜色应与原样一致;剪贴面积不能小于灰卡;原样和试后样之间不能有缝隙,且保持经纬方向的一致。

观察与照明条件。评级时,一般采用自然光源,或用一个等效光源,照度等于或大于600HX。我国位于北半球,应用北昼光,入射光与织物表面约为45度 角,观察方向大致垂直于织物表面,原样、试后样并列靠近置于同一平面上。为避免织物外观受其他背衬的影响,可取原布2 层或多层垫衬于原样和试后样之下。评级时套框评定。

评级判断。评级时,应首先对原样和试后样的色差作出观感判断,再将两者的色差与灰卡的级差对照,看符合或接近灰卡上的哪一级,以此作为该试后样的牢度级数。只有当原样和试后样之间没有色差时才可定为级。试样在试验中所发生的变化,可以是色相、深度和高度的变化或这些变化的任何组合,但无论变化性质如何,原样和试后样之间的总色差才是评定的依据。

特殊情况的处理。印花试样多为套色,评级时,应以最差一种颜色的色牢度为准,若此种颜色花型极小不为主色,可从宽掌握。对于某些印染织物(如经特殊整理),润湿和未润湿的相比会有明显色差,这并不属于颜色的真正变化,应属于织物表面的变异或整理的泳移所致。评级时,应将润湿过的作为原样。在某些试验中,试样除变色外,其外表也会发生变化,如绒毛倒顺、结构、光泽的变化等,此时可用梳或刷轻轻梳理,尽可能使试样表面恢复原状,若不能恢复原状,应在结果报告中加以说明。有时经耐洗试验后,个别深色试样颜色明显变浅,原因是试样表面结了一层白翳用手轻搓即可消除。耐摩擦牢度试验中,摩擦布 上出现深边圈,评级时不予考虑。摩擦布上的绒毛应刷去后再评级。

初评和复评。在对一批试样评级时,应先将颜色分类进行初评,先评定颜色较柔和的试样,再评定艳丽刺眼的试样,然后,将评为同级的牢度项相互间作横向比较,若有不符者将其捡出,对照灰卡重新评定(复评)。评级时应注意眼睛的疲劳度,如有不适应闭目休息。一般情况下,不管试样多少,应由一人初评,

另一人复评。

二、 舒适性检验

织物的舒适性是纺织品内在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着装舒适性是服装各种性状与人体生理、心理因素和谐互动的一种结果。其中,接触舒适性对人体起着直接的影响,它与织物和人体之间的相互力学作用有关。织物手感是人手摸、体触织物的综合性能感觉的一种描述,是接触感觉效果的主观反应。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织物的手感引起研究者们的注意。1968年,川端季雄提出并实施了从织物基本力学特征客观评价手感的计划。特别是从1972年日本手感测量和标准化委员会(HESC)成立以来,织物手感的研究进入了系统而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其标志就是川端研制成功了织物风格测试仪KES—F系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项研究趋向国际化和成熟化,织物手感的研究已经逐渐地与服装生产联系起来。因此,对织物手感和贴体服装舒适性的相关性研究也是织物手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服装接触舒适性感知评价标尺的开发[7],本文对贴身服用面料的接触舒适感和手感进行了评价,利用KES—FB风格仪测试了织物的物理性参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最终得出了三者与接触舒适性的相关关系。 2.1实验内容

第一项实验:身服用面料的接触舒适性评价 受试者与样品织物:

受试者为10名(6名女性,4名男性),年龄范围在22~27岁之间,没经过任何纺织服装专业培训的普通青年消费者,他们的手掌参数见表1所示。

表l备受试者的手掌参数

将10块试验样品做成10只手套,试样的详细信息见表2所示。

表2

实验准备:

试验在4Qm2的恒温实验室(温度(21±1)℃,湿度(54_--4-2)%RH)中进行。试验开始时,要对所有受试消费者给出假定所处状态:假设您考虑买一件贴身装,有件服装的款式、颜色都是您想要的,且价格公道,您完全有能力支付。但穿上该服装的感觉就像这只手套,您戴着这只手套感觉舒服吗?请给出您感觉到的舒适等级。该部分的受试者所处的3种状态:一是戴上手套后静止,评价接触手套瞬间 ㈨的冷暖感;二是手指屈动1min,评价手套的接触痒感和局部压迫感,注意,此处。的局部压迫感忽略手套合体性;三是喷5g水,评价手套的接触粘附感和湿冷感。最后综合3种状态的感觉,按新发展的舒适感评价标尺(如图1所示)给出该手套的总体舒适性。

实验步骤:

(1)将10只手套在试验条件下静置24h,试验开始时将其随机摆放在试验 台上,受试者先在试验室内适应30min并进行情绪评定。

(2)戴上手套(面料正面接触手),通过摸、抓、感觉对其接触性舒适感(包括 冷暖感、接触痒感、局部压迫感、接触粘附感和湿冷感5种)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忽略手套的合体性。

(3) 每只手套需连续进行3种状态的单独评价,第一只手套全面评价完之后,间隔60S再进行。

(4)7 d后重复该试验。

第二项实验:10种贴身服用面料的手感评价试验

事先选择8块面料作为标准样品,将它们裁成30cm×30 cm的小样,进行5次洗熨,消除内应力的影响。根据每块标准样品所代表属性的强度值[8],给出两个相反的极端值(见表3所示)。

试验步骤如下: (1) 15名年龄在22~27岁之间的受试者(14名女性,1名男性,均为在校学生),在面积为40 In2(温度(21士1)℃,湿度(54±2)%RH)的恒温实验室中进行试验。受试者先在恒温室中适应20min,以熟悉该试验手感分析的程序,同时记录受试者情绪状态。

(2)20min后,受试者主动接触随机摆放的样品,按照一致的触摸方法评价样品正面的手感,通过与给定的8块标准样品进行比较,给出每块面料的各项手感值。 (3) 受试者按自己的速度对所提供的样品进行独立评价,记录试验时间。为避免各评价人员之间的相互干扰,每个受试者的评价是独立进行的。试验采用了实验心理学中的数量估计法制作的感觉比例量表[9]。通过问卷的方法,要求受试者对每种面料的手感性能按所给标尺评价[4|,进行o~15的程度打分。

(4)每位受试者对样品的评价都需重复3次,中间间隔为6~7 d,通过取3次重复评价的均值,将个体内对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纺织品内在质量检验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重庆市情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