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首 页
小学三年教材版本 人教版 学段 级上册 第七单章节 元 执教教师单位 江西省萍乡市师教师姓名 范附属小学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里亚是怎样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 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目标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里亚是怎样挖木匣的,教学重点 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1.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周益萍 课题名 木匣 科利亚的课时 时 第二课学科 语文 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一、前提测评(大约五分钟) 时间 安排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大约二十分钟)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大约十分钟) 四、总结全文(大约三分钟) 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重点,教给学生学习提示,自读自悟,通过比较妈妈和科利亚的课后 挖木匣的方法、结果的不同之处,碰撞出思维小结 火花,产生质疑,从而解决疑问。并通过画图的方式,有效地突破了本课重、难点。 备注
教 案 内 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里亚是怎样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里亚是怎样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科利亚的木匣》,读题。谁能用一句简单的话告诉大家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师板书:埋木匣 挖木匣 受到启发)
2.引:我们知道由于战争原因,科利亚和家人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所以他和妈妈就埋下了木匣。如今,四年过去了,科利亚长大了,他们回到了家乡,他和妈妈是怎么挖木匣的?结果怎么样?他的故事又能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出示(课件)请默读课文5-12小节,根据表格分别画出妈妈和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并想想结果如何。 妈妈 科利亚 怎么挖 第一次 第二次 (生自学) 2.交流:
(1) 妈妈是怎么挖的?结果如何?
出示(课件)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指名读句子,妈妈怎么挖的?(走了三十步)结果如何?(挖到了)
(2) 科利亚是怎么挖的?结果如何?
结果 出示(课件)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科利亚怎么挖的?(走十步)结果怎样?(没挖到)
指导朗读:仔细看看这段话,发现了里面用得最多的是哪个字吗?(挖)同学们自己在下面小声读读这段话,看读着读着,你感觉到了什么?(挖得很辛苦,很累,很着急??)
引读:科利亚挖呀,挖呀,我们仿佛看到他挖得——满头大汗(生读)他挖呀,挖呀,我们仿佛看到他挖得——筋疲力尽(生读)他挖呀,挖呀,我们仿佛看到他挖得——一脸的疑惑(生读)他挖呀,挖呀,我们仿佛看到他挖得一脸的失望(生读)??,带着你的感受自由地练习(指名读、男女分别读)
引:科利亚挖得很辛苦却没挖到木匣,那第二次呢?
出示(课件)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