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归纳 第一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
—、重点词语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己(为:做) 2、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3、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版:筑土墙用的夹版)
4、将焉取之(焉:哪里) 5、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何) 6、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二、本文出现的通假字
1、今老矣,无为也已(已:矣) 2、共其乏困(共:供) 3、秦伯说(说:悦) 4、失其所与,不知(知:智) 三、一词多义
1、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象)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如)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2、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说)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3、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别)
不辞劳苦(推托)
4、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境)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见识少,眼光短)
5、微: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不是,没有)
6、之:辍耕之垄上(走,往) 子犯请击之(他,代秦师) 是寡人之过也(的)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不译) 四、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作动,驻扎)
2、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作是边邑)
3、既东封郑(东:名作状,向东) 4、夜缒而出(夜:名作状,在夜里) 5、若不阙秦(阙:使动,使??减少,削减,侵损)
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作动,增加;薄:形作动,削弱) 五、古今异义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东
共74页 第1页
边道路上的主人。今: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外出时带的日常用品) 六、特殊句式
1、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2、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后置) 3、晋军函陵(省略句) 4、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七、重点句翻译 1、是寡人之过也 译:这是我的过错啊。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矣。
译: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地当作边邑,你知道这是很难的。 3、焉用亡郑以陪邻?
译: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使邻国增加土地呢?
4、邻之厚,君之薄也。
译: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互相往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是没有什么损害的。
6、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使秦国土地减少而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译: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译: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
*《勾践灭吴》
一、重点词语解释
1、 贾人夏则资皮(积蓄,储备。这里作“准.备”)
2、吊有忧(慰问) .
3、当室者死(指嫡子,正妻所生的长子) ...4、支子死(庶子,指妾所生的儿子) ..5、践辞曰(推辞) .6、越四封之内(疆界) .
7、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副词,表诘问,同.“岂”,难道)
8、旅进旅退(俱,共同) .9、果行,国人皆劝(果决地) .10、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 .11、是故败吴于囿(因此) ..
12、无乃后乎(“无乃??”,恐怕??吧) ..二、通假字(写出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1、将帅二三子以蕃(帅通“率”) 2、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 3、将免者以告(免通“娩”) 4、三年释其政(政通“征”)
5、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餔通“哺”) 6、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 7、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
共74页 第2页
三、一词多义(解释多义词)
1、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觉得)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主持) 孰为汝多知乎(通“智”) 2、复:山重水复疑无路(繁复)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再)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恢复) 3、既:既而儿醒,大啼 (不久)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
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 4、劝:果行,国人皆劝(鼓励) 劝君更进一杯酒(劝说) 5、遂:自杀未遂(成功)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于是)
遂使之行成于吴(终于) 遂灭吴(就)
6、当: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 木兰当户织(面对)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到了)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阻挡,把守)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必定)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 三、特殊句式(指出各句的句式)
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山上(介宾短语后置) 2、何后之有(宾语前置) 3、执其手与之谋(省略)
4、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判断
句)
5、十年不收于国(介宾短语后置) 6、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省略) 7、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定语后置,判断句)
8、此则寡人之罪也(判断句)
四、词类活用(解释活用词,并指出其用法) 1、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名作动,穿) .2、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名作动,以.礼相待)
3、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意动,.以??为耻)
4、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使动,使??...洁)
5、又郊败之(名作状,在郊外) .6、宦士三百人于吴(名作动,做帝王的仆.侍)
7、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使动,使??.退却)
五、古今异义词(指出其古今异义) l、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义:得力的帮手 今义:帮凶 2、生丈夫,二壶酒 ..
古义:男孩 今义:女子的配偶
3、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
古义:原野 今义:黄河中下游地区 4、国人皆劝 .
古义:劝勉,勉励 今义:劝说
共74页 第3页
六、难句翻译
1、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译:即使没有四边入侵的外患,但是有谋略的大臣和勇猛的武将,也不能不加以培养教育来供挑选录用。
2、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译:如果能够听到大夫您的计谋,有什么迟呢?
3、 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译:不去做百姓所厌恶的事情,补做老百姓认为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
4、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
译:嫡子死了的,免除他三年的赋税;庶子死了的,免除他三个月的赋税。 5、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译:那些明智达理的士人,使他的居所整洁,使他穿着漂亮,使他吃饱饭,和他们研究事物的义理。(在道义上和他切磋。) 6、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译:以前夫差让我们国君在诸侯面前出丑。
7、 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译:有哪个君主像这样恩惠,可以不为他效劳吗?
8、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译:做臣子的想着要报国君的仇,难道有敢不尽力的吗?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重点词语解释
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2、徐公何能及君也(及:比得上) 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满;虽:即使) 二、通假字
1、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 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 三、多义词
1、朝:皆朝于齐(朝拜)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 朝济而夕设版焉(早晨) 2、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 3、诚: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诚意,真心)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确实)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表假设)
4、善: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善良,善事)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 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 王曰:善(可以) 5、间: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共74页 第4页
中间力拉崩倒之(夹杂) 四、词类活用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作状,当面)
2、朝服衣冠(朝:名作状,在早上;衣:名作动,穿)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意动,以??为美)
4、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动,使??听闻) 5、王之蔽甚矣(蔽:形作名,被蒙蔽的事情)
五、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土地方圆;今义:表地点)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侍从,近臣;今:表方位)
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第二日;今:今天的下一天) 六、文言句式
1、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判断句)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 七、重点句翻译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我与城北徐公比,哪一个更美? 2、王之蔽甚矣。
译:大王您被蒙蔽得太厉害了。 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译: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想对我有
所求啊!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能够在公共场所发表议论,使我听到的,给他下等的奖赏。
《触龙说赵太后》
一、重点词语解释
1、赵太后新用事(新:刚刚) 2、老妇必唾其面(唾:吐唾沫) 3、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谢:道歉) 4、老妇恃辇而行(恃:依靠,依赖) 5、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殊:很) 6、为长安君约车百乘(约:置办,配备) 二、通假字
1、必勿使反(反:返) 2、少益耆食(耆:嗜) 三、多义词 1、质:
文质彬彬(本质) 质疑问难(询问)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作抵押,??做人质)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质地) 2、及:
夫人之力不及此(到)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趁) 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和,以及) 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也(用 ) 3、甚:
共74页 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