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断服务程序入口
送时间常数
步进电机进
N0=0?
时间常数地N1=0? 址指针加1 N1←N1-1
N2=0? N0←N0-1
时间常数地关中断 址指针加1
N2←N2-1
中断返回 5.编语言程序设计 (1)内存地址分配
加速脉冲数计数器N0地址设为20H;
恒速脉冲数计数器N1低8位字节地址为21H,高8位字节地址位22H; 减速脉冲数计数器N2地址位23H。
加速,减速,恒速脉冲总数寄存器N低位字节地址位24H,高位字节地址位25H;
步进电机进给控制子程序FEED首地址位0E80H。每调用一次该程序,步进电机按规定方向进给一步。 (2)程序清单
N0 EQU 20H ;加速 N1L EQU 21H ;恒速 N1H EQU 22H
26
N2 EQU 23H ;减速
NL EQU 24H ;脉冲总数寄存器 NH EQU 25H
DS EQU 26H ;地址指针偏移量 FEED EQU 0E80H ORG 0E00H
0E00 758160 START: MOV P,#60H
0E03 758901 MOV TMOD,#01H ;设计数器工作方式为1,16位定时器 0E06 75201B MOV N0,#01A4H ;设N0为320 0E09 75231B 0E0C E520 0E0E 23 0E0F F8 0E10 C3 0E11 E524 0E13 98 0E14 F521 0E16 E525 0E18 9400 0E1A F522 0E1C 901000 0E1F 752600 0E22 93 0E23 F58A 0E25 0526 0E27 E526 0E2 93 0E2A F58C 0E2C 0526 0E2E D2AF 0E30 D2A9 0E32 D28C 0E34 20AFFD 0E37 22 中断服务程序: 000B 02F00 0F00 93 0F03 F58A 0F05 0526 0F07 E526 0F09 93 0F0A F58C 0F0C 0526 0F0E D180 0F10 E520 MOV N2, #1A4H
MOV A , N0 ;计算2XN0 RL A
MOV R0, A
CLR C ;计算N1=N-2N0 MOV A, NL SUBB A, R0 MOV N1L, A MOV A, NH SUBB A,#00H MOV N1H,A
MOV DPTR, #1000H ;设时间常数指针初值为1000H MOV DS, #00H ;设地址偏移量初值为00H MOVC A, @A+DPTR ;从EPROM中读时间常数 MOV TL0, A ;送时间常数至定时器0中 INC DS MOV A,DS
MOVC A,@A+DPTR MOV TH0,A INC DS
SETB EA ;开中断允许
SETB ET0 ;允许定时器0中断 SETB TR0 ;启动定时器0开始计算 WAIT:JB EA,WAIT ;中断允许返回 RET
ORG 000BH LJMP 0F00H
MOVC A,@A+DPTR MOV TL0, A INC DS MOV A,DS
MOVC A,@A+DPTR MOV TH0, A
INC DS ;修改地址偏移量指针 ACALL FEED ;调FEED子程序 MOV A, N0 ;判断N0是否为0
27
0F12 B400 CJNE A, #00H, LOOP1
0F15 E52 MOV A, N1H ;判断N1是否为0 0F17 B40010 CJNE A,#00H, LOOP2 0F1A E522 MOV A,N1H
0F1C B4000B CJNE A,#00H,LOOP2
0F1F E523 MOV A,N2 判断N2是否为0 0F21 B40014 CJNE A,#00H,LOOP3
0F24 C2AF CLR EA ;N2为0 ,减速结束,关中断 0F26 32 RETI
0F27 1520 LOOP1:DEC N0 ;N0不为0,则N0←N0-1 0F29 32 RETI
0F2A E521 LOOP2:MOV A,N1L ;N1不为0,则N1←N1-1 0F2C C3 CLR C
0F2D 9401 SUBB A, #01H 0F2F F521 MOV N1L, A 0F31 E522 MOV A, N1H 0F33 9400 SUBB A,#00H 0F35 F522 MOV N1H,A 0F37 32 RETI
0F38 1523 LOOP3:DEC N2 ;N2不为0,则N2←N2-1 0F3A 32 RETI
第八章 结束语与致谢
结束语
整个系统采用半闭环控制系统,进给系统采用了CM系列滚珠丝杆副,其型号为:CM2005-5。以提高整个系统的精神要求。伺服系统采用了直流伺服电机通过弹性联轴器直接与滚珠丝杠连接驱动丝杠传动,而且其实轴承采用的是角接触轴承保证其主轴不窜动,采用一个深沟来保证其径向的圆跳动。用PWM脉宽调制电路来实现伺服电机电压的平均值,电路中采用了阻容滞后电路,来防止H型桥式功率放大器中两对IGBT功率管同时导通造成短路现象,能够有效的控制伺服电机的正转、反转及转速,同时为了保证一定的精度的要求,系统又采用了光电编码器作为位置检测器,来检测伺服电机的位置,通过单片机对
28
光电编码器反馈信号处理来达到预期的精度要求。在设计中我们兼顾经济性,考虑满足精度的要求,因此对于设备及元件的选择都要求具有高精度,因此设计的成本较高。
致 谢
《毕业设计》是我在大学里的最后一门课程。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学会了如何查阅现有的技术资料、如何举一反三、如何通过改进并加入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并且结合生产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才能,并使大学三年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深化和扩展。在此,我对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彭中波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他对我的严格要求,感谢他的监督和指导。其次我要感谢这三年里给我授课的所有老师。感谢你们传给我知识。最后还要感谢参考文献中所列书籍、文章及资料的作者。
第八章 参考资料
1、高钟毓.机电控制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刘助柏.知识创新思维方法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3、宋云夺. 宋云夺. 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的未来[J]. 光机电信息, 2003,(12). 4、丁连红.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和现状分析[J]. 中国科技信息, 2007,(12) 5、张鹏万,孙剑峰,李占平. 机电一体化中的接口技术[J]矿业工程, 2005,(06)
29
6、王宝敏. 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J]. 大众科技, 2006,(05)
7、王维刚.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02) 8、杨春光. 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 科技促进发展, 2007,(03) 9、张毅刚.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0、张大明,彭旭昀,尚静基.单片微机控制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1、付家才.单片机控制工程实践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2、陈小忠,黄宁,赵小侠.单片机接口技术实用子程序[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13、MedWin用户手册.http://www.manley.com.cn.万利电子有限公司.
14、徐正惠,胡海影.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训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5、汪道辉.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16、戴佳,戴卫恒.51单片机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实例精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17、彭为,黄科,雷道仲.单片机典型系统设计实例精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18、杨将新,李华军,刘东骏.单片机程序设计及应用从基础到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19、赖麒文.8051单片机C语言彻底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0、傅晓林,《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 21、张建民,唐水源,《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北京 22、郑堤,唐可洪,《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北京 23、赵丁选,《机电一体化使用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社,2003,北京 24、唐介,《电机与拖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北京
25、张训文,《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应用》,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北京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