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上募得现金。因此,大规模、低成本、多渠道的融资就构成了上市公司的融资优势。 (2).简化上市手续。一般来说,借壳上市不像首发上市那样须经过层层关卡,不必经过漫长的审批、登记、公开发行手续,企业财务披露也较宽松,被不少企业当作上市的捷径。 (3).扩大企业知名度,宣传企业形象,带来广告效应。上市公司一般在产品、证券市场上的表现及广告宣传等方面,都有较高的知名度,随着人们对股份制和上市公司的日益加深,借壳上市可以通过上市公司的特殊效应扩大企业的影响,得到迅速的发展。
(4).部分企业家还期望通过借壳上市,将私人公司改组为公众公司,引入外部股东,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改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并可以获得地方政府更多的优惠政策的扶持,可使企业的发展如虎添翼。
(5)提升企业整体绩效。对于企业而言,壳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弃之糟粕,用之精华,将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市场和投资机会;对于壳公司而言,借壳使得公司的业绩大幅改观,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等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借壳上市为壳公司注入了新鲜血液,使之焕然一新。
而在我国企业借壳上市中也同样出现诸多的问题: 1、壳资源选择不当
借壳上市能否获得成功一个关键因素是借到的壳应是个“净壳”,净壳就是壳公司在进行资产处置时能够切实得把所有的资产、负债、业务剥离出壳公司,而不受壳公司原有资产、负债和业务的影响。但目前我国企业成功借壳上市的企业并不很多,其中一点就是选壳不当。
2、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世界各主要国家对企业借壳上市等的并购活动, 都有完善的法律制度进行监管,而我国现有的配套法规还不够健全。由于有关的法律规范不健全, 使得取证难、处罚轻,究其处罚的理由,都是基于在借壳上市中未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信息披露不及时等而承担的领导责任,而并非他们本人在事件中存在内幕交易等舞弊行为。处罚结果通常是对事件主要责任人罚款了事。监管层的处罚力度过轻,有隔靴搔痒之嫌。但在多起借壳上市的案例中,如果说涉及此事的众多高管人员中,没有一个人会将消息外泄,致使相关者从中渔利,这恐怕也无人相信。但问题是取证太难。
3、风险分析欠缺
有一部分企业在借壳上市的过程中并没有实现其借壳目的,反而使企业自身陷入困境,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进行相关的风险分析。借壳上市往往风险较大,后续发展难以预测,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壳资源获得风险。一是信息不对称风险。企业在进行壳公司选择时,主要依据的是壳公司提供的信息资料。二是财务制度不规范风险。中国许多上市公司财务制度不规范,相当多的财务信息没有入账,而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也放松了对上市公司财务的审核,从而造成报表不实。三是控制权风险,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未获得控制权。第二种是虽然获得了壳公司控制权,但耗费资金或代价过大,控股后背上沉重包袱而又不能脱身。
(2)重组失败风险,即壳公司与控股壳公司的控股公司之间以资产重组为核心的一系列重组的失败风险。重组失败的典型表现形式是壳公司核心竞争力仍未形成,业绩仍未改善甚或更糟,股票市场上股票价格仍然低迷,面临被ST、PT甚至退市的危险。
重组失败的原因众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借壳方整体实力不济,没有强大的资金、资产、技术、管理等综合实力对壳公司进行实质性支持和重组。二是重组方式、方法和策略不当,包括注入资产质量不符合壳公司改善业绩要求、作价过高、支付方式不当等情况。三是控股方心术不正,控股壳公司不是为了重组,而是为了配合在证券市场上股票的抄作,这种现象在我国证券市场比较普遍,最后,壳公司质地太差,隐藏或有债务太大,致使借壳方不敢轻易重组或无法进行重组,也是重组失败的重要因素。
(3)融资风险。由于壳资源的稀缺性和人为的干预,壳的价格非常昂贵。企业在买壳过程中要付出较高的收购成本,买壳需要付出少则几千万多则上亿元的巨大资金,收购方通常资金实力有限,难以承受巨大的收购成本,使得自身资源提前透支,严重地影响了其可持续发展。
四.中国企业借壳上市对策
根据以上对我国企业借壳上市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的分析,可采取以下对策,以使企业能更好采用借壳上市这种融资方式促进其更好发展。 1、企业认清自我,借壳量力而行
借壳方的综合实力包括资金、资产、人才、技术、管理、营销、公关、谈判等,资金实力仅是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对壳公司的重组改造,仅有资金的注入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优质资产、优秀人才、管理和技术的注入。 2、明确借壳目的,促进长远发展
尽管目前借壳上市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证券市场还不完善,投资者也还不成熟,纯粹以投机为目的的买壳上市还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但是,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在加大,证券市场在逐步完善,投资者也在日益成熟,通过买壳上市进行投机以牟取暴利的风险已经是越来越大了。所以,借壳方借壳上市的目的应该从增发圈钱转变为以经营的发展壮大以及对某一个产业领域的进入为主要诉求,收购的对象也应从纯粹的壳资源转变为上市公司所拥有的企业资源和产业资源。
3、组建高效工作班子,制订科学操作方案
借壳上市是一项高级、复杂的资本经营活动,需要极高的运作技巧和非凡的智慧,需要众多的高级人才的协同工作才能顺利实施和完成。因此,必须成立以公司最高行政领导为首的工作班子。在人员搭配上,注意将经济、财务、审计、金融、营销、法律、技术、管理、公关、谈判等人员有机组合,必要时必须聘请知名中介机构协助。 4、聘请知名中介机构,提高方案可行性
借壳上市活动的技术性很强、操作性很强,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和各种复杂关系,特别是在我国目前市场机制和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不完善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风险。因此,聘请在资本运作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特殊专长的投资银行、财务顾问等中介机构,倾听并吸收它们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对于企业特别是初次涉足资本市场、从事借壳上市活动而企业自身又不太具备资本运作人才和经验的企业,意义更为重大。 5、全面分析和评估壳公司
企业借壳在上市前,应对目标公司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其行业情况、财务状况、经营手法、资产质量、技术水平、设备状况、组织结构、人员构成、产品需求状况、股票二级市场表现等,都要进行认真周详的分析。 6、国家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1)建立一套完善的资产评估、会计制度。国有股, 法人股不能流通, 股票市场价格仅反映流通股价并不反映国有股、法人股的价格, 一般地讲, 股票市场的价格大大高于非流通的国有股、法人股的价格。
(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由于我国监事会作用得不到发挥, 董事会独立性不强, 为政府操纵借壳上市提供了空隙, 也为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的行为提供了机会。为弥补这一缺憾, 建议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明确规定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协议转让股权时, 由独立董事就此发表独立意见, 以提醒中小股东, 监督和约束大股东的行为, 保障中小股东权益不受政府行为侵犯, 防止大股东政府随意转让股权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l]翁智.证券公司借壳上市模式与绩效分析.华北电力大学,2009,5 [2]叶育甫,沈卫.借壳上市与风险控制[J]. 学术论坛, 2002,(5):88-90 [3]邱永红.企业境外借壳上市的实证分析与法律规范[J]. 《会计之友》 [4]张亘稼. 我国企业资产重组运作模式考察[J]. 《经贸学院学报》 [5]周 婧, 张小芬. 我国民营企业买壳上市风险与对策浅析[J]. [6]金玉姣. 近年我国券商借壳上市路径和策略分析及相关案例研究[J]. [7]冯科,胡晓阳.中国民营企业借壳上市:回顾与反思[J]. [8]陈金,国美借壳上市维恩体坛涛分析,会计学术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