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论文题目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毕 业 论 文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运用
系 (部)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 称
2010 年 4 月
目录
摘要 ................................................................... (1)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优势.....................................(1) (一)信息技术的形象、直观。.............................................(1) (二)信息技术可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2) (三)信息技术在科学实验中的作用.........................................(2) 二、正确理解及做好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 .........................(3) (一)有效整合的内涵......... .................... ......................(3) (二)有效整合的禁忌.................. .................. ................(3) (三)有效整合的尺度.................. .................. .................(4) (四)有效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 .................(6) 三、结束语............ .................. ..... ............................(7) 参考文献............ .................. ..... ............................(7)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系 (部) 专业名称 年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姓名
填表时间: 2010 年 04月 12 日
拟选题目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运用 正随着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步伐的加快,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互联网速度快,容量大,支持互动与资源共享的主要特点,充分开发与利用互联网上的课程资源,不仅是小学科学教师应当具备的一项技能,也是小学科学学习中师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文献综述(对已有相关代表性研究成果的综合介绍与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一要求为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整合提供了支撑点,我们很有必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如何使用好信息技术这一工具,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取科学知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研究内容(包括基本思路、框架、主要研究方式、方法等) 基本思路及框架: 1.选取毕业论文题目; 2.查阅资料、整理思路; 3.进行调查研究; 4.分析、归纳、形成论文。 主要研究方法: 文献法、经验法、调查法。 研究进程安排 2010年 月 日-2010年 月 日 收集资料、选题。 2010年 月 日-2010年 月 日 整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2010年 月 日-2010年 月 日 撰写论文 、修改论文、 论文定稿。 主要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 教育部 2001年6月8日 [2] 《新课程(小学版)》 2009年10期 G623.6 CNKI:SUN:XKCX.0.2009-10-073 其它说明 无 指导教师是否同意开题 同意 签名: 2010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