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手术室医疗事故的防范对策
【摘要】 目的 探讨防止手术室医疗事故发生的问题及防范对策。方法 通过加强手术室环境和查对制度等方面的管理,提高应对手术室医疗事故防范措施。结果 通过加强手术室环境的管理,明显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加强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防止医疗事故发生的根本措施。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实践中,只有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医疗事故防范
1 加强手术室环境管理,防止发生院内感染
1.1 手术室环境的优劣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重视空气消毒效果,对降低手术切口感染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要保持空气质量的难点是参加手术人员多,流动大,接台手术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多。因此加强手术室感染控制的管理,消毒隔离制度是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手术感染。应经常组织院内感染知识及消毒隔离制度学习,使手术室护士充分认识到院内感染和术中污染的危害性。对手术室的空气、物体表面、无菌的物品、刷手效果应定期进行细菌学检测,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2 术中有可能污染时,应小心保护切口及手术区,有污染性标本及有污染的器械,应放在指定的地方。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将无菌与污染手术的手术间划分专用,以减少无菌手术的感染率。
2 加强查对制度,防止遗留物品在患者体内
2.1 手术室工作中与法律有关的问题是患者坠床、摔倒、烫伤、异物遗留在体内等[1]。手术室护士接送手术患者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手术时间、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病史记录,并与手术医师、手术麻醉医师共同核对无误后方可手术。
2.2 凡需要进入患者深部或体腔的手术在手术开始前体腔关闭前后,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应认真核对所有器械及敷料并记录签名,清点时还应特别注意特殊器械上的螺丝钉及器械的完整性。在手术过程中,所有增减的敷料及器械,巡回护士应准确记录,手术中需要填入纱布垫时,手术医生应及时告知器械护士,并提醒记录,防止遗留。手术台上掉落的物品应及时捡起,放在固定的地方以便清点;手术后应彻底清理手术间,不得遗留纱布、缝针等物品在手术间内。
2.3 手术中输血时,巡回护士必须与麻醉医师两人认真核对无误后,签字方可输入。核对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血制品类别、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有无溶血或凝血,并查对血袋有无破裂,查输血单上与血袋标签上血型是否相符,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查对者要签全名以示负责,空血袋应保留24 h。以备必要时送检。
3 加强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 3.1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作为手术室护士,应具有宽广的胸怀,良好的心理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工作第一的信念,加强自我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