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Choi’s逻辑模型 1.介绍
这个模型是在瞳孔光反应、年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最佳运动评分基础上预测昏迷病人可能的结局。
结局分为: (1)恢复好 (2)中度残疾 (3)重度残疾
(4)植物状态或死亡 2.量表内容
双眼均有光反应
运动评分 2 3 4 5
单眼有光反应
运动评分 2 3 4 5 双眼光反应消失
运动评分 2 3 4 5 植物状态或死亡 全部 全部 年龄≥2 年龄≥19 严重残疾 N/A N/A 年龄< 2 N/A 中度残疾 N/A N/A N/A 11≤年龄<19 恢复好 N/A N/A N/A 年龄<11 植物状态或死亡 全部 年龄≥3 年龄≥18 年龄≥40 严重残疾 N/A 年龄<3 12≤年龄<18 N/A 中度残疾 N/A N/A N/A 32≤年龄<40 恢复好 N/A N/A 年龄<12 <32 植物状态或死亡 年龄≥17 年龄≥28 年龄≥43 年龄≥65 严重残疾 14≤年龄<17 25≤年龄<28 41≤年龄<43 N/A 中度残疾 N/A N/A 40≤年龄<41 50≤年龄<65 恢复好 年龄<14 年龄<25 年龄<40 年龄<50 3.解释 (1)结局基于瞳孔光反应(双眼均有光反应,单眼消失,双眼均消失)可从三个分开的表中读出。X轴是格拉斯哥昏迷量表的运动评分,y轴是病人的年龄,结局可从平面上的曲线中读出。
(2)GCS运动评分6分的病人不包括在内
(3)GCS运动得分1分的病人表中未包括;这只是双侧瞳孔光反应均存在时的问题,因为植物状态或死亡能从其他2个方面推测出来。 4.参考文献
1).Choi SC, Narayan RK, Anderson RL, Ward JD. Enhanced specificity of prognosis after severe head injury. J Neurosurg. 1988; 69: 381-385.
2).Contant CF Jr, Narayan RK. Chapter 74: Prognosis after head injury. pages 1792-1812. IN: Youmans JR. Neurological Surgery, Fourth Edition. WB Saunders Company. 1996.
(王素香张婧)
21
十二、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 1.介绍
严重头外伤有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格拉斯哥结局量表是评定头外伤后结局的数个方法中的一个。 2.量表内容
Glasgow Outcome Scale(GOS) 分级 1 2 3 4 5 死亡 植物状态 严重残疾 中度残疾 恢复良好 描述 无意识,有心跳和呼吸,偶有睁眼、吸允、哈欠等局部运动反应 有意识,但认知、言语和躯体运动有严重残疾,24小时均需他人照料 有认知、行为、性格障碍;有轻度偏瘫、共济失调、言语困难等残疾,在日常生活、家庭与社会活动中尚能勉强独立 能重新进入正常社交生活,并能恢复工作,但可有各种轻后遗症 3.解释
4.参考文献
1).Bradley WG, Daroff RB, et al. Neurology in Clinical Practice, 2nd edition. Volume 2. Butterworth-Heinemann. 1996. Chapter 57: Craniocerebral Trauma. page 961.
2).Contant CF Jr, Narayan RK. Chapter 74: Prognosis after head injury. 1792-1812. IN: Youmans JR. Neurological Surgery, Fourth Edition. WB Saunders Company. 1996.
3).Joynt RJ. Clinical Neurology. Volume 3. Lippincott-Raven Publishers. 1995. 30:68.
4).Swach M, Oxbury J. Clinical Neurology. Volume 1. Churchill Livingstone. 1991. 199-202.
(王素香张婧)
22
十三、Alberta卒中操作早期急性卒中分级CT评分(ASPECT) 1.介绍
Alberta卒中操作早期CT评分(ASPECT)是急性前循环卒中的标准CT分级系统。 2.内容
CT检查: 皮层下结构区域: (1) 尾状核 (C) (2) 豆状核 (L) (3) 内囊 (IC) 大脑中动脉皮层:
(4)大脑中动脉前皮质区(M1 )
23
(5) 岛叶皮质(I)
(6) 大脑中动脉岛叶外侧皮质区(M2) (7) 大脑中动脉后皮层区(M3) (8) M1上方的大脑中动脉皮层(M4) (9) M2上方的大脑中动脉皮层(M5) (10) M3上方的大脑中动脉皮层(M6) (11) 大脑前动脉区(A) (12) 大脑后动脉区(P)
(13) 脑干区,包括延髓,桥脑和中脑(Po) (14) 小脑区,包括小脑半球、蚓部(Cb) 评分:
最初分值:14分
早期缺血改变每累及一个区域减1分 ASPECTS评分=14-所有14个区域总分 3.解释
(1)最低分:0;最高分:14;得分越高,预后越好。
(2)前10项评分总分为10分。0分提示弥漫性缺血累及整个大脑中动脉。评分>7提示病人3个月后很有希望独立生活,而≤7提示病人不能独立生活或死亡的可能性大。如果溶栓治疗后ASPECTS分≤7,其脑出血的危险性是评分>7的患者的14倍。 (3)ASPECTS评分对功能结果评价的敏感度为0.78,特异度为0.96。 4.参考文献
Barber PA Demchuk AM et al.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a quantitative compute tomography score in predicting outcome in hyperacute stroke before thrombolytic therapy. Lancet. 2000; 355: 1670-1674.
(马锐华)
24
第二章卒中
一、Fugl-Meyer评价法 1. 介绍
瑞典学者Fugl-Meyer根据Brunnstrom的观点,从对28例急性脑卒中病人的观察中设计了定量的偏瘫身体功能评价法。其中肢体运动功能评价包括50个项目,每—项进行三级评定(0—1—2),―0‖表示不能做某一动作,―1‖表示部分能做,―2‖表示能充分完成。总分100分为功能正常,其中上肢积分0~66,下肢积分为0一34;并包括7项平衡功能评定。另外,也评定了协调功能和运动速度,手及手腕的功能,还包括有关各部位肌力的评定(表2—1)。FugL-Meyer评价法能比较详细地、定量地对偏瘫患者肢体的功能进行坪定,科学性较强,可在10~20分钟内完成,并且结果解释较确切,因而得到广泛的推广使用。Fugl-Meyer和Duncan等经研究发现:这种评定法与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密切相关,也能反映异常运动模式的变化。Fugl—Meyer将上下肢运动积分与平衡积分、协调积分、关节位置积分、感觉积分、关节运动积分、关节疼痛积分之间分别进行厂相关分析,发现Fugl-Meyer评价表能反应偏瘫患者恢复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是有效、可靠的评定方法,但存在着费时、需患者积极合作、对躯干运动评价较差等缺点,需要进—步完善。 2.内容
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
项目
上肢(坐位) 反射活动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屈肌协同运 肩上提 肩后缩
肩外展≥90度
肩外旋 肘屈曲 前臂旋后 伸肌协同运动 肩内收、内旋 肘伸展 前臂旋前
伴有协同运动的活动 手触腰椎
0分
不能引起反射活动 同上
完全不能进行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无明显活动
1分
能引起反射活动 同上
部分完成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仅可向后过髂前上
2分
无停顿充分完成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能顺利进行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