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民生工程等投资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速。同时,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鼓励民间投资等政策也有利于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合理规模的有利条件较多。但部分传统制造业产能较大,商品性房地产可能出现观望徘徊而放缓投资进度,地方政府融资能力受到规范性要求的约束等因素将影响2011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为20%左右,比2010年回落4个百分点。
消费基本稳定。2011年消费保持平稳增长具备诸多有利因素,近年来就业形势和工资水平提高为扩大消费增强了后劲,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助于减轻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储蓄消费型增长模式使我国消费有较强稳定性,但房价、物价上涨对部分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有较大负面影响,家电下乡、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以旧换新等扩大消费政策出现效应递减现象,预计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实际增长15%左右,与2010年持平。
贸易平衡状况有所改善。发达国家高失业率使居民消费增长疲弱,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中国商品的需求;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贸易摩擦明显增多;人民币一定幅度的升值也会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同时,我国将不断完善进口促进政策,扩大先进技术设备、能源原材料进口,扩大高档消费品的进口,改善贸易平衡状况。 从翘尾影响和新涨价因素两个方面测算来看,物价涨幅处于温和状态。其中,新涨价包括各种因素引发的市场自发性涨价和国家对部
6
分管制商品和服务的主动调价。从市场自发涨价看,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的预测,2011年国际市场石油、矿产品、农产品等大宗初级产品价格上涨10%左右,由于我国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短缺,工资成本上升,进口初级产品价格将大部分传导到下游制造业,输入性通胀加上国内粮食、肉类、蔬菜、服务等价格的上涨,2011年市场自发性涨价将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个百分点以上。从理顺国家管制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看,如果把资源税改革从新疆推行到全国,按资源税率5%计算可推升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7个百分点。若理顺煤电、天然气等价格,可推升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8个百分点以上。初步预计,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有望控制在4%左右。(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 祝宝良)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