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密度与社会生活
学习目标:
1. 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 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学习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学习难点:
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自习
一、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1.由于ρ=v,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__________。
2.生活中的风就是空气在受热时体积__________,密度_________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_____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3.一般来说,同种物质温度越高密度越小,遵从 的规律,但是水比较特殊。水在 时密度最大。温度高于4℃时,随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也 。
自疑
我想问:(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问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
同学探究解决)
自探
合作探究一:密度与温度
活动一:教师多媒体演示“酒精灯上方的的风车”
根据实验现象,讨论得出结论:
m1.由于ρ=v,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__________。
2.生活中的风就是空气在受热时体积__________,密度_________而上升。热空气
1
m
上升后,_____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3.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较_______,固体、液体影响较________。 活动二:教师多媒体演示“水的反常膨胀”。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1.水在 时密度最大。
2.温度高于4℃时,随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也 。 活动三:教师演示“气体密度的变化”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1.当气体被压缩时:质量 ,体积 ,密度 ; 2.当气体膨胀时:质量 ,体积 ,密度 。 合作探究二:密度与物质鉴别
1. 一个铅球的质量是4kg,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是0.5dm3 。这个铅球是用铅制造的吗?
2.(科学探究)请你参与下面的探究。
情景一:夏天,小明为了解热,自己制作了冰棒,当他将制好的冰棒连同冰棒模型从冰箱中取出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原来与冰棒模型口齐平的水结冰后,竟然向外“鼓”了出来,如图1。 情景二:小红擅长用蜡塑像,可每次将熔化的蜡水倒进模型中冷却后,原来与模型口齐平的蜡水中间却凹下去一个坑,如图2所示。
问题:物质的温度降低后,体积增大还是缩小? 猜想:下面是三位同学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及猜想。 甲:水结冰时膨胀了,表明物质温度降低时体积要增大。 乙:蜡水凝固时向内凹进去,表明物质温度降低时体积要缩小。 丙:有的物质降温体积缩小,有的物质降温时体积要增大。
由小明和小红的经历,结合你自己的思考和经历,你更支持谁的看法? 理由是 。
2
图1
图2
实验:将水、食用油、熔化的蜡烛、洗发精分别装满四个相同的小玻璃杯,放进冰箱的冷冻室内,待它们全部凝固后取出,观察体积的变化,结果发现:只有水结冰后表面向外鼓出来,其余液体降温后表面向内部凹陷进去。
交流:
(1)除了 以外,一般的液体凝固后体积都要 。 (2)一般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分子间的距离要变 。
(3)一般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要变 。
自测
1.冷水直至加热到水沸腾的过程中,关于餐具的下列相关物理量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
A.温度 B.体积 C.质量 D.密度
2.下面列举的1、某学校食堂 为了确保师生健康,坚持把师生用过的餐具进行高温蒸煮消毒。在餐具放进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减小 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 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的过程中密度减小 3.1立方米的冰完全熔化成水,体积多大?
4.根据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是指在气温为20C时每100ml酒中所含有的酒精的毫
升数目。罗田大别山名酒“45 500ml楚乡醇”“42 500ml楚乡春”他们的密度各是多少?质量多大?(选其中一种酒计算)
3
0
0
0
自结
自我评价:(你学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