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 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5)评价:
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总趋势,产生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但只是出现在上述地区的少数行业中,由于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发展非常缓慢。
(三)商业、对外贸易、城市
一、商业
1、宋以前的中国商业
(1)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商人”的来历。
周“工商食官”政策:将商人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为政府服务。 (2)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
原因: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3)秦汉以来,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的发展艰难。
(4)隋唐时期除都市商业发展外,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市的变迁 ① 有严格的地点限制:特定的位置设“市”,与民居“坊”严格分开。 特 点 ② 有专门的官员管理: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
③ 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2、宋元时期的商业繁荣 (1)两宋的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2)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北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主
要财源。
市的变迁 ① 城市中坊和市坊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 ② 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
③ 全国出现了以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为首的较大的市镇。
④ 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⑤ 出现瓦子(瓦肆,专门的娱乐场所)
(3)元代交通安达,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3、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1)明清政策
固守重农抑商,对商人征收重税,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 对民营商业,不断征商税,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影响资本主义萌芽。 (2)表现:① 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 ② 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③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④ 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⑤ 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如徽商和晋商(宁绍商人、闽商)。 二、对外贸易:
1、汉朝开辟 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2、唐朝 设“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政府重视对外贸易) 3、宋朝 外贸范围: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几十个国家
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4、元朝 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5、“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明代的“海禁”
① 原因:日本浪人与东南沿海当地土豪、奸商、海盗勾结成倭患,走私、抢劫, 危及到明朝统治。
② 内容:禁止官民私自下海 (2)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 ①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直接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② 内容: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乾隆 开广州一处通商,设立“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③ 后果:
a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 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c 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3)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有重要地位。
① 特点:“厚往薄来”“倍偿其价”
② 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 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③ 结果: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造成了国库空虚 三、城市
1、古代大城市的发展 政治型、商业型、手工业型、外贸港口型 (1)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 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2)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的原因
① 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
② 表现: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出现“扬一益二”
(安史之乱之后) 2、古代城镇发展的特点:
(1)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渐减,趋向生产性和商业性。 (2)政府的限制逐渐放松,但“重农抑商”的政策没变。 (3)政治和经济格局变更影响城市商业活动。
(四)古代商业政策
一、重农抑商
(1)实施:商鞅变法时首次正式提出,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推行,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大都执行。
(2)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
汉武帝重农抑商
①背景:汉初社会经过战乱经济凋敝,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 ②方法: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均输平准) 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算缗告缗) 商人社会地位低
③结果:抑制富商大贾,私营工商业者也受到严重打击,再也无法与国家抗衡 (3)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4)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建立之初
① 保护了封建经济尤其是农业发展,确保了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② 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
消极作用:不利于商业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也受到限制;
在封建社会晚期,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束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
第2讲 中国近现代经济
第一部分 农业
一、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