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辱。校方为了让学生汲取教训,花重金买下了这座桥梁的钢铁,做成了一个个戒指,名为“耻辱戒指”。每位学生毕业时都会得到这样一枚戒指,戴在手上。
长期以来,这枚“耻辱戒指”始终戴在所有加拿大工学院毕业生的手上,“耻辱戒指”成为他们工作严谨认真的不懈动力。他们谨记“耻辱戒指”的教训,对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取得了许多非凡的成就,为学校争得了无数荣誉,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和尊重。一枚小小的“耻辱戒指”给加拿大工学院的毕业生们带来了什么?结合材料,分析他们为什么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和尊重?(8分)
7.下面是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阳阳的日记,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你是老师,你准备如何解答阳阳的疑问?
(2)“勿以善小而不为。”在学习生活中,你做过哪些“善举”?试举两例。
6
参考答案
一、基础训练 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①②③④说法均正确,故选C。
2.B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羞耻心的知识。A项是小明不诚实的表现;C项是小刚虚荣和不谦虚的表现;D项是小亮虚荣心强的表现,均与题干要求不符。答案为B。
3.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耻的理解和认识。知耻的人能够在自己犯了错误之后,反省自己,纠正自己。④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④的选项,答案为D。
4.D
解析:漫画中不让座儿的年轻人缺乏善良和助人的良好美德,是会受到道德谴责的,A、B、C三项说法均错误,排除。
5.C
解析:A中做法助长了抄袭之风,是弄虚作假的表现;B中应当立即关紧水龙头,身体力行,而不是报告老师;D中自认倒霉的做法是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淡薄的表现,均与正义、善良的行为不符。只有C中做法是正义的行为,符合“善”的标准。
二、能力提升
7
1.C
解析:正确理解孟子名言的寓意是解题的关键。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人不能没有羞耻心,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①③说法错误;③④说法正确。故选C。
2.D
解析:漫画中的时髦女士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是不尊重他人劳动的表现;漫画中时髦女士的话是不知廉耻,不懂荣辱的表现,没有做到“行已有耻”,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D。
3.B
解析:“止于至善”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A、C、D是“止于至善”的表现;B不能体现“止于至善”。故选B。
4.(1)①“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②“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2)①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止于至善”的理解和践行。第(1)问。要求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出“止于至善”的内涵。第(2)问。
8
学生结合教材知识从从小事做起、自我省察、见贤思齐三个方面进行回答。
三、经典考题 1.A
解析:“竹竿老头”魏文贤的行为是使自己的生命达到完美的境界的表现,是追求“至善”的表现,故选A。
2.AC
解析:生活中的小事也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也可以积少成多,积善成德,最终达到“至善”的境界,A、C是对材料的正确认识。B是自私的表现,也不利于培养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D说法错误,小事能体现人生价值,但不是“最能体现”,人生价值与事情大小没有关系。故选A、C。
3.B
解析:B是对莲花中学组织“学雷锋”活动的正确认识;A、C、D是错误认识。故选B。
4.B
解析:正确理解这句古语的意思是解题的关键。这句古语的意思是做人不可以没有耻辱感。
5.T
解析:唯有知耻,才能有自尊。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6.(1)自尊(行己有耻)。
(2)①他们谨记“耻辱戒指”的教训,知廉耻,懂荣辱;②
9
他们对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积极向上;③他们能够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和尊重。
解析:第一小问,题干中加拿大工学院为了让学生吸取教训,给每个毕业生发“耻辱戒指”,让他们谨记教训,对待工作严谨认真,从而取得非凡成就,赢得社会的尊重,给他们带来自尊。第二小问,考查的是他们赢得社会的赞誉和尊重的原因,结合材料,“耻辱戒指”成为他们工作严谨认真的不懈动力,他们谨记“耻辱戒指”的教训,说明他们能够吸取教训,做到知荣辱,自尊自爱。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说明他们工作认真,积极向上,用行动证明自己。他们取得了许多非凡的成就,也能够为学校争光,同时能够得到社会的称赞。学生综合上述结论作答即可。
7.(1)①“止于至善”的内涵: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②“止于至善”要求: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向榜样学习,反省自己,端正自己的行为;等等。
(2)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向居民宣传防火、环保等知识;为灾区捐款捐物;参加志愿者活动;扶老人、盲人过马路;给老人、妇女让座;帮助生活、学习困难的同学;等等。
解析:本题考查“止于至善”的相关知识。“日行一善”,多做“善事”,把自己的思想和品行端正就是“止于至善”的实践过程。第(1)问,学生从“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两个方面回答即可;第(2)问,学生写出自己所做的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公益活动
10
或行为即可。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