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改革开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 (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讨论和图文转换活动,提高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通过发言,加强知识的理解和交流。
(2)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
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创设情景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共同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前一节课的相关学习内容:
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这次会议上作出哪些重要决定?
生: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二、学习新课
师:(课件出示凤阳小岗村在改革前、尝试中、改革后的三个图片。)
引导学生讨论:同是凤阳,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学生:看图讨论: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集中劳动,吃大锅饭,生产积极性不高,所以出现了
第一种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所以发生了第二种变化。 师:通过以上图片,请你根据书本内容,概括出农村改革的基本知识点:
改革首先从什么地方开始?改革目的是什么?方式?意义?
生: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目的 是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时间 1978年,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 1.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2.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乡镇企业也得到迅速发展。
师生合作探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哪几次的变革和调整? 四个步骤:
土地改革 (土地所有制形式不变) 农业生产合作社 (土地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人民公社化运动 (公有化程度更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制形式不变)
师:(课件出示两则材料)引导学生讨论:国有企业改革前的情况如何?有何弊端?
同是海尔,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生:政企职责不分,吃大锅饭,企业没有自主权,积极性不高。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 师:通过以上图片材料,请你根据书本内容,概括出城市改革的基本知识点:
改革的时间?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生:1985年,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内容是把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和经营责任制;实现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
师:1992年后,我国的城市改革加快了步伐,为此国家都采取哪些措施?
生: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和股份制,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师:(课件出示图片“小渔村的巨变”)
提问:为什么要设立经济特区?第一批经济特区有那些?其中哪个城市发展最迅速? 生: 利用沿海优越的条件更好的吸引外资,主动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发
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立了包括深圳、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在内的第一批经济特区,其中深圳发展最快,被称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一夜崛起的城市。
师:你能从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上看出我国已经形成了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生:我国已经形成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师生合作探究:建立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1、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2、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3、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4、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 5、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三、课堂小结
对内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国有企业 对外开放:1、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2、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四、当堂达标
1、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先进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是( B )小岗村农民。 A、安徽肥西 B、安徽凤阳 C、河北沧州 D、贵州关岭 2、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 B ) A、上海 B、深圳 C、珠海 D、厦门 3、 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于( B ) A、1978年 B、1985年 C、1992年 D、2000年 4、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
? 前提不同:近代开放是在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的被迫开放;
现代开放则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前提下的主动开放。
? 目的不同:近代开放是适应列强对华侵略的需要;现代开放则是为了发展经济。 ? 后果不同:近代开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并日益贫困;现代开放则使
国家逐渐走向富强。
5、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在哪三方面进行?
五、教学反思
学了这一课,让学生明白,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实际情况和世界发展趋势。所以,我们要自觉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长大了才能肩负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