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信息技术革命是当代科技革命的中心。
②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成像技术、显示技术等。 ③当前信息技术正向数字化、高速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迅速发展。 2、生命科学:
①生命科学技术,成为21世纪高新科技的主流。
②生命科学技术能够揭示生物构造和遗传的秘密,对促进人口与健康、农业高新技术、生态环境、食品和化学工业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空间技术?
①空间技术落是当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 ②实现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要靠空间技术的进步。 ③空间技术的发展对于广播电视、远距离通信、气象预报、资源普查、导航定位、农业生产、救援救灾、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发挥了传统方式无法达到的效益和作用。 ④空间技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第十五课 走创新之路
1.为什么要创新?(如何理解科技发展靠创新?)
①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②不断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③创新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 2.科技与创新的关系:
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科技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追求创新的结果。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创新推动了科技发展,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3.好奇心与创新有什么关系?
好奇心是科技发明创造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不过,好奇心也需要正确把握,否则也会对人们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 4.好奇心怎样发展为创新?
只有把好奇心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的人,才能从好奇的现象中探幽寻胜,才能最终有所发现和创造,从而打开成功的大门。 5.青少年应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①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并能正确把握;②要善于观察,这是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③要开发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是创新的先导;④要学会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头;⑤要做好知识积累,知识是创新的前提;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还必须学以致用,勇于实践。
6.怎样开发自己的想象力? ①要“敢于想”。 ②要“能够想”。③要“善于想”。 7、如何培养自己的求异思维?
学会独立思考,遇到问题能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对权威下过的结论提出质疑。 8.为什么说知识是创新的前提?(知识储备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
①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没有捷径,只有当知识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灵感才可能迸发。知识越丰富,基础打得越牢固,创新的机会就越多。
②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学好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第八单元 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 第十六课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②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
序比其它法律更为严格。
2.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哪些根本的问题?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任务,国家制度、社会制度和其他根本制度,内政外交方面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 3.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表现在:
①一方面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②另一方面任何法律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4、为什么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①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决定了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②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最高地位,保障宪法的权威和稳定性。 5.为什么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表现)?
①宪法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②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③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6.①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政府行使管理权,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
7、宪法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行为准则,具体表现出为:一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禁止做的事;二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规定做的事;三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未授权的事。 8、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模范遵守宪法,严格按照宪法办事? 宪法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法律化。中国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它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就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在实践中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得不到党的遵守,也会削弱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
9.青少年应该怎样增强宪法观念?
①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②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 ③要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 10、公民为什么要维护宪法和怎样维护宪法?
①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公民守法首先就要遵守宪法,不遵守宪法也就意味着其他法律得不到真正的实施。
②增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树立宪法观念,大力宣传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十七课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依法治国含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 2、依法治国意义:
①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③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 ④依法治国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怎样依法治国?①加强法制建设,树立法制观念。②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 4.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①有法可依,就是要求国家高度重视和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完备的法律,使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重要性) ②有法必依,就是要求任何和组织和个人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 有法必依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重要性)
③执法必严,就是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做到严格、严肃、严明,切实依据法律规定的内容、原则和程序办事。
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重要性)
④违法必究,就是要求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予以制裁。 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保障。(重要性)
6.青少年怎样做知法、守法 、护法的合格公民?(青少年怎样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贡献?)
认真学法,对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7.①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立法监督,执法监督,司法监督。
② 法律监督的重要性:法律监督是整个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
8、①立法监督 立法监督主要是对国家、地方和行政立法活动的监督,防止违宪立法,从而保证宪法的尊严和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②执法监督 执法监督是为了保证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促进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依法行使执法权而进行的监督。
③司法监督 司法监督是对司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
司法监督的主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以及司法机关对自身系统的监督。 司法监督意义(作用):国家通过司法监督实现司法公正。 9.在我国,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监督权:
①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途径:公民可以通过提出批评建议、新闻报道、来信来访等形式来行使批评建议权。
②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的重要意义: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③青少年要学会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