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究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面包子的记号:
死面包子的记号:
3、制定并实施计划,检验假设(蒸熟包子)
(等待蒸熟的时间里,解答前面同学提出的问题。把有关发酵的核心知识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来。)
4、观察、品尝蒸好的包子,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5、得出结论,进一步确认发面的特点
6、交流收获、体会
四、基于初中生物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生物实践活动是中学生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因此生物实践活动也就成为了生物教材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不少教师未能充分重视实践活动的教学,所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那生物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该如何进行呢?请看案例。
【案例】生物实践活动“生物多样性的学习与研究”
6
(一)活动背景:
把学科教学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以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危机为时代背景,结合每年的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设计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综合实践活动。本活动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科学探究和自主求知能力的培养。
(二)活动目标:
(1)总体目标:使学生真正接触大自然,体会与自然相处的乐趣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热情,培养学生欣赏自然之美的情操,进而强化学生的环保观念。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在活动过程中关注体验与感受,提升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增强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从事科学探究的兴趣。
(2)具体目标:第一,知识积累,自然观的养成。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与常识,自觉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提升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能力。通过观影片、读文本、听讲座等形式的学习,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勤奋执著的学术精神和对自然界真诚无私的热爱情怀。第二,信息的获取与利用。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态度,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学会检索、阅读和理解科技文献资料,形成严谨的学术研究的态度。第三,人际交流能力的发展。关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灵活地运用语言准确并生动地表达自己,流畅并愉快地与人分享。第四,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通过小组合作,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独立研究探索与团队合作探讨相结合。通过合作探究与他人交流、分享,最终形成对“生物多样性”的整体性、多样性理解。
(三)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活动一:启动仪式。活动总动员,介绍活动整体安排,提出具体要求。 学生任务:认真聆听活动介绍,了解活动的大致流程,明确各项要求。 活动二:专家报告。聘请知名专家做“享受生物多样性的快乐”的报告。 学生任务:认真聆听报告,做好笔记。
活动三:主题电影。在同一时间展播《植物私生活》等四部专题电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一部观看,学生入场和出场处都要盖章,观影后每一位同学要撰写影评。
7
活动四:小组组建。每班分为8-9组,每小组4-5人,采取随机抽签的方法进行分组。每个学习小组起一个组名,进行分工,并填写初期分工记录及评价表。
初期分工的任务示例:(1)查找生物多样性的相关资料;(2)查找北京地区春夏之交动植物的相关资料;(3)记录生活圈内的各种生物;(4)自定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主题,进行资料搜集或生物观察。
第二阶段:实地考察
活动一:专业培训。小组长培训;志愿者培训;专业知识培训。 活动二:确定主题并进行二期分工。
上完生物课,接受了培训后,小组长组织组员讨论,确定考察主题,并进行二期分工
二期分工的任务示例:(1)准备相机,负责拍照;(2)准备动植物手册,以备现场查找不认识的生物;(3)负责记录观察到的动植物,撰写观察日志;(4)准备一些特殊工具,以作更深入细致的科学探究,如温度计测水温、花铲用来翻动土壤观察土质和土壤中的生物等。
活动三:考察动员会。 活动四:实地考察。 第三阶段:展示与交流
活动一:选择展示方式并进行三期分工。供选择的展示方式有两种:展板展示和PPT展示。
三期分工的任务示例:(1)准备图片资料;(2)准备文字资料;(3)制作展板或PPT;(4)负责展板介绍或PPT讲解。
活动二:课堂展示。在生物课上展示小组成果,教师和学生代表给出评价。 活动三:撰写报告。根据各小组的研究主题,撰写一份研究报告。可以是某一物种的说明文,也可以是整个活动的总结和反思。
(四)评价 1、总体评价:
(1)分工明确:三张分工记录及评价表填写完整,每张5分,共15分; (2)认真听专家报告,并记好笔记,得10分;
8
(3)观看电影并撰写影评:有入场和出场处留印得5分,认真写了影评得10分;
(4)前期准备充分,做了详细记录,得10分; (5)认真写了实地考察日记,得15分;
(6)积极参与了小组的成果展示,得15分,被评为最佳展示的小组加10分;
(7)认真撰写了研究报告,得20分。 2、PPT展示评价:
“生物多样性学习与研究”PPT汇报评价表
评分细则:(汇报时间:8分钟,超时扣分) 3、展板展示评价:
“生物多样性学习与研究”汇报展板评价表
评分细则:
以上我们通过四个方面的案例简要地谈了谈生物学科教学设计的问题。总之,要想根据每节的内容编写出合理的、科学的教学设计,必须先要客观深入地分析教材,深入地学习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解读,要反复琢磨什么内容课标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要求,学生要达到什么程度。对于一般了解层次的内容,教师应该怎么讲,对于重点理解和运用层次的内容,教师应该怎么设计教学过程、借助于什么手段、使用哪些方法使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等等,每一小节的要求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再就是熟读教材,逐字逐句,书上都涉及了哪些例子、哪些素材、有没有图片、怎么读图,等等,教师要反复阅读教材,深入挖掘其内涵;还有教参,也是教师备课的好帮手。做好这些准备,教师再着手编写教学设计,才能更有针对性、可行性。同时,教师要善于揣摩初中学生的心理和兴趣点,掌握了学生的喜好,再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科学前沿,这样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爱学、乐学的教学设计就是最好的、最成功的教学设计。
美国教育心理学博士,当代国际著名教学设计理论家赖格卢特认为教学设计也可以被称为教学科学。他在《教学设计是什么及为什么如是说》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学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平台。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