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题库(一)[1](2)

2019-03-28 13:02

2007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题库(一)

113.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指出:“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14.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接知如接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量力性原则【】 l15.从根本上说,教学方法的产生是由 决定的。

A.教师B.学生C.社会生产和科技进步D.教学大纲【】

116.同样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导致极为不同的教学效果,这就意味着教学方

法具有相对的

A.独立性B.稳定性C.特殊性D.普遍性【】

117.在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比较容易进行,这是因为教学方法具有

A.特殊性B.系统性C.稳定性D.独立性【】 118.教师向学生叙述,描绘事物和现象的教学方法称为

A.讲述法B.讲解法C.讲读法D.讲演法【】

119.教师向学生解释、说明、论证概念、原理等的教学方法称为

A.讲述法B.讲解法C.讲读法D.讲演法【】 120.教师利用教材对学生边讲边读的教学方法称为

A.讲述法B.讲解法C.讲读法D.讲演法【】 121.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了

A.发现学习法B.探究研讨法C.纲要信号图示法D.暗示教学法【】 122.范例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A.罗杰斯B.沙塔诺夫C.布鲁纳D.瓦根舍因【】 123.保加利亚学者卢扎诺夫创立教学方法,称为

A.发现法B.范例教学法C.暗示教学法D.纲要信号图示法【】 124.在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变成了

A.领导者B.管理者C.指导者D.促进者【】

125.范例教学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其中范例性是针对 而言的。

A.教学内容B.学生C.教学活动 D.学生主体状况【】 126.专门的教学手段出现在

A.文艺复兴前后B.资本主义社会C.现代社会D.工业革命以后【】 12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作业布置D.课外辅导【】

1.C 2.D 3.A 4.C 5.B 6.B 7.C 8.B 9.B 10.D 11.A 12.A 13.B 14.D 15.A 16.D 17.B 18.C 19.A 20.B 21.B 22.D 23.A 24.A 25.D 26.A 27.B 28.B 29.B 30.C 31.A 32.C 33.D 34.B 35.A 36.B 37.D 38.C 39.B 40.C 41.D 42.B 43.B 44.C 45.D 46.B 47.D 48.D 49.B 50.D 51.A 52.D 53.C 54.D 55.A 56.C 57.D 58.A 59.A 60.B 61.A 62.C 63.D 64.C 65.A 66.B 67.C 68.B 69.A 70.D 71.D 72.D 73.D 74.A 75.C 76.D 77.C 78.A 79.C 80.B 81.A 82.C 83.B 84.D 85.A 86.B 87.A 88.C 89.B 90.D 91.C 92.A 93.A 94.C 95.B 96.A 97.B 98.D 99.A 100.C 101.B 102.C 103.B 104.A 105.A 106.C 107.D 108.D 109.B 110.A 111.C 112.B 113.C 114.A 115.C 116.A 117.D 118.A 119.B 120.C 121.A 122.D 123.C 124.D 125.C 126.A 127.B

爱维客:http://www.iwiker.cn 电话:01062641622 13120060366 6 2007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题库(一)

中外教育史单选题

1.我国境内最早的文化遗址是(),距今约180万年。

A.山西西侯度文化遗址B.云南元谋文化遗址C.北京周口店文化遗址D.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2.传说中五帝时代的“大学”,叫做()。

A成均B.虞庠C.瞽宗D.辟雍 3.“成均”之学以()教育内容为主。

A.伦理道德B.军事体育C.习武敬神D.乐教 4.我国学校萌芽于()时期。

A.原始社会初期B.原始社会末期C.奴隶社会初期D.奴隶社会末期 5.原始教育的最本质特点是()。

A.社会性B.非专门化C.公共性D.无阶级性 6.夏代学校“序”的主要教育内容是()。

A.道德教育B.体育教育C.军事教育D.音乐教育 7.奴隶制学校教育萌芽于()。

A.夏代B.商代C.西周D.春秋 8.商代出现的一种新型学校名为()。

A.殷庠B.瞽宗C.辟雍D.泮宫 9.西周国学的主持者称为()。

A.大司乐B.大司徒C.尚书D.国子祭酒

10.西周天子所设“五学”中,居于中心的学校称()。

A.成均B.瞽宗C.辟雍D.泮宫 11.下列不属于西周乡学的是()。

A 校B.序C.庠D.闾 12.()是西周大学中最重要的课程。

A.礼 B.乐C.书D.数

13.中国教育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

A.《史籀篇))B.《苍颉篇))C.《爰历篇》D.《博学篇》 14.私学兴起于()时期。

A.春秋前期B.春秋中后期C.战国前期D.战国中后期 15.战国时期,并称“显学”的是()两大学派。

A.儒家和墨家B.儒家和法家C.道家和法家D.儒家和道家 16.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

A.李斯B.韩非C.李悝D.商鞅

17.秦统一后,铲除私学,结束“百家争鸣”局面的是()。

A 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18.战国时期,崇尚自然,追求个人精神的解脱,在教育上主张培养“真人”、“至人”的是()。

A.孟子B.苟子C.庄子D.子夏

19.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学派的创始人。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20.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并且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主要依据的著作是()。

A.《大学》B.《学记》C.《论语》D.《中庸》 21.孔子将“修己安人”、“修己安百姓”的理想人格称为()。

A.贤士B.兼土C.君子D.圣贤

22.提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是()。

A.孔子B.孟子C.苟子D.子夏

爱维客:http://www.iwiker.cn 电话:01062641622 13120060366 7 2007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题库(一)

23.孔子认为礼的核心是()。

A.仁B.义C,智D.信

24.中国最古的一部史料总集是()。

A.《诗经))B.《尚书》C.《春秋》D.《论语》 25.孔子倡导在道德教育中身体力行,提出()。

A.言必行,行必果B.知为先,行为重C.言必信,行必果D.知行合一 26.在教育对人性形成的作用方面,墨子提出著名的()。

A.性三品说B.白板说C.染丝说D.化性起伪说

27.墨子教育内容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方面,突破了儒家六艺教育的范畴。

A.道德教育和科技教育B.道德教育和思维能力教育 C.知识教育和科技教育D.科技教育和思维能力教育

28.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三大乐趣之一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苟子D.庄子 29.孟子关于人性的哲学观点是()。

A.性善论B.性恶论C.染丝说D.性三品说 30.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目的由孟子概括为()。

A.明人伦B.化性起伪C.明明德D.存天理,灭人欲 31.孟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A.知识教育B.道德教育C.思想教育D.品德教育 32.“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此论述体现了()教学原则。

A.因材施教B.立志有恒C.循序渐进D.深造自得 33.孟子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

A。教学相长B.圣化C.教亦多术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4.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是()。

A.孟子B.苟子C.子夏D.子思 35.苟子在人性论方面主张()。

A.性善论B.性恶论C.染丝说D.性三品说 36.“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是()的言论。

A.孔子B.孟子C.苟子D.墨子 37.“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这段话表达了

()关于教学认识过程的思想。 A.孔子B.孟子C.苟子D.墨子 38.《大学》中提出大学教育的最高目标是()。

A.明人伦B.亲民C.明明德D.至善 39.“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出自()。

A.《大学》B.《中庸》C.《论语))D.《学记》 40.《学记》的精华在于()。

A.关于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的论述B.关于教育制度的论述 C.关于教育教学原则的论述D.关于学校管理的论述 41.《学记》中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的教学原则是()。

A.教学相长B.藏息相辅C.豫时孙摩D.兼陈中衡

42.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为强化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采用()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43.秦代采取“书同文”的文教政策,形成统一的文字()。

A.大篆B.小篆C.隶书D.楷书 44.西汉初年的政治指导思想是()。

爱维客:http://www.iwiker.cn 电话:01062641622 13120060366 8 2007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题库(一)

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D.黄老之学 45.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是()思想结合而形成的“新学”。

A.儒家和道家B.儒家和法家C.道家和佛教D.儒家和佛教 46.唐代的文教指导思想是()。

A.独尊儒术B.儒释道三教融合C.重振儒术D.程朱理学 47.“八股取士”制度始于()朝代。

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 48.世界上最早的专门性文艺大学是()。

A.宫邸学B.鸿都门学C.四门学D.四姓小侯学 49.国子学的设置始于()。

A.东汉B.西晋C.隋朝D.唐朝 50.我国封建官学的昌盛时期是在()。

A.秦汉B.魏晋C.隋唐D.宋元

51.隋文帝为使教育适应集权统治的需要,创设了管理中央官学的专门机构()。

A.国子寺B.国子学C.国子监D.中书省

52.唐代“监属六学”比隋代“监属五学”多出的一学是()。

A.书学B.算学C.律学D.医学

53.唐代政府各有关部门开办多种类型的专门教育机构培训专门人才,其中办有兽医学的机构是()。

A.太医院B.太仆寺C.太卜署D.司天台 54.学田制首创于()。

A.隋代B.唐代C.宋代D.明代

55.南宋以后,朱熹的()被奉为经典,成为官学的重要教材,科举考试的主要标准。

A.《四书大全》B.《三经新义》C.《四书集注》D.《五经大全》 56.地方官学制度始建于()。

A.汉代B.西晋C.隋代D.唐代

57.下列学校中()是汉代儿童启蒙教育机构。

A.书馆B.经馆C.书院D.精舍

58.唐代名儒孔颖达融合南北经学家的见解,撰写经学注疏的合本是()。

A.《四书集注》 B.《五经正义》C.《四书大全》D.《五经大全》

59.宋元明清时期,在蒙学识字教育之后,以应科举为目的,程度较高的私学称()。

A.书馆B.经馆C.书院D.精舍 60.秦代李斯作《苍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后人将此三篇合一,称为()。

A.《史籀篇》B.《急就篇》C.《苍颉篇》D.《博学篇》 61.我国现存最早的蒙书是()。

A.《史籀篇》B.《急就篇》C.《苍颉篇))D.《博学篇》

62.相传为梁武帝周兴嗣所著,唐代开始盛行于世的蒙学教材是()。

A.《三字经》B.《百家姓》C.《三字训))D.《千字文》 63.书院的名称始见于()。

A.汉代B.隋代C.唐代D.宋代 64.纪念理学开山祖周敦颐的书院是()。

A.濂溪书院B.龟山书院C.紫阳书院D.考亭书院 65.元代建立的第一所官办书院是()。

A.嵩阳书院B.紫阳书院C.尼山书院D.太极书院 66.明末官方禁毁书院,前二次发生在()年间。

A.嘉靖B.天启C.万历D.成化

67.朱熹邀请陆九渊赴()讲学,首开书院“讲会”之先河。

爱维客:http://www.iwiker.cn 电话:01062641622 13120060366 9 2007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题库(一)

A.白鹿洞书院B.嵩阳书院C.应天府书院D.岳麓书院 68.宋代最著名的学规是()制订的《白鹿洞书院揭示》。

A.吕祖谦B.朱熹C.陆九渊D.王守仁 69.魏晋南北朝时期采用的选士制度是()。

A.察举制B.选举制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 70.我国封建社会选士制度形成于()。

A.秦代B.汉代C.魏晋D.隋代 71.三国曹操采用的选士方法是()。

A.唯才是举B.九品官人法C.察举制D.九品中正制 72.作为中国古代选士制度分界线的朝代是()。

A.西汉B.东汉C.隋朝D.唐朝

73.科举制度自隋代开始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沿用,共维持了()之久。

A.1200年 B.1300年 C.1400年 D.1500年 74.北宋王安石变法期间,改革科举,仅存()一科。

A.进士科B.明经科C.秀才科D.明法科 75.科举考试“三年一大比”的定制始于()。

A唐太宗B.唐玄宗C.宋仁宗D.宋神宗

76.明清时期,通过科举三级考试,殿试取中者称为()。

A.状元B.举人C.进士D.探花 77.“八股文”是()时期科举考试采用的专门文体。

A.魏晋B.隋唐C.宋元D.明清

78.有“汉代孔子”之称的西汉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是()。

A.董仲舒B.王充C.颜之推D.朱熹 79.在人性论方面,董仲舒主张()。

A.性善论B.性恶论C.染丝说D.性三品说 80.我国封建社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

A.正义明道B.明人伦C.三纲五常D.存天理,灭人欲 81.“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提出的道德教育思想。

A.孟子B.苟子C.董仲舒D.王充 82.董仲舒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

A.德艺周厚B.圣化C.教学相长D.传道、授业、解惑 83.“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沙人淄,不染自黑”,是()关于人性论的观点。

A.孟子B.苟子C.董仲舒D.王充

84.王充的教育培养目标中()是最理想的人才。

A.鸿儒B.大儒C.通人D.至人 85.王充关于知识的言论是()

A.学之乃知,不问不识B.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C.闻见博而知益明D.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86.“与善人居,如人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是()的言论。

A.董仲舒B.王充C.颜之推D.韩愈 87.颜之推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

A.明人伦B.修身利行C.致良知D.明先王之教

88.维护儒家道统,提出“明先王之教”教育宗旨的教育家是()。

A.董仲舒B.王充C.颜之推D.韩愈 89.《师说》提出择师的根本标准是()。

A道B.业C.智D.仁

爱维客:http://www.iwiker.cn 电话:01062641622 13120060366 10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题库(一)[1](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黄陵煤化工续授信报告2015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